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周瑜樊口会师史话
刘备周瑜樊口会师史话
刘备樊口屯兵,是樊口的一处重大史迹。刘备当时在樊口洲尾口与东吴大都督周瑜会师,又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这可是孙刘“联军”联盟的重大标志。这一历史性的“时刻”,在历史的长河中,却是一个特殊的瞬间、辉煌的瞬间,他让三国历史“喧哗”了半个世纪。
今天我们回望这段历史,可以清晰地看到赤壁大战的序幕是从樊口悄悄地拉开的……
据《三国志·刘备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曰:“刘备从鲁肃计,进驻鄂县之樊口。诸葛亮诣吴未还,备闻曹公军下,恐惧,日遣逻吏于水次候望权军。吏见瑜船,驰往白备,备曰:‘何以知之非青徐军邪?’吏对曰:‘以船知之。’备遣人慰劳之。瑜曰:‘有军任,不可得委署,倘能屈威,诚副其所望。’备谓关羽、张飞曰:‘彼欲致我,我今自结托于东而不往,非同盟之意也。’乃乘单舸往见瑜,问曰:‘今拒曹公,深为得计。战卒有几?’瑜曰:‘三万人。’备曰:‘恨少。’瑜曰:‘此自足用,豫州但观瑜破之。’备欲呼鲁肃等共会语,瑜曰:‘受命不得妄委署,若欲见子敬,可别过之。又孔明已俱来,不过三两日到也。’备虽深愧异瑜,而心未许之能必破北军也,将二千与羽、飞俱,未肯系瑜,盖为进退之计也。”
这就是说刘备进驻鄂县后,诸葛亮随鲁肃拜见孙权,商讨孙刘联盟抗曹大计未还,心中十分焦急;又听到曹军将至,甚为恐惧,日夜遣水吏于下江观望,终于盼到了周瑜水军的到来。
值得一提的是刘备与周瑜会师后,两人的对话是十二分的精彩,把刘备的怯战心理,和周瑜的雄才大略表现得淋漓尽致。刘备问周瑜带了多少兵马,“战卒有几?”周瑜说“三万”,刘备说,太少了(恨少)。周瑜说“自此足用,豫州(刘备)但观瑜破之。”刘备曾任豫州刺史、豫州牧,所以周瑜在这里恭称刘备为豫州。此时的刘备,听了周瑜的话后,相形见绌,自愧不如。同时为周瑜气壮山河的英雄气概感到鼓舞,又为周瑜的兵力太少,未必能打败曹操而心存疑虑。“备虽深愧异瑜,而心未许之能必破北军(曹军)也,故差池在后。”只给关羽、张飞二千人马的先遣部队,随周瑜西进。“将二千人与羽、飞俱,未肯系瑜,盖为进退之计也。”此时的刘备持观望态度,自己则等待诸葛亮及孙权的后续人马,与其俱进。孙刘联军的前锋部队,与曹军的先头部队遭遇,联军击败了曹军的先头小股部队,首战小胜。曹军退回江北乌林与其主力会合,双方在赤壁一带隔江对峙,一场大战在即……
人们只知道刘备、周瑜樊口会师,然而刘备、孙权樊口会师却鲜为人知。刘备、周瑜樊口会师的几天之后,诸葛亮随孙权率领的一万后续大军从柴桑浩浩荡荡逆江而上。然而,陈寿和罗贯中的笔下却漏掉了这精彩的一幕。
此时的刘备与周瑜樊口会师,应是公元208年十月上中旬。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已被司马光主编的中国通史巨著《资治通鉴》收录。“樊口”的名字,也随着再度步入了中国历史文化的殿堂。
“三江口周郎纵火”、“西山放号炮”、“直奔黄州界”、“小校遥指樊口港上”、“武昌一望地”、“主公于樊口屯兵”、“孔明刘备往樊口看周瑜用兵”。从以上小说《三国演义》罗贯中的“笔迹”中,看到他对“武昌”、“西山”、“三江口”、“黄州”、“樊口”等地理及名称如此的熟悉,可以察视到罗贯中曾经游览过武昌樊口的“足迹”。《三国演义》写出了罗贯中的情怀,戏说了“樊口”的精彩。
我们应在洲尾口为刘备、周瑜樊口会师“树碑立传”,使樊口永远铭记住这段“三国”故事。让游人驻足、凝望、追忆那个风云际会的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