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天津《蛛丝马迹 (之二)》作者:毛守玉

欢 迎 关 注   远 方 诗 歌 文 化 传 媒

作者:毛守玉 编辑:李波(木子迦勒)

TRAVE

蛛丝马迹  (之二)

文/毛守玉

群英荟萃

民以食为天,动物们也一样,否则难以生存。如果在食物匮乏的情况下,必然要出现争抢粮食的局面。

小时候,粮食特别紧张,谁也把粮食看的金贵金贵的。为此,到了秋天更想把地里辛辛苦苦种了一年的庄稼都收拾得干干净净,然而一些食粮动物也想借此机会分一勺羹。

到了放秋假,我们都要到生产队帮助秋收挣工分,在秋收接近尾声时,我们半大小子就为耕田翻地的大人们倒秸秆。倒秸秆就是在耕地前,先把已收获过的玉米秸秆倒在一边,待耕完这片空地后,再把秸杆倒在耕过的地上,等待冬天人们把秸秆弄回去喂牛喂羊等。倒秸秆经过这两次倒手后,秸秆就像被梳子梳过一遍似的,即使遗漏下再小的玉米穗也会被我们捡拾起来,真正的做到颗粒归仓。

这些重新捡出来的玉米穗怎么办?按规定应该上交大队,但一天下来也捡不了几穗,不会有那么多惊喜的!我和执犁耕田的李文宏大爷分在一组,我捡上玉米穗后就利用空闲时间剥下玉米粒,然后分别装在我俩的衣服口袋里,回去后至少能加工成半个或一个窝窝头。如果运气好点,多捡到一些心里更是美滋滋的。

有一天运气真的来了,在西槽河滩地,捡了十几穗,不知哪个马大哈掰的这块地,真便宜了我们,除我们口袋装满后,还剩六七穗装不下了。

文宏大爷说:“元平,你找个地方先藏起来,抽空再来拿,今天兜里装不下了,拿在手上让看秋的人发现都得没收,这就不划算了,人也丢大了。”我说:“对对,姜还是老的辣!我先把它们藏起来”。找了几个地方都不放心,最后选中一个地方,就是西槽大坝。分三处藏在石头缝里,这才踏实了,也得到了文宏大爷的赞同。

过了两天,我到老地方去拿“胜利果实”,找来找去就找到几穗光秃秃的玉米棒子,玉米不知被啥吃了个精光。我大失所望,气愤之下把玉米棒扔得远远的。仔细一想,不行,还得捡回去,好给文宏大爷有个交待。怀里揣着几个空玉米棒子,去了文宏大爷家,我说:“文宏大爷,坏事了,玉米不知被啥东西偷吃了!”文宏大爷听后呵呵一笑:“没事,没事,我也大意了,一定是圪狸和老鼠偷走了。”“咋能都吃了?”“不是全吃了,是偷回他们窝里藏起来了,这些动物过冬也要存点吃的吧,一直要吃到明年清明以后才行。

他们和人差不多,粮食存的越多越安全。”“看来学问还不少呢!那它们怎弄回窝里的?”“它们都含在嘴里,把腮帮子撑得鼓鼓的,回窝后再吐出来,一趟一趟就运回去了。我给你讲个故事哇,老早老早以前,一上六十岁的老人,就不能在村里待了,因为吃的不够,老人又干不动活了,又不能忍心活埋了他们吧。怎办?皇帝就下令让他们离开村,到村外等死,子女给垒个小砖窑洞。每次送饭时就搬上几块砖垒上,房子垒好封死后,人也就在里面憋死了,砖窑洞最后就成了老人的墓子。孝顺的子女每次去时搬一块砖,有的搬半块砖,不孝顺的送一次饭抱一大摞砖,用不了多长时间就把问题解决了,有的两三年才垒好。

不过老人在野外饥寒交迫,一般都挺不了多长时间,但这都是上面留下的规矩,谁也得执行。” “唉!太可怜了,后来就不执行了哇?”“后来变了,朱元璋当皇帝时,有一年大旱,到处是饿死的人。有人给朱元璋出主意,老鼠圪狸这些动物窝里都有粮食,掏出来后可以帮人度一度饥荒。朱元璋马上行动,让人向动物要粮,结果大获成功,帮不少人度过了灾荒。

事后朱元璋奖励出主意的大臣,这个大臣说,皇上英明,不要奖励我了,要奖就奖励给一个老人吧,是他出的好主意。朱元璋很高兴,看来老人是宝啊!上了年岁的老人不能再往村外撵了,留下颐养天年吧!真龙天子,一言九鼎,这以后六十岁以上老人才能像现在一样延年益寿,寿终正寝。咱村东槽河口修农田时,挖出来的几个小圆型墓子就是过去这些老人们的,里头没有棺材,就几根骨头,村里人叫村孤墓,这样说来咱们村至少在明朝前就立村了”。“文宏大爷,你懂的可真多呀,以后多给我讲讲这些”。

看来动物有动物的生活,也和人类一样要繁衍生息,结婚生子,代代相传。到了秋天也是收获贮粮的大好时节,岂能放过?

当年冬天,我们几个小伙伴相跟上到大队的打粮场去掏老鼠窝,看看到底藏了多少粮食。挖开老鼠洞后,正在冬眠的老鼠们四散逃窜,窝里藏了三、四斤玉米,都是金灿灿、颗颗满的好玉米,我们连掏三窝,满载而归!

因为粮的问题,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发生过多少为粮食而争斗的悲剧,让人难以想象!现在粮食不再紧张,对这些小动物人们宽容得多了,给动物们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今年十月,世界生物多样性大会在昆明举行,再一次强调给动物成长创造良好环境的重要性。

朋友们,只有人和动物和谐相处,地球才更加美丽!让我们一起行动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