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敏山教授:肝癌的治疗,早诊及多学科联合是关键
2020年11月12-15日,2020年中国肿瘤学大会(CCO)年会如期召开。本次大会大咖云集,亮点纷呈。我们邀请到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陈敏山教授做客医学界“名医功夫茶”2020CCO特别现场,给十万肿瘤医者递招。
陈敏山教授与现场主持人畅谈了如下内容:
1.我国在肝癌早诊断、早治疗方面有哪些需要改善的地方?
2.肝癌的高危发病原因是何?高危人群有哪些筛查建议?
3.与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等传统介入方法相比,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的治疗特点及适用人群如何?
4.目前关于HAIC治疗肝癌的有哪些其它可探索的方向?
5.未来有哪些值得期待的肝癌联合治疗策略?
▍主持人:您在肿瘤防治科普会场分享肝癌早期诊断与治疗策略的内容,我们知道中国肝癌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特点,为了改善国内整体肝癌患者的诊疗现状,您认为在早诊断、早治疗方面,我国还有哪些需要改善的地方?面临着哪些难点?
陈敏山教授:我国是肝癌大国,肝癌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五位,死亡率排名第三位。虽然我国在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但距离实际效果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每年都有接近四十万的新发患者,肝癌的防治仍任重道远。
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非常重要。对于肝部早期发现的2cm左右大小的肿瘤,做射频消融花费可能只需要两万块钱左右;如果“开刀”也就五万块钱左右。而晚期患者往往失去了手术切除的机会,如果做介入加免疫和靶向治疗,则可能要花费二十万甚至五六十万,费用高但疗效欠佳。所以我们希望肝癌能够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在日本,约80%的肝癌都是在早期发现,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体检制度非常完善。日本肝炎发病以丙肝为主、乙肝为次,所有肝癌高危人群都必须每半年做一次超声检查。而在我国,很多乙肝患者不知道自己需要每半年做一次体检筛查,有些甚至不知道自己有乙肝。
因此,希望让整个社会包括政府重视肝癌的早诊早治,而不仅仅是临床医生的宣传。
▍主持人:请问哪些因素是肝癌的高危发病原因?对于存在这些因素的人群,您会如何建议他们加强筛查?
陈敏山教授:不久前我们参与了全球最大的肝癌流行病学的研究,中国共纳入六千多例患者,其中合并肝炎的患者占据87.1%,这还不包括曾经感染乙肝病毒但病毒抗原转阴的部分患者。肝癌发病原因还包括酗酒、非酒精性肝病等,但目前最主要的仍然是肝炎。
关于筛查最重要的就是定期体检,包括超声波和甲胎蛋白,从经济学的角度并不推荐核磁共振。我们希望这种体检的可以形成制度化,希望政府进行干预。例如单位进行体检一旦发现乙肝患者,必须要强烈其每半年做检查,这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关键。
▍主持人:中国大部分肝癌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属于中晚期,失去手术切除的机会。对于这些患者,局部治疗是很重要的治疗手段,您在肝癌分会场上分享HAIC现状,请问与TACE等传统介入方法相比,HAIC有哪些治疗特色?适用人群有哪些?
陈敏山教授:我国的肝癌人群大部分是中晚期不能直接手术切除的,治疗方式以传统TACE为主。我们发现以奥沙利铂为主的HAIC比传统的TACE能够使更多的患者得到转化,获得手术的机会。
石明教授在今年ESMO大会上报道了一项临床试验证实了HAIC比传统的TACE可使患者获得有更好的生存率、手术转化率,同时副作用更少。HAIC对于肿瘤相对孤立、肝功能较好患者更适用,而对于全肝弥漫性的肿瘤并不一定优于TACE,因此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单位能够参与进来,用更多的病例和数据来证实该方案。该方案若证实可行将会造福一大类不能手术的肝癌患者,提高他们的治疗效果与生存期。
▍主持人:您团队目前还在进行哪些关于HAIC治疗肝癌的探索?
陈敏山教授:现在肝癌的治疗更多的是局部加上全身治疗,局部的治疗包括灌注、栓塞、消融、手术,全身治疗即药物治疗。我们现在的研究已经进入到HAIC联合药物治疗包括TKI、免疫治疗以及二者组合,以及HAIC联合TACE。
▍主持人:随着肝癌全身性治疗药物如靶向、免疫治疗的崛起,您如何看待今后局部治疗与全身药物治疗的联合应用?未来,有哪些值得我们期待的联合策略?
陈敏山教授:目前药物治疗在寻求联合,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对比单一索拉非尼的III期头对头临床研究得到阳性结果,随后获得药监局批准并用于一线治疗晚期肝癌患者。同样整体治疗方式也在寻求联合,局部加全身的联合。这种联合就要求我们进行多学科联合,通过序贯联合的治疗方式提高疗效需要MDT团队来完成。我们也希望通过即将发布的中国肝癌多学科治疗专家共识,指导中国肝癌多学科团队的建立以及实施。
未来值得我们期待的联合策略同样包括早期肝癌的治疗,早期肝癌术后复发率仍然很高,我们可以采用药物联合手术来降低复发率,同时对于部分患者还可以先行新辅助治疗。相信随着药物治疗效果的提高,肝癌的治疗模式会有巨大的变化。
扫描下方海报二维码
获取更多大咖精彩对话视频及报道
本文首发:医学界肿瘤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