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名中医詹红生膏方调治慢性筋骨病损经验

专家简介

詹红生

第四届上海市名中医,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班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后)导师,骨伤科研究所所长,附属曙光医院骨伤科主任、主任医师,曙光临床医学院中医骨伤科学教研室主任;“中医骨伤科学”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骨伤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带头人。兼任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理事、骨伤科分会副会长、手法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运动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手法医学联合会常务副主席。

慢性筋骨病损以劳损为主因,多缓慢起病,症情严重度低,病程迁延不愈,易于反复发作。膏方又称膏剂,是中药剂型的一种。内服膏方起源于东汉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延续至今已2000余年,在中医药临床中占有重要地位,因其多以滋补保健为主,又有膏滋药之名。骨伤科主要将膏方应用于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症、退行性颈腰椎病等慢性筋骨病损,即可缓解筋骨疼痛、活动不利的临床症状,又可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

詹红生教授是上海石氏伤科第五代学术继承人,上海市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从事骨伤科临床工作近40年。临证秉承石氏伤科治伤理念,从临床实际需要出发,通过不断的临床总结,形成了“四以相和”论治慢性筋骨病损的学术观点。即以塑造正确的饮食起居习惯为先导,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以手法针灸理疗施于外,调节筋骨失和,气血不通;以药物饮食调治达于内,强筋健骨;以合适的自我导引练功贯穿于始终,提高筋骨协调性。对于药物内调方面,因慢性筋骨病损服药时间均较长,病患依从性压力较大,而利于进补的膏方就成了一个不错的选择。现将詹师调治慢性筋骨病损膏方的特色简要介绍如下。

01

病因病机

肝肾亏虚  慢性筋骨病损的共同病机特点为肝肾亏虚。首先,肝在体为筋,肾在体为骨,外病不已,内舍于脏,筋骨反复劳伤会损及相应的内脏;另一方面,据《素问·上古天真论》记载,女子“二七”因肾中精气充盈“天癸至,任脉通”,至“七七”肾气亏竭因“任脉虚,天癸竭”;男子“二八,肾气盛,天癸因”,至“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可见男子“七八”、女子“七七”之后,肝肾之气渐渐虚衰,濡养筋骨之力下降,使筋骨损伤不能得到及时修复,也是导致筋骨病损逐渐加重的内在原因。薛己对素体虚弱、劳伤日久、元气亏损者,均主张以补益肝肾为主。

脾虚气滞  慢性筋骨病损患者平日静多动少,脾胃运化之力减弱,脾升胃降失司,气机不畅,气血运行乏力,滋养筋骨功能减退。

久病入络  慢性筋骨病损患者多年老体衰、气血亏虚,肝肾不足、筋骨不强,更易感受外邪,内生痰瘀,加之病邪日久留伏较深,“久病入络”,故多属顽症痼疾。

02

治法方药

补益肝肾,化生气血  石氏伤科从内伤理论出发,提出“气血并损,以气为主”的观点,重视气血、气血兼顾是其核心理论之一。气血化生有赖于肝肾之气的充盈,薛己有言:“筋骨作痛,肝肾之气伤也。”詹师秉承石氏伤科理论,依据肝肾同源、筋骨同根理论,认为筋病从肝论治,骨病从肾论治,通过补益肝肾则能够达到强健筋骨的效果。

詹师治疗慢性筋骨病损的膏方多宗金匮肾气丸、六味地黄丸系列方、左归丸、右归丸及李可医生的肾四味等,常用药如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补骨脂、淫羊藿、巴戟天、仙茅、女贞子、覆盆子、金樱子、肉苁蓉、黄精、石斛、桑椹、狗脊、牛膝、续断、杜仲、鹿角、龟甲等。根据肝肾亏虚的不同程度,偏阴虚者以六味地黄丸、左归丸为基础方;偏阳虚者以金匮肾气丸、右归丸为底方;阴阳偏颇不明显者则以肾四味为主方,取其药性和平,温而不燥,润而不腻,补益肾精,鼓舞肾气。

重视脾胃,舒畅气机  补益先天、不忘后天、先后天同调亦是石氏伤科用药的一大特色。滋补之物易碍脾胃,加之久坐久卧或年老体弱者脾胃功能下降,故应在补益肝肾的同时配伍一些健运脾胃、调畅气机、消食化积之品,如鸡内金、六神曲、焦山楂、炒谷芽、炒麦芽、枳壳、桔梗、陈皮、茯苓、炒白术、制苍术、莱菔子、砂仁、木香、吴茱萸、干姜等。詹师秉承脾胃为一身气机之枢纽理念,认为气动则血行,通过健运脾胃可使补而不滞,气血运行有力。

补中有清,谨防内热  膏方多用补益滋腻之品,且服药时间较长,易于滋生内热,同时,慢性筋骨病损由于病程较长,常有痰瘀之兼邪,瘀久化热者亦不少见。故詹师临床用药之时常加牡丹皮、地榆、红藤、忍冬藤、紫草、葎草、知母、石斛等,使得清补结合,预防内热。

