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人千万年薪“预备班”
【艳姐说】
在中国社会金字塔的顶端,有这么三个派系,他们掌控了社会大部分的财富,甚至能够呼风唤雨,而这三个派系的形成,则是基于目前在中国商界非常有名的三个教学机构。
其中任何一个机构平台,都是如雷贯耳。一个是爱搞人脉圈层的富豪派;一个是专注于学术研究的学院派;还有一个则是拥有4000年功力的实战派。在当下风云诡谲的商业市场当中,最后一个至少在模式上显然更加实战特色。
动辄50,60万的传统商学院,或者28万的PMBA,能不能达到你想要的年薪千万小目标?
NO. 1|壹
68万:爱搞人脉圈层的富豪派
说到商学院,国内比较知名的主要有两所,艳姐在这里就不细说其名了。现在国人几乎都有这么一个概念,只要能去上这两所商学院的,都是boss级别或者公司高层,其中CJ商学院更被誉为“富豪协会”。
比如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田小姐和王先生的相遇相知相爱的“佳话”,而故事的起点,则是CJ商学院,引起吃瓜群众们对“圈子经济”的各种围观。
CJ商学院不是一般人能进的,入学申请条件来说,你需要具有八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和不少于五年的管理岗位的经历,处于企业核心决策层。当然这只是基本条件,你还得交得起高额学费,人民币68万元!
据官网显示,由学院学员、校友掌控的企业品牌占整个中国企业500 强的20%。这里面包括了马云、柳传志等众多企业界大佬。
艳姐觉得商学院公认标准是学术+实践+人际网络三者的有机结合,商学院的教授除了教学之外,还应该在管理学进行一些研究探索;MBA,EMBA是实践性的学生,虽然承担学术性任务极少,但他们也往往协助编写案例或者为为教授提供企业样本等等。
而CJ把所有的精力几乎都放在搞人际关系上了,不得不承认CJ是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商学院,从短期投资回报率看,投人脉比投学术实践更能快速形成直接的商业回报。但是,作为一个“学院”,应该考虑的是培养教授学者+培养优秀企业家+贡献先进的理论成果三位一体,不能一味地为了短期经济回报把他其他的东西全扔掉。
这也就是为什么《金融时报》、《经济学人》等大部分都不把它列入排名评审范畴,它根本就不算商学院。
NO. 2|贰
58万:爱搞学术研究的学院派
ZO商学院是中国EMBA的鼻祖,1995年,它招收了第一届EMBA。在2017年《金融时报》TOP100商学院中,它排在亚洲商学院的最前面。它从去年排名第17位,一跃升至今年的第11位,成为名列前茅的、来自中国的商学院。
ZO商学院招生也是有门槛的:国民教育系列大学本科毕业或以上学历,十年以上工作经验,并具有七年以上管理岗位工作经验,学费高达58万元。
《金融时报》主要是从学术层面来对全球的商学院进行评估,ZO商学院也确实在学术方面颇有成就:它拥有70位全职教授,外国国籍占到近70%,很多教授教龄都在十年以上,撰写的论文发表在《哈佛商业评论》、《战略管理》、《美国管理学会期刊》等世界著名学术刊物上,获得50多个学术大会最佳论文奖。
但问题也就出现在这里,由于专注于学术化,很多理论其实是缺乏实践的支撑。EMBA最讲究的是实践操作,除了学术外,实践是必不可少的,而教授往往在实践操盘经验上不及有着几十年实战经验的企业家。
艳姐觉得商学院以知识性的课程教学为主,即便是比较强调实践的EMBA教育,还是侧重于管理知识体系的培养,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普遍不足。这样的课程导致培养了一些很会分析的专业人士,而非真正的实操者。
NO. 3|叁
28万:4000年实战功力的实战派
近期有这样一个调研数据显示,68%以上地产人月薪不到一万,其中月薪5000~10000元的占40.09%,5000元以下的占27.91%;月薪上万的32%里,10001~20000元的占比20.03%,20000~50000元占比10.01%;月薪超过5万元的高收入员工,仅占2.03%……
这个调研数据也反映了地产行业的阶层;如果按照年薪来算的话,年薪超过百万的地产人则属于第二梯队,属于凤毛麟角,可能连2%都不到,都是城市总、集团总级别的人;而这些年薪百万的地产人,追求的终极目标就是跻身第一梯队,年薪千万!
年薪千万很难达到吗?其实说简单也不简单,说难也不难。
坊间曾有这样一个传闻:一名过去在其他房企的年薪是三、四十万的项目总,入职深圳B企之后,拿地六个月就卖楼,深圳楼市火爆带动下,该项目开盘首日即录得10亿销售额。项目净利率达到了20%,远超集团规定的12%达标线。按照项目总在B企合伙人计划中的分红比例,该项目总从2000多万奖金额中分了1100万!
