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春节姥儿家——北京人咋儿这儿~馋

照片来自网络

滦州 达君

在老家吃什么都那么香,有一种从土里刨食直接就着泥腥儿吃的感觉,那是一种大柴锅的味道,待我一一讲给大家听。
《鲜香的猪肉饺子》
农村过年家家都割ga些肉,那些肉都是现宰的猪肉,自家猪卖了换钱,再随吃随买。我们到老家当天吃的第一顿饭是饺子,接风饺子。猪肉馅是在大木头墩子上剁的,大葱是自家地里长的,麦子是自家地里长的然后磨成了面粉,全是绿色食品,纯天然。
照片来自网络
大柴锅的水烧开了,舅妈坐在小板凳子上一边拉风箱,一边往灶堂里填柴禾。小孩子最喜欢干这活儿,我和妹的儿子都要小试一把。趁大人站起来的空儿,急忙把风箱把儿握在手里,学着大人的样子用手一推一拉,身子一俯一仰,风箱板就又呱哒呱哒的响了起来,灶堂里的火苗立即呼呼的窜起来了。ho整咧!ho整咧!(不要弄了),舅妈把两个孩子给哄走了。锅开了,是不需要再填柴禾拉风箱了的。
烧柴锅也是个技术活儿,什么时候往灶里填棒子秸,什么时候往灶里填棒茬子,什么时候用棒子芯都是有讲究的。棒子秸带叶易燃,适合快火爆火,如:炒菜、烧开水。炖肉、蒸东西就得是棒子茬或是棒子芯啦,这些东西禁时候。
大柴锅里的水开的哇哇的,大饺子顺着盖帘噗哒噗哒的往锅里跳,沸水中的饺子翻滚着不大一会儿的工夫就鼓胀起来。北京来的人东屋里坐一炕西屋里坐一炕,饺子一盘子一盘子端到炕桌上,冒着热气,这时大炕已经烧的暖暖和和的了,热炕热饺子,人挨人的吃的那叫一个热闹。上一盘子,一人一个猛夹,盘子就空了,再上一盘子一会儿又空了,没出息的北京人,不过那饺子确实香,面香,肉香,水灵,有嚼头。谁说不是呢!猪是粮食喂的,麦子是自家种的,白菜大葱都是现从菜窖里拿出来的,能不香吗?
大热炕上坐一坐
《水灵灵的熬咯吱》
老家特产:绿豆咯吱,那是用绿豆磨成浆摊成饼做成的。老家来人上北京都会带来这个吃食,北京人喜欢吃。这次回老家吃熬咯吱味道更香,因为是大柴锅做的。做法如下:先把锅中倒上油,然后放上肉丝葱姜爆火煸炒放上酱油,炒好后盛到碗里备用。然后在锅里倒上水,放上切好的大白菜,开几个锅后放入切成菱形块的咯吱片,最后放入炒好的肉丝和香菜,然后再滴几滴香油,咯吱汤就做好了。堂屋里东边的灶上做汤,西边的灶上腾上黄米面做的粘豆包,大灶边上的小地炉子里再烙上几张白面饼,您就吃去吧,爽滑绵软的咯吱汤,配上甜糯的粘豆包,粘豆包里放的是耙豆也叫饭豆子特别烂乎。还有那一抖搂就散的多层大烙饼,一个字:香!
《柴锅炖骨头》
大柴锅炖骨头那可是过节的一道横菜。大柴锅炖肉,就好比用果木烤鸭,特别搭。那柴禾的香味似乎都能滋进肉里。炖肉时间长,要用一些禁时候的硬柴禾,有时候还要加一些软软的烟煤在灶里边。几个大开锅后,就要小火闷着了。
照片来自网络
这肉为什么这么香呢?它们都是有来头的。鸡是每天吃活食,在当街乱跑长大的鸡,肉质紧实,呈酱紫色,像鸽子肉似的,吃在嘴里那才有鸡肉味呢。看着家里人宰鸡,追的鸡满院子跑有点害怕,当它们就犯之后,脖子流着血就有人用碗接着,这鸡血可是个好东西,放到开水锅里立马就凝固了牙口不好的老人孩子吃这个最合适。还有那大柴鸡,肚儿里还有鸡蛋呢,鸡蛋由大到小,俗称忘蛋,这些东西跟鸡的内脏放在一起。那猪肉都是带着骨头一起炖的,特别香。猪的大肥膘带着皮做了大碗蒸肉,那时候人还是缺油水,只见姥儿家来的人,吃大肥肉片跟吃凉粉似的,尤其是小伙子、壮年男子,我也是看呆了的。大锅里炖着猪骨、鸡肉,整个屋里院子甚至一条街都飘着香味。盛肉的家伙也特豪放,用搪瓷洗脸盆子直接盛了上桌,大人孩子都吃的满嘴流油。
