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184 只有不断地自我突破,才算真正成长
成长,在字典中的有两个解释:
一是,长大,长成;二是,向成熟的阶段发展。
都含有变化的意思。
就是说,事物在形态上或本质上产生了新的状况,不是简单在原地打转。
努力的着力点不正确的话,
就会在原地空转,即使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只是纯粹消耗。
不同视角
什么才是突破?(真正的成长)
有新的界限,不同的视角。
比如观察房子的三层视角。
第一层视角。
使用的知识结构:房子、大小、高低。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小房子、大房子、高楼大厦。
第二层视角。
借助的知识结构:建筑专业知识。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梁、柱、砖头、水泥、腻子粉、门、窗,拆得支离破碎。
第三层视角,
利用的知识结构:在建筑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加上对自然的认识,个人经历的感悟,以及不同事物之间组合的把握。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空间感、舒适度、灯光布局、整体协调。
同样的东西,储备的思维认知不同,得出的结论千差万别。
大多数人做事,看着很努力,
实际上只是生命的应激反应,走一步看一步,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
行动没有章法。
这样容易被习惯的东西,所绑架,一直待在舒适区。
无界生长
如果要突破,需要刻意一点。
要么刻意在一个方向发力,不断深入式突破;要么刻意接触不同的东西,在广度上拓展。
哪种方式更好?
没有绝对的正确,能突破界限即可。
在一个行业,持续专精,还是很考验耐心的。
“十年冷板凳”,不是那么好坐的。
而且可能有另外的问题,只看到这个,视野会越来越狭窄。
在广度上拓展,也不是那么容易。
尝试不同的东西,其实是在冒险,需要有勇气来支撑。
人是习惯的动物。
大多数时间,为了保证安全性,处在熟悉的区域内活动。
可以在心理能承受的范围,去尝试。
尝试久了,习惯之后,又有问题出现:习惯性尝试,而难以深入,看不到真正的规律。
所以,没有单一的方式。
多种方式,或者说不设置方式,哪个方向可以前行,就往哪个方向发力。
没有界限的生长。
不过有一个标尺:往个人有利的方向,成长。
模型思维
突破之后呢?
人在成长的过程中,肯定要突破很多东西,在突破之后,要及时总结。
什么意思?
就是总结突破的方式,形成方法论,成为下一次突破的基础。
方法论,也是一种模型思维。
同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案,用统一的模型来理解和处理。
能够极大地简化处理流程。
罗振宇说过一个案例,来解释模型,特别形象。
他咨询美食家傅骏:怎么记住八大菜系。
傅师傅说,这特别好记,记住两条线,他说沿海和沿江,沿海你从北边往南边数,北边鲁菜、苏菜、浙菜、闽菜、粤菜,五个了,这是沿海。再一条线,沿江,徽菜、湘菜、川菜,长江上中下游各选一个代表,八大菜系。
看到这个案例,我也记住了。
杂乱的信息,有规律地排列出来,记忆就成了理解。
我们做任何事情,不管如何计划,都会意外和各种细节存在,导致具体过程的杂乱。
只能不断尝试,试出结果来。
当结果出来后,后面不用再试一遍,把之前正确的路径,整理出来就行。
这就是有模型的好处。
今天是持续写作的第 185/200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