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年会】赵燕菁:空间规划治理转型的三个方面
2021年9月26日,作为2020/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暨2021中国城市规划学术季的重要活动之一,学术对话十三“空间治理转型及行业变革”顺利召开。学会副理事长,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经济学院双聘教授赵燕菁以《空间规划治理转型的三个方面》为题,从规划的对象、手段和支撑学科三个方面分享了他对空间规划治理转型的认识。
本文字数:1838字
阅读时间:6分钟
赵燕菁
学会副理事长
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经济学院双聘教授
一
规划对象转变
从以增量规划为主转变成为存量规划为主
城市规划的对象转变是空间治理的最主要变量。存量规划不是增量规划的延伸,而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增量规划的规划。例如增量规划需要用地平衡表,作为分配个人用地的依据,但在存量规划阶段,要通过市场发现不同用地的需求,而不是从用地平衡表里发现。增量规划首先要测算人口规模,由此确定基础设施和用地的供给与需求,而在存量规划中,工作重点变成通过管理和调整现状的人口构成以寻求城市最大的效益,而不是只关注人口规模。
二
规划手段转型
从计划手段转向市场手段
在计划经济时代,规划主要通过各类红线、用地指标、用地的比例来执行。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财富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原来的红线、指标等管理工具的效率越来越差。与此同时,社会主体对价格和市场信号的响应越来越敏感。中央一再提出,要在经济管理中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目的就是要在政策制定时逐步减少计划的手段,增加市场的手段。城市规划对市场的适应存在先天缺陷,因为城市规划本就是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来的政策工具,天生缺少市场的基因,几乎没有真正影响市场主体行为的价格工具,所以只能寄希望于成本极高的监控和行政处罚手段。国土空间规划要想达到国家赋予的职能,真正助力经济发展,就必须从计划时代的“手段模式”转向市场时代的“自动模式”。让价格的信号对市场主体行为发挥决定性作用,将原来通过红线、指标等计划手段实施的城市规划,转变为通过市场、价格的手段来实施。
三
规划学科变革
从重视经验到更强调理论支撑
1
总结城市空间拓展结构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空间扩张非常具有特色。历史上以及当今世界上大部分的城市都是在原有基础上实现扩张,例如老北京城在原有基础上经过历朝历代逐渐扩大,或者如伦敦由很多小城市在原有基础上逐渐扩大合成为一个大城市等,但是像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城市以开发区为特色、以行政中心迁移实现的独立于老城空间的跳跃式发展扩张在世界范围内并不多见,而在中国却是众多城市扩张的一种经典模式,这其中一定埋藏着一个新的城市空间拓展理论的富矿。
2
解释中国城市发展动力机制
时至今日,城市发展的动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释。中国的城市化,无论在规模上还是速度上,都是人类历史罕见的。几千年来中国的城市发展速度非常稳定,在几乎所有现存理论都难以支撑的情况下,中国迅速完成了城市化。这种急剧跳跃式的城镇化本身就呼唤一个新的规划理论。已完成城市化进程的发达国家的理论经验,在中国不一定适用。中国城市化动力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和其他国家不一样,和历史上其他发展阶段不一样,这就要求中国城市规划师从实践中总结出属于自己的理论。
3
探索网络经济和大数据与城市的交互影响
网络经济和大数据是中国城市规划理论领先世界的一个潜在方向,这是中国少数几个平行甚至领先于发达国家城市的规划场景。在这个领域中的每一个规划应用都必定是世界领先的,关键是需要把这些应用和新的规划探索上升为理论层面,这对学科是一个挑战。
”
以上三个转变,分别对应规划编制单位、规划主管部门和高校,整个学科都面临着新的探索。只有整个行业将自身的深层属性从工程设计拓展到制度设计,才能够适应从增量阶段向存量阶段的转变。城市规划的空间已经从城市拓展到农村,从陆地拓展到海洋,从土地拓展到所有的资源,这就要求城市规划行业的知识也要随之拓展。这不取决于规划设计行业在以前会做什么,而是取决于未来的现实需要行业做什么。
供稿单位:江苏省城镇化和城乡规划研究中心
您可以通过各个平台关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账号,年会资讯早知道。
微信、抖音、视频号、学习强国号:中国城市规划
微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网、规划年会
官网:http://www.planning.cn/
其他年会相关信息,我们将及时通知!童鞋们、盆友们如何有什么问题,可以在文末留言交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