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古属越地,在中原人眼里属于蛮荒之地,地广人稀,秦始皇曾将50万人放逐到岭南“与越杂处”——50万人绝对是夸张,但数以万计是有的。此外,从秦到汉,为统一国家版图或讨伐叛乱,中原大军轮番征讨,许多军人变成住民。秦始皇征岭南时,南海尉赵佗建议弄三万“无夫者”给士兵缝补衣服,秦始皇批了一万五。名义是“补衣服”,实际是“暖被窝”,也促进了中原与越人之间的婚配。说这些,可以解开一个谜:历代的地方官员,都是皇帝委派异地执政,他们怎么听得懂当地的“鸟语”?所以苏东坡在海南与当地群众打成一片,那些籍贯河南、山东、山西、浙江、四川、福建、江西的官员履职合浦郡或廉州府,断讼判案,访贫问苦,或者到书院、学宫给学生上“思政课”——须知“敦导儒学、教化百姓”一直就是历朝历代地方官最重要的职责,其实都没有什么语言障碍。不过话说回来,岭南地方僻远,与外界交流少,语言以方言为主,较少口才辩给、能言善语的人。直到现在,在北海要是遇到一个伶牙俐齿,或在大会上口若悬河,或面对话筒出口成章的,都会不由自主问一句:这个不是北海人吧?北海古属合浦,其实,合浦历史上也有这样的舌辩之士,当然他属于“非典型”合浦人。
张重当时名气很大,被称为“岭表望士”,在没有报纸电视,也没有网络直播的时代,比网红还红,能耐显然不是一般的大。张重个子不高,汉明帝刘庄第一次见到他,就觉得这人怎么这么矮(“明帝讶其幺麽”,幺麽者,白话之谓“细粒”也)。他“敏才笃学而善言词”,“敏才笃学”可以理解,但“善言词”不知是怎么练出来的。不过学而思之,思而驳难之,自己跟自己PK锻炼出来,也有可能,就像洪七公“左右互搏”。张重的名气传到交趾刺史的耳里,刺史让他到日南郡从事“举计”工作,差不多是现在巡察、审计和绩效考核之类。补充点知识,很多人都知道汉武帝设岭南九郡: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但郡之上还有刺史部,全国共十三个,其中的“交趾刺史部”代表朝廷统管岭南九郡,主要是监督各郡太守工作是否称职,特别是有没有对朝廷的不轨行为,处理“郡际”事务。交趾刺史把合浦郡的张重安排到日南郡从事“举计”,年底要到京师述职,张重于是山遥水迢到了洛阳,见到了汉明帝刘庄。
刘庄是刘秀第四子,母亲就是很有名的阴丽华——这名字有点像你某个中学同学,对吧?其实历史读进去都像在身边,你不妨查查刘秀和阴丽华的爱情故事。刘庄在历代皇帝中名头不是很响,却是个治国理政的厉害角色。他执政十八年,任内“境内安定,民安其业,户口滋殖”,人口从西汉末年的两千一百多万,增至三千四百多万。刘庄有个特点:对官员要求苛刻,一丝不苟,喜欢一竿子插到底(“为政苛察,权不借下”),他非常勤政,经常睡三更起五更(“乙更尽乃寐,先五更起,率常如此”)。张重与其他人一起入朝拜见皇上,轮到他汇报工作时,丝毫也不怯场。
刘庄见张重五短身材,其貌不扬,问道:“你是哪个郡的小吏?嗓门倒挺大的。”(“明帝讶其幺麽,问之曰:'何郡小吏重抗声?’”)
张重说:“我是日南郡的考察官,不是什么小吏”(“臣日南计吏,非小吏也。”)言外之意是职务不分高低,没有尊卑贵贱,都是为陛下您服务的。言外之意之意是,嫌我官小你就让我当大的,不要这样小看人。他似乎心里有气,竟然补“怼”了一句:“陛下用人到底是看才能,还是看人的长相,称皮度肉?”(“陛下欲得其才耶?抑将称皮度肉也?”)朝中官员平日对刘庄如老鼠怕猫,何曾见过对皇帝这样说话,吓得大气不敢喘。汉庄帝感觉新鲜,这小个子挺愣的。他记住了这个岭南来的“合浦矮仔”。大年初一,皇上举办迎春茶话会,刘庄看到跻在朝臣中的张重,把他叫到身边叙话。岭南太远,他只是从岳父马援飞报的军书上略知一二,连太阳从哪边出来也不知道。张重一句话差点没把皇帝“噎”着:“难道现在的云中郡真的在云中,金城郡真的有金吗?”他说:“日南的太阳也是从东边出来的。但气候不同,日影就看人的位置,东西南北都有。”
张重说话时,似乎忘了坐在前面是至尊天子,侃侃而谈,不时对皇帝的“孤陋寡闻”“鄙夷”两句,全然不像平日里那些朝臣一口一个“回禀陛下”。但刘庄不仅没生气,反而越听越开心。他太喜欢这个说话率直的远臣了,张重居京期间,一有空他就召见张重,每次“侃大山”都给他赏赐,后来还授予他很高的职位(“位至通显”)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所以“人以群分”不无道理。但任何地方都有“出类拔萃”之人,就像人们普遍认为“不善言词”的合浦人中,也有一个不卑不亢、口才不亚于张仪、苏秦的张重。
(感谢转发、赞赏和点击“在看”留言
)
其他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