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刘曙光:如何写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刘曙光,《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常务副主编、编审、哲学博士。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执行秘书长,北京市高教学会社会科学学报研究会副理事长。2014年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为“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来源:《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从学术期刊编辑的视角看,论文的写作应在选题、作者简介、摘要、参考文献和语言等方面狠下工夫。作者对要投稿的学术期刊应有一定的了解,克服盲目性,增强针对性。选题不仅要有创新,而且要大小适中,既不要凑热闹,也不要刻意报冷门,更不要功利性太强。参考文献应规范、真实、准确,既体现对别人劳动成果的尊重,也要体现作者治学态度的诚实、严谨;既要注明出处,又不能变相抄袭、剽窃。论文写作应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要生动、简洁,不能把简单的事情说复杂、把谁都明白的道理弄得不明白。

撰写学术论文这对于从事学术研究的专家、学者几乎成了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成了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他们有着十分丰富的经验。

不过,这里我想从一个学术期刊编辑的视角,来谈谈学术论文的写作问题。还是从学术期刊编辑如何审稿谈起。对于作者来稿,现在很多的学术期刊编辑部都有这样一条免责申明或者说「霸王条款」:「来稿3个月内未收到本刊的用稿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来稿一般不退,请作者自留底稿;也不奉告评审意见,敬请海涵」这样的申明,确实对作者的劳动不够尊重,而且,经常有一些作者来人、来函、来电咨询。因此,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规定:对于作者来稿,不管录用与否,一般在三个月之内给与回复。这样一来,编辑的审稿任务就很重。时不时就会有一大摞稿件要处理。那么,学术编辑是怎样处理这些来稿的呢?

我可以说,在审稿的时候,很少有编辑会对每一篇文章从头看到尾的。编辑看文章的顺序大致是:题目,作者,摘要,开头和结尾,参考文献。如果觉得哪篇文章有价值,才会认真地从头至尾看一遍。我这样说,好像是对作者的不尊敬。也有的作者可能会提出疑问:辛辛苦苦写一篇文章,编辑怎么能不好好看一遍呢?这也太不尊重人了吧?其实,这里不存在编辑不尊重作者的问题,而是要看有没有「从头看到尾」的必要。为了提高学术论文写作的质量,为了增强论文写作的规范性,为了提高投稿的「命中率」,作者应该特别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题目

学术期刊编辑拿到文章的时候,最先看的当然是文章题目。有相当一部分稿件就是因为题目不妥而落选的。按照『尔雅释言』的解释,「题」就是「额」,「目」就是「眼睛」。也就是说,标题之于一篇论文,就像额头、眼睛之于人。好的标题确实能起到画龙点睛、先声夺人的作用。不仅学术期刊审稿看重题目,读者、各种各样的基金项目评审也是一样,有的项目入围以后,最终还是会因为题目不妥而落选。

1. 标题一定要生动、新颖、简洁标题

一般不用一个完整的句子,而应当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一般不能超过 20 个字。标题不能平淡无奇,不能是空话、套话、口号,等等,这样大而不当。

不同层级的标题不能相同。有的文章一级标题和二级标题、二级标题和三级标题完全一样,这是应该避免的。在来稿中经常发现这样的问题,往往是编辑帮忙改正。

有的文章写得不错,拟的标题却很平淡,所以,很多文章的标题是被编辑改过的,编辑也经常给文章改标题。有的作者喜欢用副标题。我认为,副标题的作用应该是这样的:为了调整论文的研究角度。如,张映芹:『「民生本位」时代的财政公共性-基于公共福利价值目标视角的分析』;限制论文的研究范围。如,厉以宁:『思想解放、理论创新、经济改革-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突出论文的研究重点。如,陈来:『马王堆帛书(易传)的政治思想-以缪和昭力二篇为中心』。要注意的是副标题的范围要比正题窄,而不能比正题范围宽。

北京大学有位教授在『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刊发过几篇文章,有些文章题目被编辑改过,他说:编辑很了不起,是他的「一字之师」,标题一改就画龙点睛,让人不得不佩服。

2. 文章选题一定要与所投刊物的办刊宗旨、定位、风格一致

首先,每一个学术期刊都有它的办刊宗旨、定位、个性、特色,没有个性和特色的刊物是没有生命力的。现在刊物特别是综合性学术期刊的最大毛病就是没有特色,千刊一面。办刊最忌讳的就是大综合,面面俱到。这是学术期刊编辑办刊的自觉性。以『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为例,就是突出文、史、哲,兼顾政、经、法,一般不发教育学方面文章。

如果一家刊物的定位是学术类刊物,而你投给它的是工作指导性或娱乐性文章,或者是诗歌、散文、小说,那编辑看一看题目就用不着再往下看了。再如,山东大学主办的『文史哲』,它的定位为「文史哲」,你给他投的经济学、法学稿件,那他的编辑看看标题就完全可以决定不予录用,当然也不用再往下看了。

所以,作者在投稿时,一定要提高投稿的自觉性。最好先找要投稿的刊物翻一翻,了解它开设有哪些栏目,是否刊发自己所投这类稿件。或者从网上进入该刊物的网页,现在一般刊物都有自己的网页,可以看看「稿约」或「投稿须知」。如果不发这类文章,而去投稿,岂不是浪费时间?

