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杜聿明逃跑为何要假冒华野11纵的人

1948年6月,蒋介石遂任命杜聿明为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兼第二兵团司令官。

1948年10月23日,廖耀湘第九兵团向黑山发起猛攻,即遭到解放军的毁灭性打击。26日,廖兵团即被全歼。正当杜聿明在东北葫芦岛指挥部队撤退的时候,这时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于11月6日发动强大的攻势,拉开了淮海战役的序幕。

杜聿明于1948年11月9日晚匆匆由北平飞抵南京时,获悉蒋介石未毅然决然实行"徐蚌会战计划",已采纳何应钦和顾祝同提出的"守江必守淮"的主张,不禁心烦意乱,非常恐慌。第二天夜晚,杜即奉蒋令飞徐州,指挥解黄百韬之围。10日中午,刘峙得到中原野战军确已南下,当面只有两个纵队的情报,才决心将第二兵团东调,协同李弥第十三兵团解黄伯韬之围。杜聿明即令邱清泉兵团主力星夜向徐州东南张楼附近集结,李弥兵团向徐州以东苑山附近集结。他力主寻求解放军之一翼实行迂回包围,击破后再将其主力攻击。12日,杜聿明将主力展开于创集、苑山、不老河间地区。17日,解放军大部队经双沟向东南分路撤退。刘、杜都误以为解放军崩溃,令全线追击,结果受到解放军在第二线阵地的继续顽强阻击。22日,黄百韬兵团在碾庄地区全部被歼。

1948年12月3日,杜聿明各兵团按计划向永城方向撤退,忽然接到蒋介石空投的亲笔信,令杜停止向永城前进,转向濉溪口攻击前进,协同蚌埠北进李延年兵团南北夹击,解黄维兵团之围。杜感到蒋的命令必然导致全军覆没,又慑于蒋的淫威,恐不解黄维之围,蒋必将整个失败的责任归罪于他,遂决定服从命令,最后为蒋效忠。4日,杜聿明采用逐次攻击战法,严令第二兵团攻击前进,第十三、十六兵团加紧构筑工事,掩护阵地。6日,杜决定邱清泉、李弥兵团不突围,继续向解放军发起攻击。同时,他迭电蒋介石,催促速调大军与解放军决战。

自10日起,解放军停止对陈官庄、青龙集地区的进攻,对国民党军展开了二十多天的政治宣传攻势。17日,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发表了《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但杜未曾看到。陈毅同志也给杜写了一封信。他拿这封信去试探邱清泉的态度,见邱将信撕掉烧了,就立即告辞而去。

杜聿明按照蒋介石的命令于1949年1月10日上午突围。然而,邱清泉、李弥等人威胁式的劝杜,必须当晚突围。于是他带着副官、卫士十来个人单独行动。

当天晚上,杜聿明走了一阵后,来到贾砦附近,发现有华东野战军大队人马行动,便在战壕里隐蔽起来。利用这段时间,副官尹东生给他剃了胡子换上士兵服装,并安慰他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无柴烧。”

杜聿明的胡子早该剃了。华东野战军4纵司令部机要参谋苏荣后来回忆说:“我们早就知道他有胡子,后来我们又发了照片下去,我们是全军都发了要求一定要抓住杜聿明!”

副官尹东生不愧是贴身副官,料到了共军会有这么一招。杜聿明也觉得没有了胡子,生的希望大了许多,沮丧之情散去不少。

他们一路假称华野11纵押送俘虏送后方的队伍,步行了10余里,穿过了华东野战军的主要战线,1月10日清晨来到了安徽萧县的张老庄。11纵在华东野战军的十几个纵队里并非主力,“名头”并不响,他们何意呢?

原来这是杜聿明的主意。

早在1948年12月28日的下午,华野11纵33旅97团3营一名通信员不慎被俘,随后被送至杜聿明的指挥部。杜聿明问他的部队番号,小通信员回答后,他又问阵地工事、兵力多少?小通信员说:“我们的战壕有几层,一个团的防地1000米,处处是兵。”

杜聿明说,我们也不杀俘虏,放他回去。小通讯员第二天回了部队,讲述了这个一番经历。

杜聿明自称11纵队的,或许是这个通信员给他的11纵队番号的印象,或者他觉得放走了11纵队小俘虏,他这个大俘虏也有被放走的运气,只有天晓得了。最终10日凌晨,杜聿明被解放军战士俘虏在萧县青龙集张老庄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