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导引功(一)
练功的方法很多,古代功夫有三千六百门、四万八千法。现在流行的功法,根据北京有关部门的统计,大约有三千多种。这些方法多出自古代道家、佛家、医家、武术或民间的功夫,由于出处和归属的不同,因此有着繁多的名称,但究其实质,绝大部分属于古代经典气功方法的小乘——初级部分,是以医疗保健为主要目的的,称为气功疗法。在形式上,气功疗法分为动功、静功两类,经络导引功也不例外,下面分别加以介绍。
第一节动功十二式
预备式
动作:两脚平行站立,与肩同宽,脚尖微向里扣,以感到脚背绷紧有力为止;双膝微曲,脊柱轻松直立,百会轻轻上顶,如有物悬吊;两眼平视,嘴唇轻轻闭拢,舌尖轻抵上腭,口唇放松;两手自然下垂于体侧,掌心向内,五指自然分开,松静站立,呼吸缓慢匀细,意守少商、劳宫两穴。(见图1)
注意点:1.预备式自我调整的顺序是:脚→膝→脊柱→头顶→眼→口唇→两手→少商、劳宫。
2.预备式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预备性质的架势,而是意味着人由一般状态(如工作、学习、睡眠等)进入到“气功状态”,全身从思想到身体,放松入静,恬澹虚无。经过一段时间练习,松静后气归丹田,可呼吸、意念配合,选择一个良好的练功场所,先接天之阳气,后接地之阴气,而后天地之气同接,再进一步忘息后,身体与天地之气同化,如此松静地内气运行,为练功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功夫便会日益进步。
3. 预备式时间长短不限,从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不等,有人一个预备式需要1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这与功夫深浅及练功程度有关。
4.初习的人不一定非要硬性地按上述动作要求“摆架势”。以我的经验看,基本符合要求就行,否则容易违反松静的原理,以至于收不到气功的效应。这一点在整个动功中均应注意,因为静则气生,松则气行,练功的姿势也是围绕这个中心而进行的。
气功反应:练功早期,预备式气感较差,进一步练习,则有气在下肢内外侧运行感,继之有气至丹田和运行周身的感觉。继续练习可与天地之气相接,但这一定要在内气功夫有一定基础之后,否则,过早地频频与“天、地之气”相接——采气,反而会对功夫有害。
第一式 舒指拔长
动作:意在少商穴,以少商穴力量带动拇指缓慢地向前方翘起,其余四指自然弯曲不动;至一定程度后,放松,还原。重复三次。注意少商穴的感觉。
注意点:1.意守少商穴并非死板地想着其具体位置,初练功夫时只需意守少商周围的区域即可。待练至一定程度,少商穴打开有气感反应后,即会感知少商穴在哪儿。
2.翘拇指动作要在意守少商一会儿后再做,这样有利于打开少商穴;拇指上翘是以少商穴带动,而不是以“力”上翘,动作要缓慢悠闲,有晴空中“白云悠悠”的韵味,切忌刚猛的运动。补、泻的要义也在里面了。
第二式 提掌抱球
动作:接第一式,拇指再次上翘,少商穴似有线牵引上提,顺势带动两掌、时向前、上呈弧形提至胸前,约与中丹田(心窝与脐的中间区域)相平,两掌心相对,相距略窄于肩,拇指用气劲微翘,其余四指自然伸直并拢,意守少商、劳宫两穴,注意体会两手间的感觉。(见图2)
注意点:1.两掌前起时,要以意催气,气至少商而带动两掌、肘前起,勿用拙力。
2.两掌抬起后的高度不要超过擅中穴。掌前起,肘随之,但要以掌带肘。
3.上肢侧面在动作完成后大小臂呈V形,该式只作一次。
气功反应: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后,两掌抬起时会有一种轻飘的感觉,好象有东西托起似的。有的人则感到非常沉重,连胳膊都抬不起。再继续练,随着两掌的上提,身体两侧会有气随之上升,至腹中、三焦,胆经气机随之调畅,抱球的感觉很明显。再进一步观两手间的“球”,会观到“光色”,两手掌中间也会有一些特殊的反应,对全身经气的调整也比较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