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蠡測——你也可掌握些醫道
寫下這個標題,我知道很多學院派的中醫專家學者們會詰難:中醫學院有的是專家學者,他們也不一定能教出一名良醫。一個不上中醫學院的普通人,怎麼可能掌握些醫道呢?
是的,任何一個普通人,只要得真傳,人人皆有機會!
那麼,什麼樣的東西是“真傳”呢?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以診法為例,先來看看所謂的“真傳”學什麼,隨便談談中醫的學法。
古代的“診法”,指的是望、聞、問、切。其基本原理是建立在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念的基礎上,是陰陽五行、藏象經絡、病因病機等中醫理論的具體運用。醫家教徒弟,有兩種教法。第一種,也就是普通拜師學醫的,學的就是這些基本原理,原理貫通以後,方法就很簡單了,一般把把脈、看看舌,基本就可下診斷結論。這要學多長時間?一般需要一年至三年的時間,這一至三年,還不是從早到晚學,而是白天幫師父家干點雜活,洗藥拖地,端茶倒水,晚上幫忙泡泡藥甚至倒洗腳水,如果師父開心,就講一兩句,不開心就啥也別想得到。師父為什麼這麼“壞”?除了家裡多個免費“工人”的經濟因素,就是古代師道尊嚴的原因,而且,上古沒有“中醫”的觀念,醫道不分家,傳醫就是傳道,寧可失傳也不誤傳,師父必須對徒弟進行所謂“磨性”的訓練,把你的心性磨平了,真東西才能教給你。讓你幹粗活甚至無故責罵你,就是為了磨平你的心性,學了出去,才不至於辱沒師門。古代的學字怎麼寫?“學”,上半部分是兩隻手,捧著一個“爻”,爻是什麼?《易經·繫辭》說:“道有變動,故曰爻”,說的是手中要掌握變動之道,下半部分就是屋子底下一個“子”,你首先得處於低位,在家裡好好做人子弟,師父的大道之理才能從上往下灌給你!磨你、用你是為了“灌”給你。等到一段時間的磨練、考察,覺得你適合做自己衣缽傳人的,用的就是第二種教學方法:不談理論,直接就在身體上訓練出望、聞、問、切的本事來。這要花多長時間?一般一個晚上就可全會!——是的,一個晚上的教學,便可教會你古傳“診法”。只是這一個晚上能做到的事兒,明師們往往要磨練你N 個晚上。
很多人會說,這怎麼可能?簡直是天方夜譚,太過玄妙, 不可能!
聖人說,“大道至簡”,越是真理應該越簡單明了,越是高深的醫道應該越簡單。所以古人才常常說“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好的東西曆來都不“多”。
中醫這一行,本來就是很玄妙的。你看中醫的“醫”字,在殷商甲骨文裡寫作“毉”,其部首為 “矢” 為 “殳” ,《說文解字》說:“ 矢,弓弩矢也 ”,而“殳”也是古代的兵器,《 考工記·廬人 》唐賈公彥疏:“殳,長丈二尺,無刃,可以擊訂人。” 兩個都是可致命的利器,表示破壞力大,遇到“巫”了,就得“醫”,有得救了。那麼 “巫”是什麼?《說文解字》說:“巫,祝也。女能事無形,以舞降神者也”。後世很多學者都因此而認為“巫”就是裝神弄鬼的人,其實,歷史上乃至現在農村社會裡確有不少裝神弄鬼的“巫”,那是假“巫”,真“巫”是“能事無形”,即通達無形之事理的人,以簡單的“舞”技練習就能讓你安下心神的人。在民智未開的時代,這類人容易被神化,而擁有崇高的社會地位,因此假巫跑出來濫竽充數混飯吃也就不奇怪了。以至於後來的醫學名家,不得不痛斥“巫”。最早出來罵巫的中醫界大佬是神醫扁鵲,《史記·扁鵲倉公傳》裡就有他“信巫不信醫,六不治也”的怒吼。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毉”字後來演變成了“醫”,不用“巫”,用“酉”(即藥酒)了。現今簡體字的“醫”則乾脆啥意義也沒有了,中國古文字已經被我們折磨得奄奄一息了。
中醫的玄妙之處,正是它的“巫”的方面鮮為人知!事實上,中醫最神奇的精髓,全在這上面。
“巫”的方面是什麼?就是古人探索天地、自然、生命三大領域的方法論。方法論解決了,“理通法自明”,治病方法就可以自己回家編去!“道有變動”才是“學”,回家去給人治病是“習”。孔夫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孔夫子的本意是學了就要會變通並且經常實踐它,這樣才會使學問、技術不斷提高而自己也因此而快樂,而不是說學習了以後經常複習就很快樂了。
所以在古代,學中醫,其實就是學“道”學方法,先從自個兒身上開始,把自己的身體折騰通了,就能一通百通。所以我才說,您也可以成為名中醫。只要方法得當,智商正常,不需要多長時間,人人皆可以自學掌握一定程度的醫道,慧根、悟性好的,保不定還能成良醫!如果您還不信,就請想一想歷史上那些光輝燦爛的名字——鬼穀子、華佗、張仲景、孫思邈、李時珍……他們誰也沒有上過什麼中醫學院。
那麼究竟怎麼樣,才能讓你進入醫道之門呢?它的訓練方法、必學內容、需要時間、作為一個普通人該從何入手,我們以後的文章再談。
胡塗醫
2010年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