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源流玄机藏——读《汉字百话》

  “汉字”这个词语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我们从能懂事起,就生活在汉字的包围当中,牌匾上有汉字、条幅上有汉字、食品包装上有汉字、挂历台历上有汉字、公交站牌上有汉字、各类说明书上……但实际上,“汉字”对我们来时其实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世界。

  文字、训诂、音韵,这三样是传统教育中的“小学”,这里的小不是指年龄,而是指基础,然而,小学其实不小。“做学问,嗜好琐碎固然会被人讥笑,可是治学疏略也就不能成就高大。况且各种学问自有门径,不是同行就以为你不过是零零碎碎,一丘一壑。但是一旦进入其中,就发现都是泰山沧海,涉历艰苦,没有穷尽的。”这一段,是清代《说文解字注》的作者段玉裁对外孙龚自珍说的。而我眼前的这本白川静先生的这本《汉字百话》正体现了这样一个“泰山沧海,涉历艰苦,没有穷尽的”的世界。

  白川静先生是日本研究汉字的权威人物,但他与中国研究汉字的学者不同。中国的学者也有很多研究文字学的著作,不说民国之前的研究了,单说二十世纪早期的吕思勉先生的《中国文字变迁考》、唐兰先生的《中国文字学》《古文字学导论》、裘锡圭先生的《文字学概要》、张舜徽先生的《说文解字约注》等都是在文学学研究方面比较突出的主著作了。然这些著作,往往只注重汉字的源流与发展,研究角度比较单一,因为这些学者并没有遭遇到多少西方语言学的冲击。而白川静则与西方语言学的冲击遭遇个正着。

  在《百话》的第一话中,白先生就指出:在索绪尔语言观点的冲击下,汉字被西方的语言研究者排除在了视野之外。而且”在西欧研究者这种态度的影响之下,日本研究者也追随了这一观点。他们认为,在世界语言学的认定中,汉字这样的古代遗物并非文字,这种非近代的表记方式没有理由继续存在与使用。”从而产生了在日本产生了“汉字限制论”和“汉字废止论”。这里我们可以窥到一点,白先生创作这本书的意图,他从影像的角度,提出“影像中所存在的表象化的内容,是直接可以诉诸视觉无需媒介的 一种表现。所以,影像在作为一种影像语言时,和表意性的文字语言是能够等量齐观的。”这样说法无疑是在强调,汉字这种表意文字,是直接诉诸视觉的文字。白先生着重指出了三点内容:其一,汉字“有共时性的特点”;其二,汉字有“超过三千年的悠久历史”;其三,汉字有惊人的通时性,是“目前仍以完整的文字体系留存下来”的文字体系。而且,对白先生来说,“汉字这一文字体系有着 无限深厚、丰富的历史。”

  在后面的开始的具体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到白川静先围绕汉字的产生、演变、流传和教学等问题的思考,尤其体现了白先生对传承汉字的情怀。下面就我个人的认识,做一些举隅的工作。

  在介绍汉字的演变方面,白先生的做法不同于一般的“释义,释音,释源”的做法,而注重以文化学的阐释来解释很多汉字的演变历程。虽然说白先生在行文过程中有些过度关注原始巫祝文化的嫌疑,但这种做法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毕竟,汉字的研究是开放的。

  在对文字的发展流变上,白先生不满秦始皇的“书同文”的决策,它认为秦篆是一种铭文类的机械性铸造文字,这种统一并不能开启民治,因为,从形体上来说“六国古文比篆体更简略,如果文字政策的方向是力图简化的话,那么六国古文更适宜作为标准的统一文字。”在白先生看来,秦的统一文字不过是一种政治需要,并不是促进文字发展的行为。但是,我们不能就马上得出马先生主张文字简化的结论,因为他强调的文字演变是要遵循文字自身的内在理路的演变,而不是人为的简化。

  他特别提到了“一九一六年,胡适发起文学 改革运动,攻击旧文学,自此以降,古典汉语丧失了其在 文学中的地位。战后又推行大胆的文字改革,文字字形由此发生改变,作为旧文学重要元素的汉字失去了它的美学价值。中国无限制地创造了一些从字形学上来看毫无意义 的简体字。在这种实用主义政策的影响下,文字的规则和文字在美学上的价值都渐渐消失了。这些为了民众而进行的文字改革,不久之后会将所有的文化遗产与民众隔绝开来,所以必须认识到文字改革有转化为愚民政策的危险。”在这里我们不用纠结汉字改革是“便民”还是“愚民”这一选项,而是要看到简化字给文化遗产所带来的危机。

