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淑:所有的逆袭,都是厚积薄发
关注
这是三味淑屋原创文章
—
第852篇
—
晚上看直播,看到孟晚舟一袭红裙走出机舱门后激动的发言,到查阅网络上关于她的报道,再到刚才,我还在翻看关于她的成长故事。
作为国人,激动,骄傲。
同时,也在思考,透过公众人物们的成长故事,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我们普通人能得到什么启发?
01.
关于他们的经历
先说说这两天大家都比较关注的孟晚舟。
年近知天命的年龄,孟晚舟每一次出现在公众面前,都是那么淡定自若,从容大度。
了解到了她个人成长经历以后,我不再“羡慕”,因为今天的她,是经历堆积起来的,背后的磨砺我们无法想象,生活上过了很多“功课”。
今天,我们看到了她的处事不惊,看到了她的淡定自若,看到了她的泰然处之,但是,这背后,是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坚守,还有无数个日日夜夜的积累铸就而成。
刚大学毕业,孟晚舟来到华为工作后,从最初的行政岗位做起。行政工作,事情繁琐,事无巨细,深有体会。
任正非曾经在一次采访中提到,华为的不断创新和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核心体系,财务体系和人力资源体系。
孟晚舟后来从行政岗位转岗到了财务工作,这期间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努力进修学习、提升。
从基层员工到集团的核心高层,她用了15年。
另外,再跟你说说另外一个人,苏炳添。
苏炳添在2011年9月份参加全国田径锦标赛时,当时的成绩是10秒16。
当时很多人就说,哇,这已经是苏炳添的最好成绩了。
2013年5月,苏炳添再次以10秒06的成绩刷新的前面的最好成绩。
2015年5月,他成为了历史上首位突破10秒大关的黄种人。
2018年8月,他在亚洲运动会上,再次以9秒92的成绩刷新了亚洲黄种人的记录。
今年8月在东京奥运会上,他再次刷新了自己的人生记录!9秒83的最好成绩!
如今,89年出生的苏炳添已经32岁了,对短跑赛场而言,已处于职业生涯的末期。
当记者问到:“苏炳添的极限在哪里?”
苏炳添说:
“年龄只是个数字,我还可以更快。”
曾经在网络上看到过一段关于教练亨廷顿对他的评价:
“苏炳添非常自律,他的训练态度是中国田径运动员中少有的,根本不需要教练去鞭策。”
苏炳添超级自律,不抽烟,不喝酒,不泡吧,不吃禁忌食物,训练从不偷懒,保质保量。
至今,他都严格遵守着一个专业运动员枯燥的作息规律,每天早上不到7点起床,晚上11点前睡觉。
或许,你会觉得这些人物好像离你很远,我还想跟你说说一个人,那就是大润发超市一位“灭霸”阿姨,她的“蚊虫作息表”,或许你曾经在网络上刷过关于她的报道。
看起来不起眼的角色,负责超市的卫生清洁,可是她却能够在普通的岗位上,做到了极致,成为了灭蚊的专家。
与蚊子斗智斗勇,这位被称为“灭霸”的超市阿姨,坚守了13年。
看着不起眼,很小的保洁灭蚊工作,同样可以让她的职业生涯实现逆袭。
02.
逆袭的背后
你发现了吗?
那些真正厉害的人,都很扎实。
今天,普通平凡的我们,能够为自己的选择,为自己的未来做些什么?
(1)深扎根
我们每天,都会面临诸多的选择。
当我们做出选择后,是不是能够在热爱的领域里足够专业,是不是能够沉下心来,把根扎深?
我们看到对方今天的成绩,但是别忘了,成绩的背后,是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扎根。
苏炳添不断地打破人生记录,不断地突破自己的极限。背后,是他坚持不懈地刻意练习,追求极致的结果。
所谓的逆袭,都是深深扎根而来。
“你不可能取悦所有人。”
我们能做的,就是在我们热爱的领域里,深深扎根。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2)做对事
所有的逆袭,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
在职场中,想要获得成就,不能走歪门邪道,欲速则不达。
做对事,而不仅仅是把事情做对。
心中有光,不怕路远。
一个人的成就,永远大不过他的认知。
(3)攒经验
我很喜欢这句话:
一个人的经历攒多了,就是经验,经验攒多了,就是财富。
在我们的职业生涯中,35岁以前,可能需要我们用体力去换取我们的财富。
35岁到45之间,换取财富可能更多的依靠我们的智力,而到了45岁以后,我们拼的或许就是人脉、资本了。
如果你现在还年轻,那你还有试错的机会,不断去探索和行动,试错也是我们宝贵的财富。
孟晚舟从最初的行政工作,后来转岗到财务,并在这个领域里深深扎根,同时,不断创新和完善的财务体系,也为华为的腾飞注入了更加力量!
那位大润发的“灭霸”阿姨浦赛红,在灭蚊的道路上,随着工作经验增长,她转换了思路:从纯拼体力改成了拼智力,物理、化学各种工具多达50种一起上。
工作上的不断探索,专注领域里深扎根,不断总结经验,把事情做到极致,还有什么理由做得不好呢?
03.
逆袭的思考
所有的逆袭,都是厚积薄发。
每个人,相信都会有我们需要去完成的功课。
如果我们想要取得优异的成绩,那我们就需要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作为普通的大多数,我们没有资源,没有人脉,没有关系,从零开始,那又怎样?
怕的是,我们从未开始。
如果,此时你是导演,你有机会重新导演你的30岁,40岁,50岁,你会怎么做呢?
你想对每一个年龄阶段的自己,说些什么?
欢迎你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聊聊。
《敢比会更重要》
作者:符景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