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冰:美育重在触发审美,而不是逼孩子们练琴

打开WiFi万能钥匙,查看更多图片周六不用上学的日子,孩子们总是开心的。12月12日的这个周六,位于上海市陕西南路106号的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合作交流中心一大早就热闹起来。大大小小的孩子们聚在一起,有的在拉手风琴,有的在弹钢琴,还有的在展示舞蹈动作,不时地,大家互为观众,还要交流一下。他们是在等待参加一场招募沙龙活动。

这个名为“国乐艺术拓展课程”的活动,是2020静安区青少年创新项目探究课程,由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局主办、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合作交流中心承办。主办方力邀国家一级演员、上海民族乐团著名青年琵琶演奏家俞冰老师携团队担任拓展课程的艺术指导。当天,上海市国际学生服务中心、上海市跨文化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局体卫艺科相关领导也出席了本次活动。

说起俞冰,大家都不陌生,除了在琵琶演奏方面的造诣,他一直将传承与发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为己任,通过创新的演奏方式,让国乐活起来、潮起来。而近年来,俞冰又在探索如何将国乐融入少儿的音乐教育。
2015年,俞冰牵头成立了十二琴童少儿琵琶国乐团。12位琴童,年龄最小的6岁,最大的12岁,从上海各个学校业余学琴的孩子里面挑选出。 她们跟着乐团邀请的上海专业音乐乐团及音乐学院的职业教师团队,不仅学琴,更从自己的视角参与曲目的改编、演出的策划等等。
听过这支乐团演出的人们会从中感受到孩子们对国乐的热爱,感受到孩子们在国乐演奏中的开心。

在9月26日,俞冰带领月之源乐团呈现的一场国乐专场音乐会上,作为压轴嘉宾亮相的十二琴童,她们的演奏再一次打动了在场的观众,也让在现场看演出的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合作交流中心的老师看到,美育探索的创新可能性。于是就有了这次“国乐艺术拓展课程”。
课程目标一:将国潮文化融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音乐内容

俞冰认为,传统文化的弘扬还是要从孩子抓起。当孩子们从小不热爱这个文化,走向社会不再传承这个文化的时候,传统文化就凋落了,这是很可怕的。以传统剧目或者传统音乐为例,为什么一直在感叹观众在流失?我们要培养观众是培养怎样的观众,当然是培养从心底里喜爱传统剧目和音乐的观众,而且是从心底里喜欢这些的年轻观众。 
年轻观众、孩子们喜欢什么样的国乐和传统文化呢?当然是鲜活的。

艺术家团队,左起:琵琶老师马凌、评弹老师黄岚、舞蹈老师陆莉敏、琵琶演奏家俞冰、打击乐艺术家王音睿、作曲老师陈羽霏

在当天沙龙活动的开始,俞冰特意安排了一个“破冰环节”,五位老师用做游戏的方式跟孩子们介绍自己。我是谁?——我是谁右边的谁?——我是谁右边的谁右边的谁?……现场气氛顿时被点燃,孩子们跟着节奏很快熟识了老师们,还很有创意地点出来了老师们的风格特点。 
后面的其他环节,孩子们自然而然热情地参与下去。
“孩子们天性就是爱玩的,就是快乐的,你只要用他们听得懂的方式、喜欢的方式沟通,孩子们是愿意学的。”俞冰介绍,本次“国乐艺术拓展课程”招募了130多名孩子,将通过八次课以国乐为载体,将书法、绘画、茶道、舞蹈、传统音乐等等传统文化给孩子们做艺术拓展。
课程目标二:通过美育融合课程,打开青少年艺术教育空间

这次艺术拓展课程也是一次美育融合课程。
对此,俞冰深有体会。早先在舞台上演出,经常的状况是,国乐演奏者在西方音乐厅里,坐一把西式的椅子演奏,头顶再来一束白光,“什么意境都没了,国乐的气场不对了。”俞冰说,中国传统文化里的美是贯通的,乐器、演奏、舞美等等是要融合在一起才能很好呈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这也是他当初为什么要搞跨界的原因。

一个会弹琵琶的人,不仅仅要会弹琵琶,还要懂茶道、香道、棋。古人说琴棋书画,这些都是传统文化融会贯通的呈现。融会贯通后的审美,会通过弹琵琶最后呈现出来。这样融会贯通的美育才是孩子们需要的。
此次拓展课有两节叫做“别把喜爱藏在口袋里面”、“音画友”,就是要鼓励学绘画的孩子要懂音乐,会弹琴的孩子要懂书法、看得懂构图。因为审美是共通的,美育要有综合性。
此次给孩子们上课的艺术家团队也来自不同的专业。风趣幽默的打击乐艺术家王音睿、俏皮可爱的琵琶老师马凌、温婉可人的舞蹈老师陆莉敏、端庄贤淑的评弹老师黄岚以及清新可爱的作曲老师陈羽霏,老师们风趣的语言、专业的技能、优美的舞姿、精湛的唱腔、娴熟的技法,一亮相就赢得了同学们阵阵掌声。
课程目标三:给孩子们一个舞台

为什么有琴童的家庭十有八九因学生怨?坚持下来的孩子大多考完级就再也不想弹琴?甚至长大后不愿意回忆学琴的日子?
俞冰解释,这怪不得孩子们。因为学琴的孩子大多是被逼的,弹的曲目又不是自己喜欢的。看似培育一个孩子的美育过程,反倒毁了孩子对美的感受。最可怕的是孩子长大后对这段经历排斥。
在针对十二琴童的教育中,俞冰大胆做了整体的规划,要让孩子们真心喜欢上音乐。
他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要让孩子背着琵琶到处走,行万里路,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不同风格的音乐,接触当地的艺术形式。回到上海再做展演给孩子们一个表演的舞台。
第二件事,是让艺术家团队,包括作曲家、指导老师,从孩子的角度切入和指导。与孩子们一起创作他们喜爱的曲目。在排练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二度创作。这样出来的曲目是他们真心喜欢,愿意花时间练的。 
第三件事,策划和舞台完全交给孩子们自己完成。

在本次艺术拓展课程最后,俞冰和指导老师们也要跟孩子们一起打造一台属于他们自己的舞台剧,这个剧的根源是中国传统文化,会把国乐与茶道、书法、绘画、朗诵等等拿捏在一起,讲一个中国的故事。舞美是孩子们来画,音乐由专门的作曲家跟孩子们一起完成,演出则把孩子们的所学全部融合在一起。 
最后,俞冰总结,不管是学音乐还是其他美学专业的孩子以后80%不大会走专业的路子,但不管从事什么行业,学习中领会到的审美能力应该要伴随他们,起码这段美好的记忆将成为他们一生中感受快乐的力量。
这,正是美育的初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