这种意外性事件实属少数,但如果你碰上了,你就有50%可能拿到千万年薪;还有50%呢?艳姐觉得就是要去上“千万年薪预备班”——易居沃顿,因为它会让你的血液中都充满着千万年薪的基因。
说到易居沃顿,这个平台最初为易居高管而设,之后逐渐向地产圈精英开放,成为了地产高层共生进化的平台,易居沃顿七年举办了五期,共吸纳了1000多名学员。
其实现在各个垂直领域也都有很多教育培训类的项目,但绝大多数项目都很难像易居沃顿那样颠覆,艳姐这里简单说下自己对于易居沃顿颠覆的理解。
颠覆点1:4000年功力的实战派传授真功夫
艳姐由于本身工作原因,也参与了易居沃顿的媒体推广和对接工作,姐在去年跟随着易居沃顿走遍了天南海北,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良心教育。它提出了PMBA的概念(Practical MBA意为“实战工商管理”),它是一种以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或团队为学习单元的系统化管理训练模式。
(企业家领衔的课题组研修模式,告别了其他商学院枯燥乏味、缺乏实践的假大空模式)
易居沃顿从学员的实际问题出发,通过有大量实践实操经验的企业家,并发动导师和学员的群体智慧,致力于解决学员的真实问题,并发现未来的可能性,依然改变原有的心智模式和领导力。
你会看到易居沃顿的导师几乎都是在房地产行业以及跨界行业拥有丰富实操经验的明星企业家(大咖太多,自己翻看招生简章哈)。据说今年第六期已经集结了200多位实战派企业家,平均拥有20多年的实操经验,这么一来,易居沃顿的实战功力可以说有4000多年了,来学习的学员定会得到导师们的真传。
所以,艳姐敢肯定,目前还没有一个机构的实战道行能有易居沃顿这么高。想成为千年老妖?一定要来易居沃顿。
颠覆点2:一年107个案例参访取经+深度复盘
不可否认的是,大多数的教学机构都停留在闭门造车时代:将空间局限于教室或者网上教室;又或者是蜻蜓点水时代:参访案例浅尝辄止,走马观花,低价值产出。
艳姐觉得易居沃顿是走得最勤快的教学平台了。易居沃顿放眼全球,2016年,易居沃顿参访了上海、北京、深圳、台湾、松花湖、西双版纳的107个经典案例和先锋案例,今年还将前往美国取经,导师和同学们对案例进行深度剖析或者复盘,这种参访+深度复盘模式也是目前国内商学院比较少见的。
(深度复盘在易居沃顿参访中很常见,图为上海段期间大家进行了圆桌会)
易居沃顿还会进行团体赛——案例PK,每个组的学员代表们纷纷上台分享自己实操的案例,导师对案例进行问诊和评分,给出自己毫无隐藏的中肯建议。学员所选的案例,最终将内化为研修成果,全球发布出版图书,更有机会成为沃顿商学院的教材案例。
今年,易居沃顿在同频互动的基础上进行了迭代升级,推出了类似“吐槽大会”的翻转私董会,课题小组进行深度的脑力激荡,私董会上主要是通过提问及经验和智慧的碰撞促进每个成员反思,并且讨论的都是企业家自己鲜活的案例和困扰自身的真实问题。
(易居沃顿翻转私董会现场,大家激烈讨论)
颠覆点3:成为改变中国地产的力量
易居沃顿真正实现了学术+实践+人际的有机结合,而这种结合,则有更大的预谋——成为改变中国地产的力量。去年,易居沃顿做了易沃基金和创投营,易居沃顿先期专门针对易居沃顿所有学员的创新业务和项目进行专项投资。未来,它也要投向外部。而创投营则是专属易居沃顿同学会的创新创业辅导营,专门为有创业idea的童鞋们孵化想法,帮助他们创业和成长。
在去年12月的第一期创投营上,破冰活动里的一个小环节,每五个人一组,将绒线拉成五角星状。它背后的逻辑很简单:一团绒线链接你我他,告诉你创业不必孤独,我们一起出力,成为改变中国地产的力量,我们就是最闪耀的星。
(易居沃顿创投营现场,大家共同“出力”)
前几天,易居沃顿第六期招生简章发布了,引发朋友圈疯传,仅6个小时,点击量就已经过万,很多导师和老学员发表了自己的感言,其中有这么一句:不确定的将来,确定的只有自己,和易居沃顿一起创变、颠覆、进步!艳姐想这或许就是易居沃顿的魅力,它一直都在改变潮水的方向,而众多地产人,都在成为改变中国地产力量的一部分,磨砺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