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日记│一场疾病,也许改变了一个人的一生
2020年2月2日,小雨,大年初九。
“带一点干鱼吧,自家晒的!”
“再带一点酒糟鱼吧,自己做的!”
“腊肉也带一点吧!”
后备箱已经装得满满的,老岳母还是一个劲儿地拎东西!怕我们路上不方便吃饭,又煮了几根玉米几个鸡蛋。
一大家子都来送别,我们每年回来一趟,大概也是家里的贵客吧。
侄子说要把家里的猫也带上,女儿在外婆家,最喜欢的就是家里温顺又粘人的猫,还给它取了个自己喜欢的名字——“煎饼”!
女儿其实很希望带上这只猫,但非常时期,自己都顾不上,怎能照顾好这只猫呢!前几天,看到消息说,因主人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入院治疗,家里的宠物猫被防疫人员火化。这样的特殊时期,我们确实没有信心也没有能力照顾好一只猫。
外甥昨天问我们是否回城,还说他在网上购买的合格防护口罩快到货了,到了之后想办法送几个给我们,回城路上用得着。
朋友早上9点发微信告诉我,高速上会有多次测体温,时间会拖长。她的亲戚前几天从江西返回广东,路上排队测体温花了两个小时。
我们计划,一路上尽量不停人多的地方,到服务区休息时,也尽量呆在车上。口罩紧缺,我们只有十几个一次性医用口罩,要省着点用。
出村口,值守人员手持体温测试仪器,挨个测量体温,并登记车牌号,登记车上人员的体温信息。
连接高速入口的公路,双向四车道,空荡荡的,几无车辆。高速进出口仅检查出口车辆,出口车辆几乎没有。绕城高速双向六车道,车辆也很少。
一路上,女儿开开心心地吃着薯片,和以前的每一个春节后返城时一样。
省际交接处,公安临检,警车和救护车停在旁边。
大概有五六辆车,排着队有序地前行。穿着一次性防护服的医护人员手持体温检测仪给车上人员检测体温,防控人员检查身份证件。排队五分钟,顺利通过。
大约两小时后,进云灵山服务区休息。服务区没有往日的繁忙,数十辆车,分散着停放,人们戴着口罩,脚步匆匆。从洗手间出来的每个人,都在盥洗台认真洗手,自来水冰冷冰冷的。
贴着防控标语的红色条幅,临时系在两棵行道树上,被风吹得哗啦哗啦响。
把车停在一个空旷的地方,全家每人一桶方便面。女儿兴奋异常,对她而言,吃方便面,是最幸福的享受。以往的回家路上,到服务区,我们很少吃方便面,这一回,倒也觉得热热乎乎,美味异常。
离目的地不到一百公里,路上车辆多了起来,但不会拥堵,车速可达80公里每小时。不少出口临时封闭,禁止车辆驶出。
下高速后,每条出口车道后约30米,都安排了检测人员,通行速度很快。检测人员只戴着一次性医用口罩,没有穿防护服,检测体温查验身份证件。看来,城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紧张。
小区门口并没有任何查验,许多快递员不断地把物品递给保安。这些物品,在门房边的空地上,有序摆放着,业主们凭相关信息领取。
饭桌上,香气四溢的土鸡汤,清甜可口的无公害蔬菜,这一天,有点累,但是很安心。
2月3日,按照防控的要求,开始居家隔离。
打扫卫生,消毒,清洗,整理书房,写作业,睡觉,做饭,洗碗,测体温,做饭,洗碗,测体温……
开始想念那个封闭的小村庄。
朋友在珠海,她说:2003年非典的时候,广州最严重,小姑是广州一个医院的急症科护士,每天接触疑似病例入院后转为确诊病例的患者,她命大。非典过后,小姑变成一个无比虔诚的基督徒,一个对婚姻无感的人,迅速结婚了,现在是一个二胎妈妈。一场疾病改变了一个人的一生。
深以为然。
相较于那些抗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各级各类防控工作人员,我们,无疑是幸运的幸福的;但在肆虐的病毒难料的疫情前,我们又是无辜的无助的。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我们小心翼翼,我们珍惜自己的健康,甚至,我们更珍惜我们的工作,珍惜亲情友情。
网络上的声讨少了很多,愤怒与焦虑也少了很多。许多教师开始准备网络授课,许多学生居家听课;家里电路故障,致电物业,十几分钟后,工作人员敲门,戴着口罩,并不进门,仔细询问情况,告知判断方法,方知是负荷过重导致跳闸。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在灾难面前,每个人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不添乱,才是为防控疫情做出的最切实的贡献。
写这篇日记的时候,女儿给我冲泡了一杯咖啡,语气也变得温柔。虽然,或许只是偶尔为之,但也为这居家隔离的生活,增添了一丝温情。
十七年前的非典,改变了 很多人的生活,甚至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但也有很多人很多事,非典过后,没有任何改变。
一场疾病,映照出真善美,也折射出假恶丑。也许,许多人的生活,会因此而改变。但,无论是怎样的改变,我只希望,让真善美,变得更多;让假恶丑,变得更少。
在灾难面前,我们都认识到,岁月静好,无比珍贵。
网上流传的全国确诊人数统计:
腊月26是291人,
腊月27是391人,
腊月28是440人,
腊月29是571人,
大年30是830人,
初一是1287人,
初二是1975人,
初三是2744人。
今天初九,截至22时30分,确诊病例17341,疑似病例21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