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滴眼泪不能丢——吴天明大师遗作《百鸟朝凤》影评


吧啦原创文学,陪你走过每一个有梦的日子

编者按:

眼泪是这个世界上最纯净的水,没有之一。而传统文化就需要一颗纯净之心,在步伐迅疾的今日,有这样一颗眼泪不能丢弃。

—— 编辑 良辰

2016年3月25日,我在电影院看到了《百鸟朝凤》的宣传海报。正是让人浮想联翩的“百鸟朝凤”图,古色古香亦如梦如幻,一老一少手持唢呐向着丛丛山峰,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它这么简单,却完美地表现着新老两代民间艺人守护民间瑰宝的情怀与精神,让我觉出前所未有的震撼,当即决定,我一定要来看这部片子的首映!

电影从唢呐师傅焦三爷收徒开始,我突然像是看到了结尾。并不是说这部影片多么雷同大众,而是就像我并没有见证过唢呐的辉煌时刻,现在却知道这门技艺正在濒临凋亡一样。整部电影何尝不是一个预言,预示着唢呐这门营生在时代的潮流中终究会被人遗忘,那些执着的艺术人终究也会被社会改变。

《百鸟朝凤》可不就是当时那些唢呐匠吹给自己、吹给时代变迁中许许多多消失的技艺和文化的哀乐:如今繁华众多不过是百鸟,而最古老最能打动人心的老艺术才称得上真正的凤凰!唢呐的兴与衰,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其植根于孕育它们的热土。当田间地头的老百姓都喜欢、都爱的时候,这门技艺才会发展延续。就像电影中的焦三师傅阐述唢呐,说它并不仅仅是婚丧嫁娶红白喜事时吹奏弹唱的,相反,它是平民的,日常的。吹唢呐的人,在田间地头吹起来的时候,对唢呐匠和其他农民来说是一种消遣,是一种娱乐,是一种舒心的休憩。唢呐仿佛是一个可以传达他们心声的媒介,而一曲“百鸟朝凤”则既可以判定唢呐匠是否心纯,也可以判定一个人是否真善。

“你知道我为什么收你为徒么?”焦三爷问天鸣。

“因为您怕我被我爸打死。”天鸣说。

“不是,是因为你的眼泪。”

没落的艺术,需要用真心坚守。

看到唢呐团为了与管弦乐队争个高低而与农村小混混打架时,我突然有种无力感。瞬间想到小时候,哪一家有白事,总会请来一支唢呐团,和着优美的戏腔,听起来很是愉快。后来,就有了很洋气的歌舞团,各种西洋乐器交杂,引来好多人看稀罕,完完全全淹没了唢呐声,我却倍感嘈杂。

为何当时在我们眼里,只有那些西洋管弦乐才称得上是高雅艺术?同样历经时代的检验,为何我们的艺术在消失而西洋艺术却能传播到世界各地甚至成为学识、品味、身份地位的一种象征?如果这样问大致也能明白了,管弦乐的出身在西方的群体定位便是贵族、有钱有势的人;而我国的艺术来自于普罗大众,从劳动中来。随着世界的变化,人心的浮动,使得我们越来越远离故土,越来越远离孕育和发展出民间艺术的故土,我们那些残留的艺术也无法扎根,难以为继,只能靠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来保护长久沉睡的记忆。

天鸣独自在坟头吹响“百鸟朝凤”,焦三爷的灵魂先是坐在太师椅上细细听着,后来转身离去,而悠长悠长的田垄不让他的背影那么快消失。我突然想呐喊出来,想留一留这个为唢呐鞠躬尽瘁的艺术家,也想留一留那一首首动听的曲子。但是电影结束,我始终没有留住。我不能扭转甚至放慢时代变迁的脚步,也几乎不可能再使吹唢呐等民间技艺得到曾经的荣耀。我也很难去改变时代所改变的现实,很难再去寻觅过去的印记。人的一生在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瞬,那些过去的、注定要消失的,除了一声叹息和目送那远去的背影,我什么都做不了。变化才是永恒的主题,或者说根本就没有永恒。

一个时代的骤变,最好的过去便瞬间跌落成最坏的现在。经济的发展,富裕起来的大众开始“迷信”外来文化的娱乐功能。传统文化所承载的道德、礼仪、信仰都被新一代的狂热给烧没了。不舍弃,需要承受现实的巨大压力;舍弃,竟然还是逃不出现实的倾轧,这才是最最悲凉的。

因为我们没有其他的选择,无论现在是怎样的时代,有一滴眼泪不能丢!传承再难也要努力传承,坚守不易也要勇敢坚守!


本文由作者阿西吧授权吧啦原创文学发布

本文由作者同意授权吧啦原创文学申请原创保护

其他平台转载此文会默认此原创标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