其次,期刊分专业性学术刊物和综合性学术刊物。它们的读者定位是不同的。一般来说,综合性学术刊物要求选题宏观一些,不太欢迎有过于繁琐的数学计算、过于明细的图表公式的文章;而专业性学术期刊,选题可以专深一些。这样,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第三,不要一稿多投,也不要一投多稿。投稿在发送电子邮件的同时,最好邮寄上纸质文本。因为现在垃圾邮件非常多,各种各样的广告充斥了邮箱。计算机病毒也很厉害,各学术期刊编辑部的公用邮箱可能会陷入瘫痪状态。如果你不寄送纸样文本,编辑部可能就收不到你的稿件。有的作者通过网络投稿,同一篇稿件,在发电子邮件的时候,抄送给好几家刊物,这是对刊物不尊重的表现。2008 年 10 月 15 日,第 7 届全国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高层论坛在武汉召开,50 家学术期刊在会上通过的『关于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的联合声明』。『声明』第四款规定,凡被发现有任何一种学术不端行为者(包括一稿多投、抄袭剽窃、重复发表、虚假注释、不实参考文献),签署本声明的学术期刊将在1 0 年之内拒发其任何文章,以示惩戒。

一投多稿的现象也是较多的。有的作者可能是做什么课题,课题完成后,可能会有一组文章,少则两篇,多则四五篇。有的作者也就一股脑塞给一家刊物。编辑收到这样的稿件会反感,会觉得你在粗制滥造,或者作者不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要知道,一种学术刊物一年一般不会刊发同一作者两篇文章。一次投多篇文章并不会增加「命中率」。

3. 选题大小要适中,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选一个大题目,只可能是大题小做或大题大做

大题大做不是学术期刊上一篇论文的容量所能承载的,可能要做成一篇博士论文或写成一部书。如果大题大做还非得要做成学术期刊论文,那就只能是天马行空,面面俱到,面面不深。如果大题小做,则只能是蜻蜓点水,泛泛而谈,也会缺乏深度。

现在令学术期刊编辑头疼的是,很多作者选题太小。题目太小,小题大做,涉猎面不宽,没有普遍意义,价值不大。有的学科,如,文史哲,选题都比较小。相当大数量的投稿不被录用主要原因在于选题太小。

4. 选题不要凑热闹,也不要报冷门

首先,热闹的选题,写文章的人多,可供参考的材料多,但创新的空间较小。如果没有新意、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就不要跟风,不要人云亦云,不要七拼八凑,不要低水平重复。

其次,每一学术期刊都希望自己刊物发表的论文有良好的社会反响。现在学术评价、学术期刊评价都比较强调引用率和转摘率,故太冷门的选题,一般刊物都不愿意发表。

5. 选题不要功利性太强

论文是学者做学问连续性与阶段性统一的结果,与此相联系,选题也应该是短期与长期的统一。不能学风浮躁,不要急功近利,不要为了写文章而写文章,不要为了课题结项、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科研绩效考核、学位答辩而去凑数。现在社会,除了「学而优则仕」外,还有「仕而优则学」、「富而优则学」,有的人发表文章,就是为了名利双收,附庸风雅,就是要做「学者型官员」、「学者型企业家」,给自己的人生再增添一道所谓美丽的光环。

选题要依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兴趣、爱好。很多大学者往往都是从一个问题(譬如博士论文的选题或者课题)深入下去的,一个选题往往是以后甚至一辈子学术研究的生长点。科研不要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这样,形成不了自己的相对固定研究领域和研究特长。有的作者喜欢选热门的、比较短期话题,写一篇文章,这个问题就没有再研究的必要和可能了,就不得不放弃,长此以往,一辈子也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领地」。有一些高校教师之所以一辈子没有大的建树,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现在一些年轻的学人思想活跃,喜欢在学术领域中搞「圈地运动」,也反对这种抢占山头的做法。