  白先生在书中十分赞赏汉字的书法之美,他认为“通过书法与绘画,墨法之中深邃的哲学思想得以体现。” 并对人们通过这方面的修养最终能够做到有人能做到“通过书法来实现其哲学思想“这一现象,深信不疑。这让我想起了另一位日本书法家南鹤溪写过的一本叫《文字的魅力:一个日本人眼中的汉字》的书,书中大赞汉字书法之美。类似的表述我在一个外国写的《文字与书写》一书中也曾看到:“每个汉字必须写在一个方框框之内,笔画的排列和各部分间的组合必须井然有序。汉字书写如此重视布局和视觉效果,正意味这汉字和阿拉伯文字一样,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文字或者本身即成为一种艺术作品,或者担负起装饰的作用,事实上,在中国画里,书法往往是不可分割的组成要素,不但文字入画,甚至绘画的笔触也追求金石铭刻或草书的趣味。”

  对汉字所具有的通时性,白先生是极为肯定的,“作为传递信息的媒介,汉字的强大力量无与伦比。”他特别指出,日本人之所以可以精通汉字,主要原因在于汉字所具有的通时性的特点。他很自豪地宣称“日本的甲骨文、金文之学,其研究水准才可以与中国的研究相比肩。”并且把“汉字”认为是日本的国学。这一方面体现了白川静对汉字的热爱,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了日本人民对汉字的热爱。日本著名设计师田中一光曾在他 《设计的觉醒》中,谈到一次到北京访问时的经历,他写到“我想向他表达。北京的柳树很漂亮,这个意思,却终究不能用英文表达。这也是和以往的海外旅行相比不同的地方。于是我从上衣口袋里拿出了纸片和笔,在纸上写下'柳、姿、美’这几个字。终于两个人相视而笑,我也确信我的感动已经传达到了”。而以窥看系列出名的日本舞台设计师,妹尾河童,也曾经在罗马时,凭借教服务员认识汉字,而获得了换房间且房费打折的优惠——而这主要得益于他曾经热心研究过汉字。且不说,汉字是不是日本国学的问题,单凭日本这个善于别国长处的国家,一直没有放弃汉字教学这一点,其实就已经值得我们深思了。

  “明治、大正时期,汉诗文的教学在当时的文学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这点无需多说。虽然现在汉诗发展受限,但在当时,日本有相当多的诗社存在,报纸、杂志也有很多开辟有汉诗专栏。郭沫若和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先驱者、创造社的发起人郁达夫,都曾经向雅声社的服部担风求取诗作。”这种交流现象,无疑展现了汉字的魅力。然而他在后记中写道“半个多世纪以来,东亚国家虽地处汉字文化圈内,本国的汉字文化却逐渐离汉字文化的本来面貌越来越远。”这无疑表现出了他的忧虑。在他看来汉字要比表音文字更优秀。他认为“汉字系的话语具有更强的文字化语言的性质,因此应该称之为优秀的中介语言。”在这里谈他谈到了一个“汉字文化圈”,这个文化圈的存在证明了汉字以及中华文化的生命力。社会上盛行英语风时,有人把全世界人都在学英语作为一个学习英语的理由,殊不知,汉字在历史上也曾享有这种别国争相学习的业绩。(具体内容请参看朱云影先生的《中国文化对日韩越的影响》一书)

  最后,再说一点,白先生无疑是赞成学习汉字、推广汉字的,但他特别强调学习汉字要得法,因为只有得法,才能学得汉字的精髓,他主张用篇章的形式从整体上学习汉字,因为在他看来把“文字从作品中分离出来学习,就如同记忆毫无规律的密码一样,是彻头彻尾错误的。”在他看来,“对于知识的学习来说,记忆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不过,如果对文章的朗读没有达到可以背诵的程度,对字形系列也不能正确理解的话,那么这样的机械记忆是不可取的。”他还对一些投机取巧的机械拆解汉字以帮助的学生记忆的汉字教育法方予以抨击,他认为“没有依据的、望文生义的解释,以之教育儿童,会让这些错误的文字观念成为先入为主的观念。”他提到的这些,在我们的识字教学中可以说是屡见不鲜了,也就是说有很多教师需要认真学习一下汉字背后的那些史和事。以免,再闹出“射”和“矮”应该互换的笑话。

