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登基之后,自己的兄弟要避讳吗?

                 避讳是古代一种习俗,一般来说都是地位低的人需要避讳地位高的人,但是偶尔也有像刘病已避讳民间一个人的名字,改掉自己的名字的事例,但是毕竟这样的事例非常少。而我们知道,古代同辈的兄弟之间,取名字会有一些同字的,那么,如果...

避讳是古代一种习俗,一般来说都是地位低的人需要避讳地位高的人,但是偶尔也有像刘病已避讳民间一个人的名字,改掉自己的名字的事例,但是毕竟这样的事例非常少。而我们知道,古代同辈的兄弟之间,取名字会有一些同字的,那么,如果一个皇子登基当了皇帝,那他的兄弟们都需要避讳改名字了吗?

明朝是按辈分取名,明朝皇帝第二个字是朱元璋取好的辈分不避讳,其他朝代基本都是避讳的。

李世民,就避讳 “世”“民”两字。

赵匡胤,避讳“匡”,让弟弟 赵匡义改名赵光义

清朝皇太极是满族名的汉译,那时满族没有汉化,不讲究避讳,如努尔哈赤的 2个弟弟分别叫 舒尔哈齐和雅尔哈齐。

顺治入关后开始汉化,学汉族避讳,康熙更是学汉族排辈分取名,所以雍正登基后兄弟中的“胤”字全都改成“允”字。

但是乾隆登基后,怕改名麻烦,开始规定后代辈分用字不在避讳,乾隆的兄弟们 弘时 弘昼 都不曾改名。

以后的嘉庆、道光、咸丰几朝都不在更改辈分用字。

避讳,封建时代为了维护等级制度的尊严,即说话写文章时遇到君主或尊亲的名字都不直接说出或写出
,以表尊重。避免利用名字进行人身攻击,而冒犯君主或尊亲超然的地位。该词语出自于《淮南子·要略》《颜氏家训·风操》《蒲剑集·屈原考》等。《公羊传·闵公元年》说:“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这是古代避讳的一条总原则。

起源

一说起源于夏商时期。钱希言在《戏瑕》中提出,避讳之俗夏商时已有之,证据是《山海经》中往往把夏后启写作夏后开,这就是夏人避讳的实例。但陈光坚《讳源略说》一文以为,避讳起自夏商的证据不足,《尚书》中对夏商国君的名字,都直书不讳,如《尚书·五子歌》云:“太康尸位,以逸豫,灭厥德,黎咸贰。”太康是继启之后的帝王,可臣下并不避讳。《山海经》,《楚辞》中之所以避启为开,乃是汉朝人按当时日趋严格的讳法,抄书时避汉景帝刘启讳所致。

一说起源于西周。《左传·桓公六年》说:“周人以讳事神,名,终将讳之。”《礼记·檀弓下》也说:“卒哭而讳,生事毕而鬼事始也。”因此,宋代洪迈《容斋三笔·帝王讳名》提出,避讳之制始于周代,但仅在本庙中避讳。生者避讳是很不严格的,当时有所谓“读书不讳”、“临文不讳”、“不讳嫌名”等,如《诗经·》“克昌厥后”以及《诗经·噫》“骏发尔私”中的“昌”、“发”,’都没有避讳。

一说起源于春秋时期。清代赵翼《陔余丛考·避讳》主张避讳习俗始于东周。其理由是,晋僖侯名司徒,宋武公名司空,鲁献公名具,鲁武公名敖,避讳之风兴起后,造成晋废司徒的官职,宋改司空为司城,鲁国改掉具、敖二座山名。他们都出生在西周末年,如果当时已有避讳之俗,为什么要为他们取那样的名字呢?陈光坚《讳源略说》也力主避讳之俗起自春秋时期。

避讳之风至唐、宋和清朝,极为盛行。

避讳对象

避讳的对象有四类:

一是帝王,对当代帝王及本朝历代皇帝之名进行避讳,属于当时的“国讳”或“公讳”。如在刘秀时期,秀才被改成茂才;乾隆曾下诏门联中不许有五福临门四字,为的是避讳顺治帝福临之名。有时甚至还要避讳皇后之名,如吕后名雉,臣子们遇到雉要改称野鸡。

二是讳长官,即下属要讳长官本人及其父祖的名讳。甚至一些骄横的官员严令手下及百姓要避其名讳。陆游编著的《老学庵笔记》记有一故事:一个叫田登的州官不准下属及州中百姓叫他的名字,也不准写他的名字,到了正月十五照例要放灯三天。写布告的小吏不敢写灯字,改为“本州依例放火三日”。由此便有了“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的笑话。

三是避圣贤,主要指避至圣先师孔子和亚圣孟子的名讳,有的朝代也避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之名,有的还避周公之名,甚至有避老子之名的。比如孔夫子,名“孔丘”,北宋朝廷下命令,凡是读书读到“丘”字的时候,都应读成“某”字,同时还得用红笔在“丘”字上圈一个圈。清朝尤甚:凡是天下姓“丘”的,从此以后,都要加个耳字旁,改姓“邱”字,并且不许发音为“邱”,要读成“七”字。于是,天下姓“丘”的,从此改姓“邱”了。到了今天,有姓“丘”的,又有姓“邱”的,原因就是有的改了,有的又改回原来的“丘”字了。

四是避长辈,即避父母和祖父母之名,是全家的“家讳”或“私讳”。与别人交往时应避对方的长辈之讳,否则极为失礼。唐代诗人李贺之父名晋,“晋”与“进”同音,故李贺一生不能举进士。《红楼梦》中林黛玉之母叫贾敏,故林黛玉凡是遇到敏字都读成米或密。司马迁的父亲叫“司马谈”,所以《史记》里,把跟他父亲名字相同的人,一律改了名。例如“张孟谈”,改为“张孟同”;“赵谈”,改为“赵同”。后来《后汉书》的作者范晔也是如此,因为范晔的父亲叫“范泰”,所以在《后汉书》里,叫“郭泰”的,竟人不知鬼不觉地变为“郭太”了;叫“郑泰”的,也变为“郑太”了。

