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逝世后,华国锋在追悼会上说了几句话,引得天安门前哭声一片
1976年9月18日,天安门广场上早已站满了人民群众。正值酷暑,他们汗流浃背却毫不在意,眼中含泪排着整齐的队伍前来吊唁,迈着沉重的步子,来送我国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最后一程。
国务院总理华国锋在主席台上致悼词,致辞的华老也一度哽咽,久久不能平静。念完最后一句悼词的他,泪水早已打湿了衣襟。没有人知道,华国锋已经在心里做了一个伟大的决定。
而这个决定却遭到了诸多人的反对。华国锋同志却很坚持。正是他的坚持,成就了一段佳话。华国锋究竟做了什么决定?又为何遭到众人的反对?这一切,和毛主席又有什么关系呢?
华国锋同志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曾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的职位。作为我国曾经的国家领导人,我们对华主席的消息知之甚少。那么,低调朴实的华老为何得到了毛主席的赏识,并极力举荐他担任国务院代总理,担任“接班人”呢?
1955年,毛主席回到家乡湖南视察工作,做陪同工作的正是时任湘潭地委书记的华国锋同志。初次见面,华国锋同志衣着朴素,说话办事极为实诚。与其他一众夸大其词的领导班子不同,华国锋同志在回答今年湘潭地区的作物产量时,实事求是地告诉毛主席湘潭的真实情况。
几天的相处,华国锋同志给毛主席留下一个朴素务实的好印象。为将来华国锋同志调任中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和其他诸位开国元勋相比,华国锋的履历是不起眼的。不是说华国锋同志贡献小,而是他本人实在太低调了。
1921年2月16日,华国锋出生于山西交城的一个普通制革工人家庭。他原名苏铸,后加入革命改名华国锋,取自“中华救国先锋”之意。年轻的华国锋十分关注国家命运,1937年77事变后,华国锋同志愤然投身抗日运动。
1938年6月,年仅17岁的华国锋义无反顾地加入了山西牺盟会交城游击队,并于同年10月正式加入了我党,开启了属于他的革命事业。仅仅只用了两年,华国锋便在牺盟会中崭露头角,被组织委派到家乡交城主持工作。
众所周知,抗战后区的环境十分恶劣且责任重大。华国锋却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个差事。在他的带领下,工人农民包括妇孺,团结一心,给武工队抗日做好的良好的后勤工作。甚至数次给吕梁根据地提供了大量的生活物资,使得吕梁根据地同志不再孤立无援,士气大涨。
解放战争时期的华国锋在中共交城依旧担任的十分重要的职位,他先后参加过汾孝战役、黄崖战斗等诸多战役,在现场上有着不俗的表现。在之后的土地改革中,他也是第一批响应中央的,他积极动员农民,亲自下乡调研,走进当地老百姓的生活以便及时调整计划,真正做到了让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富足。
可以说,华国锋同志为山西如今的蓬勃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出于对华国锋同志的信任,中共中央委任年仅28岁的他担任湖南省湘阴县委书记。在地方上得到权利的华国锋,没有迷失在权利的漩涡里,反而用手中的权利发动当地的群众开展农业调研。经历过战争的他心里很清楚,粮食对于如今的中国是何等重要。
1955年,毛主席做了《农村合作化》的报告,华国锋在读完后久久不能平静,他提笔写下了对湘潭农业华、合作化的文章发表在报纸上。经过大量的调研,华国锋本人积累了极为庞大的农业数据。他的文章写得质朴又恳切,很快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
毛主席当即决定下湘潭,他要去看看这个叫华国锋的年轻人笔下的湘潭,去看看农村合作化的可能性。他破例点华国锋同志作为陪同,因为时任地委书记的华国锋并没有陪同资格。在确定过华国锋并不是一个徒有其名后,他正式邀请华国锋参加党的六中全会。
在毛主席的支持下,华国锋站上了党的第七届六中全会这个大舞台,并在这里给全国分享了湘潭地区的农业生产合作化的经验。这时的华国锋,才正式走进了中共中央的视线,仅凭这些,不足以支撑华国锋进入中央工作,于是华国锋开启了他的考察生涯。
1956年,华国锋回到湘潭后,没有沉溺在毛主席的欣赏和夸赞中,他很快投入了新的工作。他主抓农业生产,支持袁隆平搞水稻研究,并给袁隆平同志提供了先进的实验室。他带领群众在洞庭湖和韶关等地修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解决了全省农业灌溉的大问题。