  行文至此,不禁要谈一谈,一般人现在学汉字,应该看些什么书。对于普通人来受,要想了解汉字文化,当然不能直接研读《说文解字》(不过如果有兴趣也就当然也不错),可以先看看张舜徽先生的《说文解字导读》;如果想有点趣味的话,不妨看看瑞典人林西莉的《汉字王国》和张大春的《认得几个字》;如果想入门的话,不妨看看清代王筠编的《文字蒙求》,如果看不习惯,从张舜徽先生的《广文字蒙求》入手也不错;其他的书,给儿童看的《文字的故事》和曾经列入青年文库的左民安先生的《汉字例话》以及升级版的《细说汉字 : 1000个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还有希望把汉字列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林成滔先生的 《字里乾坤》都可以翻一翻。此外,老诗人流沙河的《流沙河认字》或《白鱼解字》也是不错的选择。至于更多,那得由大家来补充了。不过,我还可以给大家推荐一本,就是白川静先生的《常用字解》。

——————————

《汉字百话 》

作者: (日) 白川静

(0)

相关推荐

  • 游寿先生《历代书法选》之 【宰丰骨、我鼎】

    宰丰骨.我鼎拓片 游寿先生注:宰丰骨与我鼎都是殷代书体 宰丰骨及拓片 [甲骨文宰丰骨匕刻辞] 相传在安阳出土,经鉴定为商代时期的牛骨,呈匕首形,共镶嵌十四颗绿松石为装饰,用于记载卜辞.完整无损,同类文 ...

  • 張朋朋先生:论“识繁写简”的学术价值及其重大意义

    论"识繁写简"的学术价值及其重大意义 张朋朋 北京语言大学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著名学者.爱国人士袁晓园先生提出"识繁写简"的主张,全面阐述这一主张的文章发表在 ...

  • 繁简之变:新中国书籍封面上的简体汉字与繁体书法字

    中国明清时期线装书的封面通常以文字为主,文字元素在封面上有较固定的位置.鸦片战争以后,在中国遭受西方列强压迫的历史危机背景下,一场渗透着中国知识分子救国图强情怀的汉字改革运动开展起来. 中国知识分子借 ...

  • 張朋朋先生:反思白话文运动和文字改革运动(四)

    反思白话文运动 和文字改革运动 (四) 因为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的核心成员都是中国著名语言学家,准备取代汉字的<汉语拼音方案>也是中国语言学家根据西方现代语言学理论设计的,中国文字改革的三项 ...

  • 奇葩又费解的《施氏食狮史》,其最初意图并不是为汉字唱赞歌

    原创字本论2019-08-12 16:14:16 语言学大师赵元任先生的一篇奇葩短文,让人费解,读后方知汉字强大 20世纪30年代,语言学大师赵元任先生用同音异形的汉字写了一段小故事,该短文共计90余 ...

  • 漕溪堂2020年推文举要

    [漕溪堂2020年推文举要] ◆ 韩委员的<提案>引发辩论 2019年末,教育部发布了对韩方明委员<关于在全国中小学进行繁体字识读教育的提案>的答复.教育部否定了此<提案 ...

  • 反思西方语言学  坚定中华文化自信

    2021年3月25日"天地生人学术讲座"第1289期在北京大地书院举行. "天地生人学术讲座"始创于1990年,是一个全开放.纯公益.多学科的民间学术交流平台, ...

  • 張朋朋先生:反思白话文运动和文字改革运动(二)

    反思白话文运动 和文字改革运动 (二) 本人认为西方语言学的文字观是不对的,语言有音和义,文字记录了语言的义,而没有记录语言的音,因为录音机能记录有声的语言,而文字不是录音机,记录不了有声语言,是把语 ...

  • 張朋朋先生:反思白话文运动和文字改革运动(一)

    反思白话文运动 和文字改革运动 (一) 摘要:中国的白话文运动和文字改革运动是错误的,从学术层面反思,这两大运动的理论基础都是西方现代语言学,而西方现代语言学并不是一门"普遍.通用" ...

  • 汉字的百年荣辱小记

    陕西文化视点 汉字的百年荣辱小记 文/薛体华 谁都知道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亦称中文字.中国字.国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是上古时代由汉族人所发明并作改进.其演变过程是:从语段文字发展到语词文 ...

  • 保守残缺字能建立文字自信吗?——简评戴汝潜先生《何为汉字自信?》​

    保守殘缺字能建立文字自信嗎? --簡評戴汝潛先生<何为汉字自信?> 殘缺字(或稱简化字)的本質是一简字. 一简字的本質是文字改革委員會在錯誤理論指導下弄出的怪胎. 文字改革委員會的基礎理論 ...

  • 張朋朋先生:反思白话文运动和文字改革运动(六)

    反思白话文运动 和文字改革运动 (六) 三.论重建中国文字学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靠用汉字书写的汉文经典传承的,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根基,中国人应教好.学好汉字和汉文,那如何指导汉字和汉文教学呢?在学科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