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解酸化之钟罩式脉冲布水器计算(六)
钟罩式就像水箱里放一个倒扣着的大帽子,帽子里再竖根管,管顶距帽顶有一定的距离,和倒U型式脉冲布水器相比,帽子就是倒U型筒体,管子就是布水管。
1. 原理
以上图为例进行介绍:
1)进水管进水流至罐底,罐内水位开始上升,水经内筒下部环形空间向上流,填充内筒与布水管之间的环形区域,该区域的水位与罐体内水位基本保持一致。
2)随着水位的上升,一部分空气可经排气管排出,也可压入下方酸化池水中内一部分,当水位升至布水管顶的位置时,系统仍存在的气体分为两部分:布水管管顶至内筒顶部之间积存的空气,布水管管顶至罐体下方管内水面之间积存的空气。
3)当水位越过布水管管顶,较大流量的水经重力作用下落入下方池体中(仍按淹没出流考虑),随出水的抽吸作用,原有系统内的空气被裹挟带出,整个管内形成负压环境。
4)由于负压导致出水量大于进水量,罐体内水位开始下降,当下降至虹吸破坏管下端位置时,空气便经虹吸破坏管上升至布水管顶端,破坏虹吸,布水管停止出水。此时内筒与布水管之间环形区域的存水回落至罐体底部,至此一个脉冲周期结束,和倒U型管式很像,主要都是基于抽吸作用形成负压环境。
2. 计算
这里同样也存在三个时间,进水时间t1、排气时间t2、虹吸排水时间t3。仍以50m3/h进水量,T总为4min脉冲周期为例进行计算。其中,罐体直径D1为1.8m,内筒直径D2为0.3m,布水管直径D3为0.15m。
1)罐体高度:罐体直径D1为1.8m,则1h脉冲次数15次,每次进水量V为0.33m3(4min脉冲周期内),可以得出一次进水水位高度H进水为:
内筒下缘距罐底高度为0.1m,虹吸破坏管管底距罐底高度H7为0.15m,略高于内筒下缘。布水管管顶距虹吸破坏管底部距离H3为0.8m,则H4为0.95m。一个脉冲周期结束,下一个周期初始阶段内筒水位H初为:
可以得到罐体内最大水深H2=H初+H进水=1.5m,考虑超高0.3m,那么罐体高度H1为1.8m。布水管管顶距离内筒顶0.2m,则H5为1.15m。罐底距离下方池体水面高度H6为1m。
综上H1=1.8m,H2=1.5m,H3=0.8m,H4=0.95m,H5=1.15m,H6=1.0m,H7=0.15m。
2)进水时间:水位由池底(暂按最不利考虑)升至布水管管顶H4所经历的这段时间可理解为进水时间t1。
3)排气时间:当水位到布水管顶部高度H4时,出水管道系统内的气体含量为:
暂按1体积气体排放需要1体积水来替换,即V气=V布排=0.05m3,这么多水量通过布水管排出所需要的时间为t2,这里t2的计算不再参考上一节的方法,原因是这个排气量很小,相当于2.95m管长布水管满水量排出所需时间,暂且按进水流量大小来考虑所需的排出时间,则由下式计算可得t2为3s,布水管内对应流速约为0.79m/s,实际可能比这个流速大,也就意味着排气时间可能更短。
4)虹吸时间:当气体排放完毕后,系统完全处于虹吸排水状态,由于虹吸排水量大于进水量,则虹吸过程一直持续到水位降至虹吸破坏管底部时为止(假定期间由最大水深1.5m下降至0.15m)。该虹吸排水时间t3段内布水管虹吸排出的水体积为:
由于布水管淹没出流至下方水池内,则根据前述淹没出流能量方程表达式有:
h’为t3时段内某时刻罐体内的水位高度,则有下列公式,经计算t3为65s,相应的管内流速约3.7m/s。
3. 对比
1)为了让计算的总时间数据和假定的4min匹配上,费了很长时间来调各种参数,同样的流量,钟罩式的体积小于虹吸式,从网上的相关产品信息里也可以看出,如钟罩式D=1.8m,H=1.8m,而虹吸式D=1.8m,H=2.5m,主要原因在于时间,前者脉冲周期相对较短,一般4min,后者6min,时间越长对应的容积越大,在底面积不变情况下,池体高度就会增加。
2)从池底水力搅拌污泥的频次来看,个人觉得还是频次高的话会好些,有利于泥水的充分接触;从流量角度来说,如果进水流量变小,脉冲周期时间就会拉长,否则将会降低;从时间占比来看,进水时间都占据首位,对于钟罩式而言,排气时间很短,因为系统残留气体体积小,且排气管/排水管管径又很大,所需时间就会很短。
3)分别附上钟罩式和虹吸式的水力计算表,见下图。
参考文献:
1. 高湘等. UASB/活性污泥/接触氧化/微滤工艺处理甘油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