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俗话说:“枪打出头鸟。”一个人做事太过高调,就会成为众矢之的,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韬光养晦,我们要明白显眼的花草最易招来别人的摧折。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这段话出自于三国魏人李康的《运命论》,意思是:树木在山林中过分清秀而出类拔萃,必然会被风所摧毁;石堆比海岸还要高,流水必然会冲击它;行事为人事事高于别人,难免别人会毁谤你,产生非议。

这是一段很有哲理的生存博弈论,说明了为什么很多人都把韬光养晦作为自己修身养性的必要法门。无论在怎样的环境之下,如果你事事表现得很聪明,那么危险也会随之而来。一个真正聪明的人,必然会懂得这个道理。

知识延展:

作品原文

夫治乱,运也;穷达,命也;贵贱,时也。故运之将隆,必生圣明之君。圣明之君,必有忠贤之臣。其所以相遇也,不求而自合;其所以相亲也,不介而自亲。唱之而必和,谋之而必从,道德玄同,曲折合符,得失不能疑其志,谗构不能离其交,然后得成功也。其所以得然者,岂徒人事哉?授之者天也,告之者神也,成之者运也。

夫黄河清而圣人生,里社鸣而圣人出,群龙见而圣人用。故伊尹,有莘氏之媵臣也,而阿衡于商。太公,渭滨之贱老也,而尚父于周。百里奚在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非不才于虞而才于秦也。张良受黄石之符,诵三略之说,以游于群雄,其言也,如以水投石,莫之受也;及其遭汉祖,其言也,如以石投水,莫之逆也。非张良之拙说于陈项,而巧言于沛公也。然则张良之言一也,不识其所以合离?合离之由,神明之道也。故彼四贤者,名载于箓图,事应乎天人,其可格之贤愚哉?孔子曰:"清明在躬,气志如神。嗜欲将至,有开必先。天降时雨,山川出云。"诗云:"惟岳降神,生甫及申;惟申及甫,惟周之翰。"运命之谓也。

创作背景

魏晋南北朝是群雄争霸、动乱杀伐最激烈的时期,亦是中国历史上政治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走马灯似的改朝换代,人们的命运如同原野上的秋草,枯荣只在瞬息之间,文人的受害,自然首当其冲。魏晋南北朝时期,探讨命运的文章特别多,成为中国思想史上一个颇为奇特的现象。文人们越是对命运感到迷茫、畏惧,便越是要上穷碧落下黄泉地探索命运的奥秘。作者生于魏晋之际,有感于国家兴衰,君臣遇合之无常,把这一切都委之于运命,发为此论。

文学赏析

《运命论》开篇即云:"夫治乱,运也;……成之者运也。"李康认为,国家的安定与动乱,在于命运;个人的困厄与显达,在于天命;地位的尊贵与卑贱,取决时运。这一部分是全文的总纲。李康认为,明君遇贤臣,国运兴;贤臣逢明君,身名显,而君臣相遇,皆在其时。为了说透彻这一论点,他征引了大量的正面、反面的史实,反复论述命运对人的影响,甚至说"屈原以之沉湘,贾谊以之发愤",都是因为没有参透命运,不懂"乐天知命"的道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