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传:说话也有错吗?思想罪是罪吗?吓得我再也不敢说话了!

这是《真·三国志》第 135 篇文章

今天来讲 蔡邕


蔡邕(音同“拥”),字伯喈,今河南开封人。

蔡邕的六世祖蔡勋,喜好黄老之术,在汉平帝时期担任县令;蔡邕的父亲蔡棱,德操不错,死后称贞定公。

蔡邕的出身非同一般,远非常人的普通家庭,因此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蔡邕对长辈非常孝顺。曾经,他的母亲卧病三年,在这三年里面,蔡邕不论春夏秋风,风里来雨里去,都没有解过衣服,七十多天没睡过觉,一直陪伴在母亲的病床旁边。

笔者认为,七十多天没睡觉是属于夸张了吧,根据现代科学角度来看,一个人几天不睡觉就会变得神经质。

母亲去世后,蔡邕就在墓旁盖了一间小房子住下,一动一静之间,都遵守当时的礼制。

在蔡邕盖的小房子边,有一只兔子一蹦一跳,很温顺地在附近玩耍,晒太阳,享受它自己的闲暇兔生,远近的人都觉得很奇怪,前来观看的人也有很多。

蔡邕与叔父、叔伯兄弟同居,三代没有分家,乡里人都称赞他的品行好。

蔡邕年少时就博闻强记,是从太傅胡广。喜欢文学、算数、天文,还擅长音乐。

在汉桓帝时期,中常侍徐璜等五侯,擅权不法,为所欲为,在听说蔡邕弹琴谈得特别好后,向皇帝推荐了他,命令他启程,希望他以后在娱乐上面能多助助兴。

蔡邕不得已,只好拖着行李上路,在路过偃师的时候,假装生病,随后回家去也!

蔡邕回到家后,无所事事,研究古董古玩,不出去参加各种活动,也不跟人有所来往。闲暇之余,蔡邕受东方朔及班固等人的启发,涉取百家之言,成了一个有文化的宅男。在此期间,蔡邕创作了《释诲》来警惕和督促自己。

170年,蔡邕被司徒桥玄征为掾属,受到桥玄的厚待,而后出任河平县长,又被征为郎中,在东观校书,升任议郎。

当初,朝廷认为州郡之间若是互相勾结,会损害国家利益,因此下令禁止互为姻亲的家庭和两州人士,不得互相担任监察官吏,后来又出现了《三互法》,为确保国家的稳定健康发展,禁忌越来越严密。

但是这样子的后果,就是使得很多官职多有空缺,当时还没有科举考,能够担任官职的都是靠相互推荐,如果加上了条条框框,在新办法还没出现之前,老办法虽千疮百孔,但也好歹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蔡邕因此向朝廷上书,建议废除禁令,不要拘泥于形式,只要合适的话就应该任用。

然而,当时的老大灵帝鸟都没鸟他。

灵帝是一个喜爱辞赋的皇帝,在任期间创作了《皇羲篇》,因此爱屋及乌,当时的很多人都是因为写文章写得好而被任用。所谓不怕领导有脾气,就怕领导没有兴趣,当时的很多在职人员,比如适中祭酒乐松、贾护等人,都是一些无操行但会拍马屁的人。

更有甚至,几十个市井小民,谎称自己是宣陵孝子,都被授予了郎中等官职。

当时的社会经常会有天灾,比如地震、冰雹、蝗虫,而除此之外,还有鲜卑屡犯边境,百姓们苦不堪言,被劳役赋税压得喘不过气来。

当时的汉朝自董仲舒一来,主流思想是“天人合一”,面对着如此多的天灾,灵帝也深刻检讨了一下自己,于177年,下诏自责,并下令群臣各自陈说可行的治国方案,蔡邕于此上密奏,说了七件事:

1.对神明要保持一颗敬畏之心,要常常祭祀祷告才能得到上天的指引和怜悯,如此就可以减少灾害的发生。(笔者希望大家不要站在今天的角度来批评蔡邕的第一条建议。)

2.广泛地听取基层民众的心声,要让他们有话说,更要有胆说。这个世界不缺乏人才,尤其是在那些小树林的背后,有很多高人,我们要取得他们的信任,让他们为我们所用。

3.不仅要听从基层民众的建议,还要多听听臣子们的建议,要让他们勇于发言,不必畏首畏尾。

4.赏罚要分明。

5.作为皇帝,金字塔顶尖的人,要学会用人,不要稀里糊涂地被手下人愚弄,要懂得驾驭群臣之术,所谓“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管理者要学会甄别不同的人才。

6.各部门之间要有KPI考核制度,做事要有一套评判标准,否则又如何知道他们做得好与不好呢?

