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临死前,为了保全了自己的后代子孙有什么特别的安排吗?

康熙十七年(1678年)八月,吴三桂突然得了“中风噎嗝”的病症,太医们给予他最好的治疗,虽说未见大好,却也维持下去,未见恶化。不幸的是,有一天,忽然有条狗窜到他的案几上,安详地端坐着。

吴三桂看着狗,先是吓了一跳,马上意识到狗坐在案几上是不祥之兆,吴三桂这个人非常迷信,经过被狗这么一吓,精神一下子垮了起来,病情急剧恶化,嘴巴不能张开,说不出话来。

不仅如此,吴三桂又添了“痢疾”的病症,泄泻不止,请郎中百般调治,都不见效,吴三桂了解自己的身体,他知道自己不行了,于是授意他的心腹大臣,速命他的孙子吴世璠来衡州,托付后事。

心腹大臣所派的信使从衡州到云南,再从云南带着吴世璠回到衡州,在交通非常不发达的古代,这路途是非常遥远的,吴三桂的病继续恶化,还没等到吴世璠来到,便于八月十八日病逝了,享年六十七岁。

吴三桂死得很凄惨,是在心非所愿、异常愁苦中死去的,或者说,是怀着满腔悔恨离开人世的。至此,他的轰轰烈烈的一生,在凄凄惨惨中结束了,他总结自己的一生,南征北战,在人生名利场上不停地追逐,落得这个结局,他怎能不后悔,可是为时太晚,对他来说,一切都是不可挽回的了。

吴三桂去世,作为他个人的历史已经完结,而他并没有给子孙和臣属们丰厚的遗产,而是一个烂摊子和亟待收拾的残局,还把必不可免的灭族之祸转嫁给了他们。

在吴三桂死前,他已经料想到自己后代的命运,因此为了保全自己的后代子孙,吴三桂曾在临终前做了特别的安排。

吴三桂临死前密令心腹迎接皇孙吴世璠来衡州继位,还没等到吴世璠来到衡州,吴三桂已经病逝,留在衡州的将领密议,为了防止吴三桂之死而导致军心涣散和动摇,下令将衡州城门关闭,禁止出入和发丧,和平时保持一样,暂时稳定了局势。

吴世璠在一群心腹将领的劝说下,并没有去衡州,而是在贵阳称帝,1680年十月,吴世璠再次逃回昆明,逃回昆明以后,吴氏集团已经处于崩溃之中。

公元1681年,清军分三路攻进云南昆明,吴世璠自杀,其皇后郭氏也随之自杀,清军最后平定了叛乱势力,统一了南方,这也许是吴三桂临死前已经预料到的。

众所周知,康熙在平定“三藩之乱”以后,对吴氏家族采取了极为残忍的镇压,先是在吴三桂起兵“反叛”后的康熙十三年将作为人质的吴三桂长子吴应熊及长孙吴世霖绞杀,其余的孩子发给官方为奴,在吴三桂兵败以后的康熙二十年将吴应熊的其余剩余六个孩子杀掉。

吴氏政权的覆亡,招致整个家族的毁灭,在官方的记载中,吴氏家族,几乎没有一个善终的,除了吴三桂和他的妻子张氏死于昆明城陷之前,其余无不死于非命。

按照官方文件,清廷的处置已经将吴三桂直系子孙斩尽杀绝,已经没有直系后裔可言,在清朝的官方史书以及学者的著述中,再也找不到吴三桂以及亲属家人的点滴信息。

然而,吴三桂在临死前,为了保全自己的子孙后代,他还有另外一个安排,以此保证吴家血脉可以传承下去。

吴三桂临死前给儿子吴应麒一封密信,让他尽力辅佐吴世璠,万不得已就隐姓埋名,无论如何都要保住吴家血脉,而吴三桂的这个计划,则离不开陈圆圆的配合,随着陈圆圆墓碑的出现,吴家后裔的神秘面目也逐渐浮出水面。

在明末清初吴三桂背明降清、打击李自成大顺军的历史舞台上,陈圆圆曾经是风云一时的人物,当初就是陈圆圆促使吴三桂“冲冠一怒”,弃明投清,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陈圆圆的下落也让很多人关注。

清军入昆明后,并没有陈圆圆的下落,清代野史上说,陈圆圆当了尼姑,也有的说城破时,自缢而死,她到哪里去了,一直是个历史之谜。

一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根据报纸记载,在贵州岑巩县水尾乡马家寨发现了陈圆圆墓,这是个惊人的消息,当年多名清史专家到马家寨考察,从所收集到的证据显示,现如今的马家寨所居住的吴氏族人的确为吴三桂后裔。

陈圆圆墓碑上面镌刻:“吴氏聂门之墓”,其墓有碑文曰:“故先妣吴门聂氏之墓位席。孝男吴启华媳涂氏立。”“吴门聂氏”指的就是陈圆圆。墓碑上没写真实姓名,大概是为了避讳政治嫌疑才隐姓埋名的。

