枋头之战——桓温一夜跌落神坛

第二十章:枋头之战——桓温一夜跌落神坛

356年,洛阳成功为东晋大将桓温收复,这是东晋建国来39年第一件历史性事件。

旧都的收复,无论对哪位仁人志士来说,都已经是至高的荣誉了。遥想当年,诸葛亮不也在《出师表》中写道'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吗?奈何天不假年,终星落五丈原;数百年之后,岳飞北伐,距离大宋旧都开封也仅有四五十里,然终为奸人所害,遗憾千古。

然而,就在北伐的最高潮时刻到来之时,桓温竟只是下令——修复洛阳的皇陵,并且出军剿灭附近的盗贼和叛军,之后他便率部南归,北伐终止。

桓温北伐的突然中止,并非来自敌方的威胁,也更不可能来自于此时完全形同虚设的东晋中央的命令——这正是桓温本人的意图。

桓温

事到如今,司马昱早就料想到了。奈何当初何充看错了人,自己也没能明辨桓温是什么货色——

是的,桓温北伐中止的原因,正在于他自己的目的!

此时让我们回顾一下桓温的一生——346年,他逆流而上灭成汉;354年,他攻入关中,差点收复长安;356年,他收复洛阳。而值得注意的是,从349年起,他就一直叫嚣着北伐,不过前四年时间都被司马昱安排在褚裒、殷浩身上,暂时没轮到他。

从上面,我们不难发现,短短十年时间之内,桓温灭成汉,收旧都,算是立下了东晋的不世之功。

但接下来呢?

从356年起,桓温再无大的军事行动,收复洛阳6年之后的362年,他才上表要求朝廷迁回洛阳!而当时洛阳刚刚遭遇过一波攻击,司马昱等中央官员也不是傻子——去了洛阳,就等于东晋王庭完完全全被桓温控制了!

朝廷不愿意,桓温也不强逼,东晋就这样保持着看似和平的日子。

桓温自第二次北伐(356年)之后的下一次军事行动,就已经是365年了,上一章所提到的配合桓温第一次北伐前秦的梁州刺史司马勋在汉中自立,自称成都王,桓温派出朱序、周楚剿灭司马勋——但与北伐相比,这场战斗微不足道。

而正是同年,北方的前燕军队攻占洛阳,桓温竟默不作声,眼睁睁看着这份千古难得的荣耀从他手中失去。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大家都明白了,桓温压根不是想去完全收复晋室江山,他只是在积攒战功,从而让东晋门阀为他所掌控。桓温西征、北伐,不过是为了壮大自己的军功,并希求以此来逐步瓦解东晋门阀体系,最后实现篡位改朝!可惜当年刘惔对司马昱、何充所言的'桓温有不臣之心'的苦苦劝诫全被当成了耳边风。

桓温自收复洛阳后长达十多年的不作为,最终导致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势力不断扩大,而东晋自己的实力又停滞不前,甚至有衰退之势。东晋流民问题早在建国之前即有,结果一直拖到了364年,桓温才主持了一次'庚戌土断',解决侨民问题。相较于东晋,此时的北方前秦,天王苻坚正在'再世诸葛亮'王猛的辅佐之下,励精图治,对外扩张。

而说到这个王猛,当年桓温攻入关中之地时,王猛竟也曾来拜访过桓温:桓温对王猛的才能十分欣赏,并表示要将王猛带回东晋委以重任——然而王猛不过一介布衣,深知历来看重门阀的东晋浑水,是容不下自己的,最后没有接受桓温的好意,转而效力前秦天王苻坚。

王猛

但是,这两位'世纪人物'还有过一次至关紧要的对话——桓温问王猛:'为什么我好不容易进入关中,关中的豪杰们都不来见我呢!?'王猛答道:'你如今驻军霸上,离长安只有数十里,却一直不下令一举将其攻下,大家都不知道你到底想干什么。'

这段对话,足以昭示桓温的野心了——他想赢,想要收复旧都,但绝对不会以过分损耗自己为代价,他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谋逆。

言归正传,自356年桓温第二次北伐之后,沉默了13年的桓温眼看大晋江山一点点的沦陷,终于下定决心北伐前燕,继续扩大自己的势力,以便进一步谋权篡位!

是的,到这个时候,桓温的野心已经充分的暴露了。在北伐前燕之前,桓温竟曾自言自语道:

'如果不干出点大事的话,将来到黄泉之下一定会被晋文帝和晋景帝笑话!'

'为尔寂寂,将为文景所笑!'

'男人若是不能流芳百世,也应当遗臭万年!'

'既不能流芳后世,不 足复遗臭万载邪!'

上文所说的'文景',即晋文帝司马昭和晋景帝司马师,此二人可是历史上最'经典'的谋逆之臣了!

369年,桓温身任平北将军、徐州与兖州刺史,率领弟弟桓冲和西中郎袁真领兵五万北伐前燕。这次北伐看起来十分的顺利,东晋大军五万余人一路北进,俘获燕军将领慕容忠,随后尽管遇到了旱季水路不通的情况,但还是迅速凿开了三百里水道疏通船运。随后燕将慕容垂、傅末波率兵八万在林渚迎战晋军,却被击败。桓温指挥晋军一路追杀,直到枋头。

如此看来,桓温此次北伐也是大胜?

但很可惜,此后'枋头'这个地名对于桓温而言,有如'赤壁'之于曹操,有如'滑铁卢'之于拿破仑。

桓温本部在于敌人苦战时,他令大将袁真前去开石门以通运,但最终袁真没能做到,致使桓温军粮逐渐耗尽,被迫撤退。桓温本以为这次还能像15年前北伐前秦时,从关中全身而退,然而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他的对手慕容垂,竟在他撤退之时全军出击追杀晋军!桓温一路南逃七百余里,烧毁舟楫、丢弃辎重,晋军五万北伐者,被燕军杀死三万余人,东晋实力大打折扣——这是桓温军事生涯中第一次,也是最大一次失败!

慕容垂

桓温是非常要脸面的人,当他丢盔弃甲、狼狈不堪地回到建康城之后,他立即上书:'此次北伐失败!正是由于袁真没能打开石门!导致我军被迫撤退途中遭受追杀!应当严惩袁真!'袁真眼看桓温将要推脱责任于自己,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占据寿阳自立,外通前秦、前燕,不久后被桓温十分'积极'地平定。为什么'积极'?当然是要挽回他的声誉。

但是事情到了这一步,已经不能挽回了。桓温一生,就算立下过收复旧都这样的不世之功,也因第三次北伐的惨败而跌落神坛。此刻的东晋局势更加微妙——桓氏家族虽声誉受损,但是实际上仍然垄断着东晋大权;王谢庾等世家大族虽然趋于衰落,但面对桓温的大败,开始预谋构建新的体系;司马昱等皇室成员,眼看桓温跌落神坛,亦开始构思如何加强皇权……

而就在这最混沌的时刻,又一位英雄即将横空出世,试图拯救这黑暗的世道。

谢安

名字叫做:谢安。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