7.希望能甄别出真正的人才。

简而言之两个字:人才!

灵帝这一次重视了蔡邕的奏折,亲自在北郊迎接祥气,举行了辟雍之礼,又下诏将那些宣陵孝子统统改任丞尉(县丞与县尉的合称)。

同年七月,夏育上书请求去揍鲜卑,犯人田宴也通过王甫请求戴罪立功。蔡邕上书劝阻,这次灵帝又没鸟他。

结果,出征的队伍大败而归。

178年,灵帝设置鸿都门学,下诏蔡邕与杨赐、马日磾等人进入崇德殿发展文学教育。

灵帝特意下诏问蔡邕,说:近来天灾时常发生,我也不知道是因为什么罪咎引起的。朝廷十分焦急,朕的心里也很害怕。朕曾经问过一些人,但他们都守口如瓶,仿佛有话要说却不说,朕知道你的为人,还望你能告诉我,不要跟他们一样唯唯诺诺,或者怀疑恐惧而不敢说。对了,你写给我吧,注意密封,不要让别人看到,就你我二人知道。

蔡邕于是上书,认为妇人、宦官干预朝政,是怪异现象发生的原因之一,并弹劾了许多人。

灵帝在看到密信后,很是叹息,起身上个厕所,结果密信就被曹节偷看了。曹节像个狗仔队一样,连忙拿出照相设备“啪啪啪”乱拍,随后立即开了新闻发布会,将其中的内容全都抖了出来。

蔡邕在密信上指责了很多人,因此就得罪了他们,这些人对蔡邕十分愤恨,恨不得将他碎尸万段!

早在之前,蔡邕就与司徒刘郃有矛盾,蔡邕的叔父蔡质又与大臣阳球关系不好。接下来的事情虽然复杂,但大家也能想象都出来,有人要弄死蔡邕,但也有一些人怜悯蔡邕,为他求情。最终,蔡邕被流放,阳球拍刺客刺杀蔡邕,结果刺客被蔡邕的正义感动,放下了屠刀。

阳球不解恨,贿赂有关官员毒害蔡邕,受贿的人反而将消息告诉了蔡邕,让他提高警惕。蔡邕因此而平安无事,居住在五原安阳县。

灵帝其实心里知道怎么回事,而且十分爱惜蔡邕的才能,恰逢第二年大赦,灵帝便赦免了蔡邕,又让他返回朝中,继续与同僚修撰《东观汉记》。

蔡邕接到赦免令,正准备回去的时候,五原太守王智为他送行。酒足饭饱之后,王智有些高了,起舞劝蔡邕,蔡邕毫不理会。

王智是王甫的弟弟,本来就很跋扈,这次丢了面子被宾客嘲笑,于是气上心头,开始骂蔡邕:给脸不要脸,你个罪犯也敢轻视我!

蔡邕原本就看不上王智,被这么一骂,转身扬长而去。

王智更加气愤,密告蔡邕诽谤朝廷,心怀不轨,灵帝身边宠幸的人也添油加醋诬陷蔡邕。蔡邕得知这些后想了很久,担心自己最终无法幸免,于是逃命去了江海,远走他乡,投奔了泰山羊氏,在吴地一待就是十二年之久。

189年,灵帝去世,董卓开始走上了历史舞台,在看了蔡邕的简历后,对他十分欣赏,便征召了他。蔡邕推托有病不能前往,董卓大怒,骂道:老子有灭人三族的权力,蔡邕就算再骄傲,又能怎样?