又如唐朝的诗人杜甫,父亲的名字叫“杜闲”,为了避“闲”字的讳,杜甫写了一辈子的诗,却没在诗中用过“闲”字。杜甫母名海棠,《杜集》中无海棠诗,不名母名也。

又如苏轼祖父名“序”,即讳“序”字,所以苏洵不写“序”字。碰到写“序”的地方,改成“引”字;苏轼也跟着不用“序”字,他以“叙”字来代替。

(0)

相关推荐

  • 古代人是如何避讳的:因避讳改名的方式

    在专制社会中,帝王的名讳是必须讲究的.因为帝王的名讳,都受到法律的保护.<唐律>规定,故意直呼皇帝的名字,属"大不敬"罪,必须惩处,但处罚较轻,触犯庙讳,杖八十.但是时 ...

  • 古代要避讳皇帝名字,李世民在位时需避讳“世”、“民”二字吗?

    避讳是中国的一项"国粹". 中国有句古话:"为尊者讳耻,为贤者讳过,为亲者讳疾".什么叫为尊者讳,就是长者的名字不能随便提,比如不能直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名字 ...

  • 起名改名必知避讳字详解

    "避讳",这个词语,其实平时也很常见,但并不是所有人都理解这个词语的真正含义.在协助父亲打理取名业务时,我对这点有明显感受.        我们在取名时,会问及家长当 地 习 俗 ...

  • 古代人名字的种类,名字的由来

    名字是代表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称号,有乳名.学名之分.乳名亦称"小名"."奶名",是小时候取的非正式名字,仅用于家族内部,偶尔也流行于亲戚或熟友之间.小名一般较 ...

  • 起名字为何有各种避讳

    姓名是伴随一个人一辈子的一个终身代号,一般人从出生父母取了以后就不会再换了,所以一个好名字就是一辈子的事情,但是取名字也是有很多避讳的,那么在这里,龙吟师傅告诉你起名字都有哪些禁忌?不要怕麻烦,影响你 ...

  • 古代最讲义气的皇帝, 登基后没杀一个功臣, 兄弟们全都得以善终

    公元前201年,刘邦已战胜项羽一统中原,韩信却立即遭了殃,被刘邦擒住以谋反之罪贬为淮阴侯,以至于韩信真的准备谋反,可惜后来事情败露,吕后与萧何设计将韩信骗到长乐宫中杀害,是年为公元前196年,韩信年仅 ...

  • 古代新皇帝登基后,原来老皇帝的后宫怎么处理,是都换掉么

    一朝天子一朝臣,古代新皇登基后,随之而来的就是"换届",除了朝堂之上,后宫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后宫一般人数众多,皇家都是如何处理的呢?是都要换掉么? 一.先皇的皇后,新皇的生母 先 ...

  • 古代皇帝用活人殉葬,那活人能在墓中活多久?或许出乎你的意料

    大家都知道,中国古人事死如事生,所以一直实行厚葬的传统.而除了在棺椁中放入大量的金银珠宝外,一些有权力的人还会要求奴婢或妻妾殉葬.尤其是一些封建帝王,为了能在死后还有人伺候自己,会让很多活人为他陪葬. ...

  • 古代皇帝的称呼,还分不清楚,看完本文就明白了

    中国古代皇帝的称谓大体包括三类:一类是某某帝,比如汉景帝.一类是某某宗,比如唐太宗.最后一类是年号加帝,比如嘉靖帝.第一类集中在汉朝以后,唐朝以前.第二类集中在唐朝以后,明朝以前.第三类主要是在明清两 ...

  • 这就是古代皇帝的楷书教材

    这本楷书教材叫<大字结构八十四法>,是明代大臣李淳奉明代宗朱祁钰之命所撰,专门给皇帝的御用书法课本,主要讲楷书的结体. 1.天覆 要上面盖尽下面法,宜上清而下浊. 2.地载 要下划载起上划 ...

  • 古代皇帝经常用活人殉葬,那活人在墓穴里能活多久?你或许想不到

    中国古代是封建社会,而封建社会所讲求的就是君王为国家权力的最高拥有者.君王拥有立法权,君王拥有绝对的判断.古代的君王们有些以暴虐著称,古代的皇帝经常用活人殉葬,这非常残忍的,而活人在墓穴中能活多久?古 ...

  • 古代皇帝用的紫砂是什么样的?故宫馆藏的50件顶级紫砂文物

    "名器名陶,天下无类",这是我们的邻居日本人给予紫砂的最大赞誉.紫砂,原产自中国宜兴,以紫泥.朱砂泥.团山泥为原料制之,经800度-900度烈火烧制后呈现出紫铜.海棠红.朱砂黄.黑 ...

  • 古代皇帝养老虎、豹子,是如何阻止豹子外逃的?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 在中国历史上,皇家圈养猛兽可以说是很平常的事情,早在先秦时代,就有专门饲养猛兽的职业. 比如夏商时期的"豢龙氏",这就是专门给夏代天子养龙的:周代有一个官职 ...

  • 古代皇帝死后,后宫几千佳丽如何处理?

    古代皇帝死后,后宫几千佳丽如何处理?处理方法让人难以接受 文|历史帮 今天咱们聊聊古代宫廷那些事儿,话说古代皇帝,都有后宫佳丽3000左右,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古代皇帝若是死了,后宫这几千美女将何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