炸糕炸好了放大盆子里
《柴锅大炸糕》
在北京的早点铺儿吃过油饼、炸糕,但您吃过大柴锅现炸的油饼和炸糕吗?早上大家都起来了,敏头的头发还没梳好,一缕头发当啷着就开始为大家做早点,现在想起来,觉得那画面那么质朴自然了,年青的小妇人在灶前忙活着,她的夫君在一边拉着风箱,锅里的大炸糕吱吱做响不断胖大起来,灶堂里的炉火欢快地跳跃着,好一幅绝美的生活画面。北京人多馋,直接等在大柴锅边,炸好的炸糕放在大脸盆里晾着,就有人用筷子夹走了。丝丝的一边吹着热气,下嘴就咬,小心烫着。农村的堂屋前门后门南北通着,人来大冬天的也都是关不严,缸里的水都结了薄冰,但是越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吃热炸糕越觉得香,香的不得了。
《柴锅破米粥》(玉米渣子粥)
老家习惯上是早饭晚饭都吃破米粥。所谓的破米就是玉米粒被碾碎了呈米状。熬粥是越多熬越好熬,破米经过大柴锅的熬制,粘稠香芬,尤其是大渣的破米,再放上南瓜或是红薯,香中带甜,粮菜都有了,就着自家腌制的咸菜,吃的舒舒服服的。农村人吃不够,城里人也喜欢吃,回老家自然少不了要喝上一碗大柴锅熬的破米粥,坐在炕头上在小炕桌儿边喝,粥要盛在大盆子里,要用瓢来盛,盛在大海碗里,拿筷子抿着喝,那种氛围,那种粥香才可以体会的淋漓尽致。还是这些个破米,一旦被带回北京,用小锅小灶熬,那是怎么也熬不出原来的味道了,不是那么回事。
《花生、白薯、小酸梨》
过年了,大花生是少不了的主角儿,姥姥家的地属于沙土地特别适合花生、白薯的生长。先说大花生用柴锅混上沙子炒了那叫一个香,炒熟了的花生放到炕头上焙着一直是热乎的,谁吃谁拿,随便!还有一种小花生,个儿小特秀气,小薄皮,仁也小,也是贼香。
照片来自网络
说到白薯,有许多品种有许多吃法。那种白瓤的跟粟子面似的可以上锅蒸了直接吃,还可以生着切成片放到房顶上晾干了,磨成面,做白薯面饽饽,也可以漏粉条。那种跟胡萝卜一样颜色的黄瓤的白薯,可以放在灶堂的柴灰堆里烤着吃,一烤一闷,要靠时候,不能着急,从柴灰里取出的红薯都烤出糖汁儿来了,放半凉了,您就掰开吃吧,香甜绵软,可口极了。这种白薯还可以生吃,从地窖里取出来那些薄皮红瓤的大白薯去皮切块,大家就跟吃梨似的,甜脆多汁,就当水果吃了。还有那些蒸熟了晒干了的小白薯蔫儿,里边有些软,外边有些筋,可以当作零食吃了,孩子闹了就给一块一边啃去了。
冬天里真正的水果是姥姥家那边的特产酸梨,这种梨一定要放到冬天来吃,院里挖个土坑放到里面等冻透了,变黑了,然后再取出来吃,特别酸,这种梨大家都是小口小口的慢慢吃,吃在嘴里酸的要命,不能着急,稍候舌尖就会回甘,冒出一丝一丝的甜意来,那种甜,是酸甜,特别爽口。如果过年时您吃了大肉,被腻住了,那就吃一口酸梨吧,保你立时嘴里生津清爽起来。
晚傍晌,吃饱了喝足了,没出息的北京人就倒在大土炕上似睡非睡的仰着去了,那时候年青能吃能睡,躺在热乎乎的大炕上无所事事,农村还没有电视可看,冬天天黑的又早,为了取暖,就都上了炕。姥儿家的人就开始有一搭无一搭的聊天,蒙眬中听着那些浓重的富有音乐韵律的滦县话唐山话,感觉特别舒服,像是在听催眠曲,他们的交流十分顺和,时不时的就能听到这样几个字眼。哦~,哦的,嗯呐,对对的。北京话翻译过来就是:那可不是!是的!好的!对对对你说的太对了!相互欣赏、相互肯定,再加上那盘腿而坐,身子前倾的姿势,透着那么一股子亲热劲儿。哦的哦的~~,不知不觉我躺在热炕上就睡着了,睡的得儿得儿的。一觉醒来老妈与姥姥她们在被窝里还聊呢,北京鼓楼、滦县冯坎,一些人一些事。
完稿于2019年12月