蔡邕不得已,只好应命,被任为代理祭酒,而后深受董卓器重,历任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尚书,三天之内,遍历三台,而后又升任巴郡太守,被留任侍中。

190年,蔡邕被拜为左中郎将,虽献帝迁都长安,被封为高阳乡侯。董卓虽是一个大老粗,但对蔡邕,还是非常尊敬的。

191年,地震来袭,董卓因此事询问蔡邕,蔡邕说:地动,乃阴盛而侵阳,是由于臣下不遵守国家制度所引起的,前几天春游,你开的那辆豪车,大家都觉得不合适。

董卓因此而降低了自己的规格,虽然对蔡邕十分尊敬,但也并非言听计从,很多次都只是表面上说“好好好”,随后又自说自话。

蔡邕因此而有些愤恨,对堂弟蔡谷说:董卓性格刚烈,容易作恶,终究不能成事。我想去兖州,但是道路太远,不容易到达,我后来又想了想,决定暂时逃去山东,你觉得如何?

蔡谷上下打量了一下蔡邕,说道:你如今是大V,容貌又与普通人不一样,举手投足之间,所散发出来的文化气息,是掩盖不了的,如果你在路上走,会被人围观,我看难啊!

蔡邕叹了口气,这才打消了念头。

192年,董卓被王允和吕布诛杀。之后有一次,蔡邕与王允在一起聊天,不知不觉聊到了董卓,蔡邕凝望天空,为之叹息了几句。

王允见状,勃然大怒,呵斥道:董卓是国家的大贼,差点倾覆了汉室,你作为大汉臣子,应该一同愤恨,但你却想着自己先前的礼遇而忘了操守。如今上天都要诛杀有罪的人,而你却反而为他感到叹息,这难道不是和他一样是逆贼吗?

于是乎,蔡邕下了大狱,当时多人为他求情,就连马日磾也亲自跑来见王允,但都被王允所驳回。

后来,蔡邕死于狱中,不久之后,王允后悔了,但已无济于事。著名经学家郑玄得知此事后,十分惋惜,说:蔡邕一死,汉朝的事,谁来考定啊!

王允是赤裸裸的道德绑架,笔者认为王允的正义感太强,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我们在批判王允的时候,是否能够想一想,我们自己在很多时候也会陷入这样的思维,虽程度上有所不同,但若是因此而不自知,自知而不省,何故笑王允耶?

蔡邕的书法也很棒,在文学上很有建树,还有一个女儿叫蔡文姬,也是一个才女,关于蔡文姬,以后都会讲到。

蔡邕还有一个女儿蔡氏,是上党太守的妻子,西晋开国名将羊祜(音同“户”)是她的儿子,除此之外,蔡氏也有一个女儿羊徽瑜,是司马师的妻子。

关于焦尾琴一事,放到《真·三国志·嵇康传》里讲。

马日磾:伯喈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当续成后史,为一代大典。且忠孝素著,而所坐无名,诛之无乃失人望乎?

陆机:彼洪川之方割,岂一等之所堙。故尼父之惠训,智必愚而後贤。谅知道之已妙,曷信道之未坚。忽宁子之保已,效苌淑之违天。冀澄河之远日,忘朝露之短年。

范晔:意气之感,士所不能忘也。流极之运,有生所共深悲也。当伯喈抱钳扭,徙幽裔,仰日月而不见照烛,临风尘而不得经过,其意岂及语平日幸全人哉!及解刑衣,窜欧越,潜舟江壑,不知其远,捷步深林,尚苦不密,但愿北首旧丘,归骸先垄,又可得乎?董卓一旦入朝,辟书先下,分明枉结,信宿三迁。匡导既申,狂僭屡革,资《同人》之先号,得北叟之后福。屡其庆者,夫岂无怀?君子断刑,尚或为之不举,况国宪仓卒,虑不先图,矜情变容,而罚同邪党?执政乃追怨子长谤书流后,放此为戮,未或闻之典刑。 邕实慕静,心精辞绮。斥言金商,南徂北徒,籍梁怀董,名浇身毁。

裴松之:蔡邕虽为卓所亲任,情必不党。宁不知卓之奸凶,为天下所毒,闻其死亡,理无叹惜。纵复令然,不应反言于王允之坐。斯殆谢承之妄记也。

下期:韩浩

精彩回顾

▲【袁绍】传

▲【郭嘉】传

▲【荀彧】传

▲【荀攸】传

▲【审配】传

▲【郭图】传

▲【逄纪】传

▲【沮授】传

▲【许攸】传

▲【田丰】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