虫类药物,搜剔脉络  善用虫类药通达络脉亦为石氏伤科临床用药的一大特点,单用草木类药物多无法祛除久病入络之邪,虫类通络药性善走窜,可搜剔筋骨之邪,宣达经络瘀痹。

虫类药多归肝肾之经,配合运用亦能引药入经,直达病所,增强疗效。正如《临证指南医案》指出“风湿客于经络,且数十年之久,岂区区汤散可效”,治则“须以搜剔动药”“藉虫蚁血中搜剔,以攻通邪结”。詹师在膏方中常加入地龙、土鳖虫、全蝎、蜈蚣、穿山甲、水蛭等虫类药搜风剔络,此亦为伤科膏方与内科膏方差异较大之处。

03

病案举隅

张某,女,88岁。初诊日期:2018年10月23日。

患者腰髋部疼痛,行走后加重多年,近半年症状加剧,于多家医院就诊,内服外用活血止痛中成药后疼痛可轻度缓解,停药后症状又如前。现双下肢无明显放射痛,无下肢水肿;胃纳可,二便调;夜寐欠安,偶有盗汗。外院腰髋部检查结果显示退变为主。既往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病史。

专科查体:脊柱轻度后突畸形,L3-S1棘旁、椎旁压痛(±),腰椎前屈活动受限(+);“4”字左(±),右(±);双髂后上棘处压痛(+),双臀中肌处压痛(++),双侧梨状肌压痛(-),双梨状肌紧张试验(-),腰骶部叩击痛(±);双下肢等长,直腿抬高左65°,右65°;双下肢肌力V级,双膝、跟腱反射对称引出,巴彬斯基(-);舌体胖大有瘀斑、苔薄,脉沉缓。

西医诊断:筋膜炎;中医诊断:伤筋病;中医辨证:气虚血瘀,肝肾阴虚;方用六味地黄丸合丹鹿通督汤加减。

处方:熟地黄30g,山药15g,山茱萸9g,牡丹皮9g,茯苓15g,泽泻10g,鹿角9g,龟甲9g,水蛭9g,丹参15g,莱菔子9g,白蔻仁6g,菟丝子10g,巴戟天9g,黄精9g,玉米须15g,车前子15g,仙鹤草15g,枳壳6g,桔梗6g。14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温服。

二诊(11月6日):疼痛微缓,舌、脉如前。再行调治。前方加全蝎6g、蜈蚣3g、生鸡内金9g。7剂。

三诊(11月13日):症有减轻,无不适反应。时值冬令之季,仍守前法以膏滋药调治。

处方:大熟地黄200g,怀山药200g,山茱萸100g,云茯苓200g,泽泻150g,牡丹皮150g,枸杞子150g,菟丝子150g,狗脊150g,巴戟天150g,淫羊藿150g,川续断150g,骨碎补100g,盐杜仲80g,黄精100g,女贞子150g,墨旱莲150g,覆盆子100g,肉苁蓉150g,知母100g,虎杖80g,青皮80g,陈皮80g,川牛膝90g,怀牛膝90g,羌活60g,独活60g,仙鹤草200g,律草150g,红藤150g,赤芍90g,白芍90g,全当归100g,蜈蚣10条,生鸡内金60g,炙鸡内金60g,神曲100g,枳壳90g,桔梗90g,莱菔子90g。

制膏方法:上药浓煎3次取汁;生晒参150g、西洋参150g,另煎兑入;鹿角胶100g、龟板胶100g、阿胶150g、黄酒150g,烊化兑入;再入三七粉20g、全蝎粉20g、紫河车粉40g、铁皮枫斗粉40g、木糖醇250g,文火收膏。

用法:早晚各1汤匙(15~20mL),温开水冲服。

四诊(2019年11月12日):疼痛明显缓解,因年事过高,现已回北京静养;日常生活能够自理,小区内可散步10~15min,但活动过量及季节交替时仍会疼痛。此次家属代诊,再依前方配制膏方调治。

按:患者为老年女性,筋骨病损多年,久病肝脾肾亏虚,瘀血阻于络脉,瘀久内热。詹师以六味地黄丸合肾四味为底方,鼓舞肝肾,化生气血,使气充血足;辅以青皮、陈皮、枳壳、桔梗、鸡内金、神曲等健运脾胃,调理气机,使气血运行有力;再入蜈蚣、全蝎,借助虫类药走窜之力,搜剔络脉,涤荡陈瘀,打粉参入,一者口感较好,二者节约用药量;同时辅以律草、知母、红藤等活血凉血以防内热。

患者服药后症状改善,筋骨疼痛缓解。次年再续膏方壹料调治,随访症情稳定。

作者: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伤外科 苟海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