他也十分关注人民的生活质量,他说:要让世界都听得到湖南的声音。这里的湖南声音,指的就是具有湖南特色的剧种。他认为这些都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瑰宝,不应该被时代遗忘。他鼓励人民在工作之余,开展了大量的娱乐活动,贯彻落实了我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华国锋得到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称得上一句父母官。所以在动荡时期,他所受的波折不大。在毛泽东的指示下,1967年华国锋就恢复了在湘潭的工作。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华国锋也不忘维护当地治安,保护当地的知识分子和技术人员,成功稳住了湖南的经济水平。
1971年初,凭借着出色的政绩,华国锋调任中央工作。初来乍到的他,被委任国务院业务副组长,负责协助周恩来总理处理国务院的相关工作。在工作岗位上,华国锋同志兢兢业业,对“左”的思想加以纠正,对于保障市价,保障市场平衡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75年1月,华国锋接到了中共中央的新考验,任公安部部长。这对华国锋来说,是个大考验。他并不气馁,他在自己分管的部门解放了诸多闲散的干部,并按照性格和干部们的个人选择,给他们安排了合理的新工作。
对于国防他同样重视,他提出我们要加大培养大量的国防顶尖人才的力量,并积极主持国防项目研制的相关工作。1976年初,周恩来总理永远离开了我们,而他的工作由谁接替?谁又能做好这份意义非凡的工作?
一时之间,国务院总理的委任成为了中共中央的重中之重。这时,毛主席提议由华国锋同志担任代总理,并得到了中央政治局的通过。通过自身的努力,华国锋同志离成为“接班人”仅差一步。
当时毛主席属意的“接班人,”并不是在事业上一帆风顺的华国锋。在当时的毛主席心里,第一人选是王洪文。然在工作中,王洪文却屡屡出错,对于国家的工作并不上心。他的目光,投向了低调又务实的华国锋。
1976年10月,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北京溘然长逝,举国上下,皆是哀声。华国锋忍住悲痛,他知道他还有更重要的工作要去完成。毛主席去世之后,最大的问题就是毛主席遗体的处理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国家开始鼓励大家选择更为简洁火葬,为了革除封建迷信的残余,国家领导人毛主席和诸多领导干部决定以身作则,纷纷于1956年在火葬倡议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毛主席也数次公开表示,死后务必火葬。
可见主席的内心是属意火葬的。他曾跟自己的警卫员开玩笑:我这么爱吃鱼,干脆我去世后就把骨灰撒到江水里,让我也能开开心心的。然毛主席并不是一个普通的干部,在当时那个年代里,他可以说是民众的信仰。
在关于毛主席遗体如何处理的会议上,大家持不同的意见。有人认为应该选毛主席属意的火葬,满足伟大领袖的愿望。华国锋和叶剑英却坚决不同意。他们认为,毛主席作为伟大领袖和国家的缔造者,遗体应该得以保留,让毛主席永远见证着祖国的繁盛昌平。
经过激烈的讨论,华国锋力排众议决定保留主席的遗体,让人民可以瞻仰主席的遗容。也正是这个决定,让我们如今可以在毛主席纪念馆,拜祭我们的伟大领袖。
1981年,华国锋主席辞去职位,过起了自己的退休生活,写写字种种花,闲不住总爱去农村调研。他不喜欢别人聊他主席,他直言:就爱听大家叫我华老,亲切!
华国锋在权力巅峰选择离开,是因为在他看来。权利并不是所有,他想看到的,是越来越强大的祖国和人民越来越安定的生活,这是他的境界,也是毛主席为何放权给他的重要原因。
华国锋并没有忘记毛主席的“知遇之恩。”每逢毛主席的诞辰忌日,他都会去拜祭毛主席,他会在主席身边告诉他如今我们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好,说着说着便老泪纵横。
2008年8月20日,耿直了一生,为革命事业奉献了一生的华老,在北京病逝。他生前曾嘱咐过不办追悼会,低调了一生的华老,就这样离开了我们。华老曾说,不希望麻烦别人,可我们怎么会忘?
历史会记住这个低调又务实的国家领导人,国家会记住这个贡献巨大的老人,而我们,会永远记得这个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父母官。这是我们的承诺,更是中华儿女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