随着陈圆圆墓碑的出现,吴氏后裔吴应麒一脉所在的马家寨开始被世人熟知,陈圆圆虽然没有参政,但是对政权和时局却是心眼明亮的,根据《马家寨之谜口述材料整理》一书记载,当陈圆圆感到吴世璠的“洪化”小朝廷难成气候的时候,便开始义不容辞地实施逃避计划。

陈圆圆毅然离开昆明,北上湖南,由吴应麒派马宝将军护送陈圆圆及其家眷南下贵州,开始了隐蔽藏身。

岑巩是少数民族特别是苗族和汉族接壤的偏僻山区,据说,陈圆圆为了实施隐蔽计划,先是将大量粮草物资以及金银珠宝贮藏在此,再由驻军护卫于四周,并在当地广建寺庙以此作为掩护。

马宝将军护送陈圆圆以及家眷到达该地以后,为了安全又不断迁徙住地,最终落脚到现在的马家寨,马宝完成任务以后重返前线,主动降清,最终被清廷凌迟处死,但是他至死都没有向清廷吐露真情,保住了吴氏后裔藏身的秘密。

为了让后代不忘祖宗,又不至于暴露真情,吴氏采取了秘传之术,每代只传一到二人,至今已传到第十二代,由于严守族内规矩,竟然一直隐藏三百余年。

当年,陈圆圆为了吴氏家族后裔的安全,采取了一系列自我保护措施,根据吴氏后裔“秘传人”讲,陈圆圆曾经和当地苗族陈姓人家攀亲,认陈姓为本家,以此来掩护自己的身份,并保护吴氏后裔。

陈圆圆还散发钱财对当地的寺庙广为布施,同时广做善事,资助建学校、修道路以及疏通水陆交通,更为重要的是,为了感念保护他们秘密迁居到这个村子的马宝将军,更为了方便隐身,陈圆圆将此地取名字为“马家寨”,并将吴氏后裔隐姓藏身,来躲避清廷的追杀。

为了使后人不忘吴氏祖先,陈圆圆亲自拟定了十八个字的后代统一辈分以繁衍后代,实现了她一心为吴氏留住血脉的夙愿。

根据吴氏后裔“秘传人”讲,马家寨的吴姓人,是吴三桂儿子吴应麒的后裔,那吴应麒是怎么样来到马家寨隐居的呢?根据“秘传人”所说,当时岳州城失守,吴兵失败后,吴应麒到了湖南整顿军队,然后又赶到当时的马家寨来看望已经来这里避难的陈圆圆,说明形势不好,已经处于危险之中,劝说陈圆圆在此好好隐蔽。

在吴应麒护送吴世璠退出贵阳以后,到达云贵交界地带,战败之后,决意不回昆明,在周密的策划下撤退至此隐身,悄悄来到马家寨,和陈圆圆会合,就此安身下来。

吴应麒以其特别的身份,是吴三桂的后代,清廷决不会放过他,为了躲避朝廷的追捕,吴应麒改名为“吴启华”,其子世珺改为仕龙,世珵改名叫仕杰,平安度过余生,根据吴氏后裔等人的口述和解释,吴氏墓地中央位置埋葬的“吴启华”,实际就是吴应麒。

吴氏后裔为了生存,一直隐藏本姓,一直到嘉庆年间,才开始姓吴,随着清王朝的覆亡,吴氏家族逐渐有将自身家世公诸于世的愿望,一直到民国年间才敢于承认是吴三桂的后代。

吴氏后裔所在的马家寨有接近300多户居民,全部自称为吴三桂后裔,并经历多年不因吴三桂名声不佳而改悔,马家寨自成一个封闭的村落,每家的房屋建筑仍然保持着明清式样,每家每户的堂屋,都供奉着祖先牌位,醒目标示出“延龄”堂号,作为吴氏家族的标志。

吴氏后裔之所以将“延龄”作为堂号,一方面是因为吴三桂别号为“延龄将军”,另一方面延龄是江苏省境内的一个地名,属于吴国之地,吴氏第一代祖先就发祥于此地,吴氏族人用“延龄”两个字表示不忘根本,和吴三桂紧密地联系起来。

吴应麒一脉能够隐蔽在贵州岑巩马家寨,得以生存、繁衍,是吴三桂临死前,在清军大兵压境、失败在即的情况下,为保留后裔二实施的所谓的逃避计划的结果。

结语:

吴氏政权的覆亡,招致整个吴氏家族的毁灭,吴氏家族的兴衰,乃是人间一出悲喜剧,吴三桂的一生的确是轰轰烈烈,非同凡响,曾经他为明朝冲锋陷阵,毫无惧色,引清兵入关,南北纵横,飞速地走向人臣的权位的顶峰,成为雄踞西南一隅的平西王,可是他的结局却和他威武壮烈的一生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从历史的眼光来看,吴三桂一生打了无数胜仗,最终却败在了“划江为国”的美丽梦想中,吴三桂权势欲望和政治上的野心最终毁灭了他自己,也毁灭他的子孙后代,在他死后,落得吴氏满门差点被灭绝、后代隐姓埋名300多年的结局,不免令人唏嘘不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