鼓楼脚下生命的欢歌

公众号内容简介
北京人的生活回忆,校园生活回忆,现代人的生活状态,同学情,朋友情,邻里情、家人亲情,各类生活趣事。长年征集老照片。
(0)

相关推荐

  • 粥,我记忆中的暖

    街上,集日,小摊上,新鲜的春玉米,已是随处可见了,吃鲜可以,熟透,还需些时日. 看见春玉米,自然,就想起小时候喝过的春玉米粥,也想起了饼子上抹的老酱,喝粥时吃的咸菜疙瘩. 那味道,依然让我回味无穷,记 ...

  • 【散文】年关

    特约作者\张晓敏 年  关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时期,西骆驼村是个交通不便的山沟沟,生活及其简单,粮食和蔬菜自种自采,吃的是池塘水,每天早晚家里的青壮年人都去挑水,扁担发出"咯吱咯吱" ...

  • 【文艺众家第四期有奖征文 第28篇】焉家启||年——必备的一捆干柴

    文艺众家第四期有奖征文活动征稿  主题:年. 时间:2017年1月19日至2017年2月18日. 形式:散文.小说.诗歌.书法绘画摄影. 欢迎各位老师积极参与.发表在平台的作品,除了打赏的稿费外,还将 ...

  • 陈晓春丨怀念儿时的老土灶

    小时候,农村家家户户做菜做饭用的都是老土灶,砖砌的灶台,大铁锅.小汤罐,高高的烟囱穿过屋面伸向天空,每到做饭时节,整个农庄炊烟袅袅,很有一番乡村风味. 农村土灶很有讲究,砌灶时一般要请先生看风水.定朝 ...

  • 张堂玉散文:过年辞灶请送家堂

    小年快乐 小年,并非专指一个日子,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南方大部分地区是腊月二十四.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扫尘.祭灶等. 过年辞灶请送家堂   文/张堂玉   上世纪五六十 ...

  • 胶东乡村影像:天热不想开灶怎么办?上街买面鱼啊

    小暑节气已至,气温也越来越高,这段时间如果开灶做饭,很容易热出一身汗.在这种情况下,不少人都会选择买些现成的主食,然后简单搭配点小菜,作为夏季的饮食. 在胶东地区,这种可供选择的现成主食除了馒头.包子 ...

  • 土炕、大锅台散发的温馨

    时令已近初冬,取暖就成了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城市开始通大暖了,乡下的平房开始生火炉了,一切进入防御寒潮袭来的备战状态.这时,我总记起过去家乡的热炕头和大锅台.在那时的这个季节,人们应该把大锅头从厨棚挪 ...

  • 小说《缘为兵》【四六九】七爹扳杠论南北

    小说<缘为兵>[四六九]七爹扳杠论南北 小说连载<缘为兵>(初稿)未完待续 图/文:梁佛心 陆军璞跟爷爷打着包票说:"没事儿,忘不了.我每次来的时候儿,都是先去看看我 ...

  • 拉风箱

    冬天黄昏临近的时分,我常常会站在窗前,望着远处的南山沉思.心思不由自主地就沉浸到小时候故乡的袅袅炊烟里,还有自己蹲在灶下拉风箱的情景里. 老家靠山.都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虽然靠着山,但是山太浅, ...

  • 郭明亮 | 拉 风 箱

      拉 风 箱 文|郭明亮 小时候最喜欢拉风箱,听着那风叶吧嗒吧嗒地响,给灶堂里不断地填柴,看着那红红的火焰,心情无比激动啊,没有不爱火的孩子. 拉风箱是母亲交给我的艰巨任务,家里其他人都去了地里劳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