很久很久以前,海边住着一对以打渔为生的夫妇,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虽没有大富大贵,但平凡的日子,因爱也生辉。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他们平淡而幸福的日子却被夫人的一场怪病打破了,也不知是否长期浸泡海水的缘故,夫人的脚关节开始是疼痛,后来根本无法走动,痛不欲生的她让丈夫既心疼又心急。丈夫想起老祖宗曾说过海边有种长着白花的无名植物也能治疗这种病,于是他开始沿着崎岖不平的海岸线去找寻……他终于在海边的礁石间找到了这种植物,马上采摘回家熬制给夫人吃。日复一日,夫人的气色好了,终于也能走动了。却未料到的是,丈夫在一次采摘植物之时,不慎摔下悬崖……
后来人们就把这种长在海边的小灌木取名为“苦郎树”。
一直疑惑苦郎树名字的由来,查遍网络未有解释,据说因其根、茎、叶有苦味而得名,“苦”说得通了,那“郎”呢?那好吧,我只好编个故事给自己下个台阶。它的外号很多,比较常见的是苦蓝盘,许树,假茉莉,海常山,它的英语名字也好多,抄下来骗下稿费吧:Garden quinine,Embrert,Sorcerers Bush,Wild Jasmine,Indian privet,Seaside Clerodendrum,Glory Bower,Vanjai,Vilayati Mehendi,Glory Bower。它的拉丁学名是Clerodendrum inerme,其属名Clerodendrum由kleros(机会)和dendron(树木)组成,是幸运树的意思,种加词inerme是“无刺的”,这也算是它的特征?不懂。
苦郎树产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常生长于海岸沙滩和潮汐能至的地方。印度、东南亚至大洋洲北部也有分布。
苦郎树有两个身份。第一个身份:它是红树植物,它通常生于潮汐能至的地方。我认识它也是唾手可得,珠海的红树林它算是一个常客了,在潮间带看不到它的身影,却在淇澳岛,在去海边的小道上,它一丛丛地长在路边。初看它像龙吐珠,又像紫茉莉,它还有个名字叫假茉莉,看来很多花穿着“茉莉”的马甲而显得高大上起来,只是它前面带个“假”字,可惜了。一看就知道它跟龙吐珠、大青是一家人,都是大青属的,只是大青属后来卖给了唇形科,它就成了唇形科在红树植物常驻代表了。后来我又在澳门的海岛遇上,更确定它的红树身份,虽说名字挂了“树”,可它真不是树,只是一丛小灌木,还带着蔓性,茎长达几米。
作为红树,它可做为我国南部沿海防沙造林树种。为坚固海堤发挥它的作用。
苦郎树的第二个身份:它是一种药用植物,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它的中药名是水胡满,源自苦郎树的嫩枝叶。也因为是药用植物,不久前在神农草堂遇上它,长得还不错,证明它是药用植物的同时,也证明它是半红树植物:既能在潮间带生存,并可在海滩上成为优势种,又能在陆地环境中自然繁殖的两栖木本植物。
据记载,苦郎树是一种广泛使用于印度阿育吠陀医学和悉达医学中的药用植物,常被用来治疗多种不同的疾病,如炎症性疾病、糖尿病、神经精神疾病、哮喘、风湿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此外,它也是一种常用的苦味补药。从该种植物中提取出多种化合物,这些水溶性或醇溶性化合物具有止痛、止泻、抗疟、降血糖、镇静、平喘、抗真菌、抗寄生虫及抗关节炎等多种作用和疗效。
苦郎树是攀援状灌木,直立或平卧,常生长于海岸沙滩和潮汐能至的地方。
虽说不是树,可它的木材可作火柴杆。《南方有毒植物》记载它的枝叶有毒。
叶对生,薄革质,卵形、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卵状披针形,顶端钝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全缘,常略反卷,表面深绿色,背面淡绿色。
花冠白色,顶端5裂,裂片长椭圆形,雄蕊4,偶见6,花丝紫红色,细长,与花柱同伸出花冠。花柱较花丝长或近等长,柱头2裂。
核果倒卵形,略有纵沟,多汁液,内有4分核,外果皮黄灰色,花萼宿存。
攀援状灌木,直立或平卧,高可达2米;根、茎、叶有苦味;幼枝四棱形,黄灰色,被短柔毛;小枝髓坚实。叶对生,薄革质,卵形、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卵状披针形,长3-7厘米,宽1.5-4.5厘米,顶端钝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全缘,常略反卷,表面深绿色,背面淡绿色,无毛或背面沿脉疏生短柔毛,两面都散生黄色细小腺点,干后褪色或脱落而形成小浅窝,侧脉4-7对,近叶缘处向上弯曲而相互汇合;叶柄长约1厘米。聚伞花序通常由3朵花组成,少为2次分歧,着生于叶腋或枝顶叶腋;花很香,花序梗长2-4厘米;苞片线形,长约2毫米,对生或近于对生;花萼钟状,外被细毛,顶端微5裂或在果时几平截,萼管长约7毫米;花冠白色,顶端5裂,裂片长椭圆形,长约7毫米,花冠管长2-3厘米,外面几无毛,有不明显的腺点,内面密生绢状柔毛;雄蕊4,偶见6,花丝紫红色,细长,与花柱同伸出花冠,花柱较花丝长或近等长,柱头2裂。
核果倒卵形,直径7-10毫米,略有纵沟,多汁液,内有4分核,外果皮黄灰色,花萼宿存。花果期3-12月。
拉丁学名 Clerodendrum inerme (L.) Gaert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