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要什么,没兴趣,没激情,你是不是对自己有什么误会?

你们应该都知道,纽约终于在两个星期前爆发了疫情,随着试剂到位,确诊病例越来越多,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到病毒来到了自己身边。
学校停学,兴趣班变网课,在家上班,超市买单转着圈排队,健身房也暂停了,两个月前发生的事情,现在一切都在重演。
地球很小,几个月时间我们就实现了云蹲家,云带娃,云在家上学,云做三顿饭,这是我的第一天,还在适应中:
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会不会变成新常态,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在忙乱的日子里如何恢复身心,能怎么积极地休息,在满足孩子的需求之余,并知道自己要什么,尤为重要。
上篇结合《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和大家聊到在情绪被触发时,怎么能更客观理智地对待事实,怎么去觉察自己的情绪。答应大家的,下一篇会继续聊聊怎么去觉察自己要什么
嗯,一个完整的沟通逻辑线是这样的:
1、不带评判地描述事实
2、定义自己的感觉
3、定义自己的需求
4、提出建设性的请求
错过了前两点的朋友请戳👉《总烦躁但又不知道为什么,那是我们不了解自己啊》
定义自己的需求
就像人对内心感受会很模糊一样,我们对自己的需求也是模糊的。
很讽刺地说,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怎么指望对方了解自己?我曾经一度就不愿意把自己的需求说出来,又装又端地希望麦明白,但是他get不到,我最后就陷入了失望、懊恼、烦躁。
好比说,每次清空洗碗机时我都会有些怨气,会想凭什么总是我,麦也在用啊。可是我的需求是让麦来清空洗碗机吗,并不是啊,我希望的是他能意识到我天天都在做这件事,我被爱的语言是认可和赞美呢。
好比说哥倆晚上鸡飞狗跳地在房间里不睡觉,我很容易被触发,后来发现了这样的情绪并不是因为孩子们不睡觉,而是我还有一篇推文等着晚上夜深人静去写,而孩子打乱了我的计划。
又好比说,房间被孩子弄的非常乱,我建议他们一起收拾,然而,这句话就像耳边风,他们一点反应都没有。以前的我特别容易被这样的事儿点燃,我总会告诉他们「妈妈喜欢家里整齐些」,但是再细想想,我的深层需求并不是这个啊,我希望的是孩子能尊重我的劳动,那么「希望家里整洁」就不是精准的需求了。
对自己的需求模糊这事儿是普遍的。

上篇文章分享了情绪齿轮,齿轮上有七个颜色,代表着人类的情绪,从圆心到圆边是情绪由粗浅到精细的认知。
英文版资料来源:http://intuisyz.com/blog/wp-content/uploads/2017/09/Emotional-Wheel.jpg

应大家的要求,我把情绪命名此轮翻译成了中文表格,PDF文档在百度网盘可以下载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1az5PARR0GZb20TAU2noQw

我打印出来贴在笔记本上,每当写情绪日记时,我都会把去检索那时的情绪,对号入座,我发现,它是让我更加了解自己的入口。当找到了内心的声音,用接近精准的语言表达出来,我们自身的拧巴纠结发火就会变少。

需求库

英文版资料来源:https://www.cnvc.org/training/resource/needs-inventory

对于需求,我也有上图的需求库。坦白讲,如果没有清单的检索,我也无法去定位自己被爱的语言。但一旦我通过清单检索的方式掌握了这种新语言,我就可以精准地传达给对方自己真实的体验,有了这样的共识,对方也能够更满足我的需求。
麦知道我希望自己的劳动被肯定,他就会多赞美。
孩子知道我晚上有工作要完成,他们会在房间里安静地玩。
孩子知道收拾家里很繁琐,他们也会对自己的行为有更多约束。
你看,我对自己的需求更了解,他们也更了解我,随即我的需求就能被满足了,矛盾就少了很多。
定义孩子的需求

我们把自己的情绪理顺了,就能帮孩子去定义自己的情绪,同理,当我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我们也可以帮助孩子去了解自己的需求。
大家的宝宝都比较小,有些甚至还无法用语言沟通,我们可以用猜的方式去描述事实和定义情绪和需求(这样说话一开始大家肯定不喜欢,因为我们从小没人跟我们这么说)
“我在做晚饭,我看到你一直都在抱我的大腿哭闹,你感觉孤单吗?你想让我停下来陪你一会儿吗?”
这一句话包含了对事实的客观描述,也有对情绪和需求的定义。
也许你会觉得这么说话特别别扭,也很不自然。然而,对情绪和需求的沟通就是一门新的语言,当自己意识到这就是一项技能的刻意练习,就像跑步、锻炼肌肉力量、学习一门新学科一样,只有难和痛苦的努力才会让人进步,只要练习地越多,那么,对情绪和需求的了解和沟通也是更自然的事情。
提出建设性的请求

当双方的情绪和需求被理顺,那么最后一步就是提出请求了。
在《非暴力沟通》中,有效的请求有这个特点:
1: 请求是正面和可执行度高的,与其告诉对方不能干什么,不如直接说能干什么。比如说,在吃饭时孩子总是站起来,“不要站在高椅上”,“请你把屁股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2: 请求是明确的,可在短期实现的。比如说,说好了五分钟离开朋友家但是孩子不肯走,“我希望你能更讲道理”,“你答应五分钟后走,我希望你能说到做到”。
3: 请求不是要求,对方有权利说“不”。既然是建设性的请求,那么就是双方平等的谈判,对方是可以同意,也可以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我们需要让对方了解,建设性请求会更容易帮助他们满足我们的需求,就像上述我做饭孩子抱大腿的情况,我的需求是做饭的空间和时间,他的需求是建立亲子连接,那么我就会说:
“你可以站在我旁边等一下,让我做炒好这个菜,我们就可以抱一抱了?”
当然了,对方没有标准答案,大家也不需要就按照我的思路去说话。只要沟通的大思路涉及到了定义情绪和需求,那么你被爱和去爱的语言是有千千万万种的。
大家都来分享分享
你最近爆发的一次情绪和需求吧
晨宁 于纽约 2020年3月


正在团购:

《团| 小鼠波波互动书:1-4岁经典英文启蒙绘本》

(翻翻书、抽拉书、贴纸书,可点读)

最近文章:

《太关注男孩情绪,总和他共情,他会变「娘炮」吗?》

《荐书| 为了管好情绪,我和孩子都看什么书?》

微博:@儿戏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