6. 选题要有新意

评价学术论文的标准最根本的就是要看创新程度。选题应尽量选取前人和别人没有研究和涉猎过的课题,也就是说,选题要有创新性。当然也可以旧题新做、旧话新说,这也是一种创新。现在是信息化时代,只要进入中国学术期刊网,输入关键词检索,相关问题的文章就都可以看到。研究者可以利用它,学术期刊编辑更是经常查询。研究者利用它是收集资料,编辑利用它是看投稿是否有新意,是否抄袭。只要一查询,就会一目了然、心中有数。如果选题没有创新性,只是旧题旧做、旧话旧说,低水平重复,那就只能是学术垃圾。

学术的创新大体由高到低主要有这样几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理论层面的创新,必须有「原创性」,甚至是填补空白的。要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继续开拓前进。这就是张载所说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冯友兰提出,要接着讲,而不是要从头讲、重复讲。

第二个层次是方法层面的创新,是否提出了新的研究方法。

第三,材料层面的创新。可以是补充性的材料,为老观点提供新材料;可以是得出新结论的材料,如考古发现的新材料,因新材料提出新观点;当然,也可以是从老材料得出新观点,重新诠释重新解读。

第四,理论应用层面的创新。这种应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削足适履,张冠李戴。更不要用国外的(经济学、社会学、哲学)理论来批评、指责中国社会现实。

不同级别的刊物对论文创新性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越好的刊物对创新的要求越高。一篇文章创新性有多大,作者心中最有数。在投稿时,就要有针对性。根据文章的创新性大小即文章质量高低选择适当的刊物。

二、关于作者

学术期刊编辑在审稿时当然看作者,包括作者的学历、学术背景、研究专长等。作者在投稿时应当提供的信息一般包括:姓名,性别,民族(汉族可以省略),工作单位,职称,研究专长。稿件上应该注明详细的联系方式,包括: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电话(最好留上手机),电子邮箱等。

看作者并不是说讲资历。作者背景毫无疑问可以在编辑审稿时,帮助编辑判定论文水平的高低。给学报投稿的有大学教师、科研机构研究人员,有中学教师,有大学本科生、研究生,有政府部门干部或离退休干部,还有工人、农民。

这并不是说谁就不能写学术论文。但是,应当承认,一般情况下,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方面的教育和训练,写出来的东西难免就有时会出现偏颇。如果所投稿件是作者承担的科研基金项目,请注明项目名称和项目编号。

三、关于参考文献

学术研究往往是以已有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因此,引用别人的思想观点或论据是极为寻常的事情,但是,论文一定要注明引文的出处。一方面,这体现了对他人研究成果的尊重,体现了自己治学态度的诚实、严谨和规范,另一方面,也便于论文评审人和读者了解相关材料的来源,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参考。可以说,参考文献在学术研究中是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对于学术期刊编辑来说,可以通过文中或文末的参考文献,了解作者的学术视野,了解作者参看了哪些已有的研究成果;可以通过参考文献的出版时间,了解作者对新的材料熟悉的情况。负责任的编辑甚至会查看相关的参考文献。

严格地说,没有任何参考文献的论文不能算一篇规范的学术论文,一篇学术论文的参考文献一般不能少于 4 个。不注明任何出处的引用当然是一种抄袭、剽窃,那么,注明出处的是不是就不算抄袭、剽窃呢?这也还要具体分析。引用要适度,不能大段大段地引用。有的一万左右的论文,引文竟达三千多字;一成五千字的文章,引用竟达七千字。

如果说文史类文章容易在引文长度上失去节制,那么经济类、社会学方面的文章往往在参考文献数量上上失去平衡。有的学者一篇文章中参考文献竞达 160 多个。投稿中,很多的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都有四五十个。一般来说,参考文献的列举,既不要遗漏重要的文献,也不要过多罗列不直接相关的文献。当然,不好说以多少为宜,有的文章可多一些(如综述性论文),有的文章可少一些(如创新性论文),但不要给人有「失重」之感。

有的作者喜欢在当页脚注中对正文进行材料、观点的补充,这原本无可厚非,但也要注意篇幅要适中。有的文章长度在 1.5 万字左右,这种注释竟然多达 7 千多字。文章写完之后,一定要认真核对引文和材料,特别是转引来的东西,特别是经典作家的著作。照抄别人引用错误的引文,就会以讹传讹,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别人也会对你治学的严谨性表示怀疑。有的文章引文错误百出,让编辑大为恼火。

参考文献要真实,不要胡乱写上几个敷衍了事。

参考文献可采用两种方式:顺序编码制和著者一出版年制。不管按哪一种方式,著录项要齐全。经典著作要采用人民出版社最新版本,不要沿用旧版本。因为旧版本有错误。如『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选集』用 1995 年版,『列宁全集』用 1984 年以后版本,『毛泽东选集』用 1991 年版,『邓小平文选』(一、二卷)用 1994 年版等等。

四、关于语言

「言而无文,行之不远」,论文写作,语言很重要。要生动、简练、鲜明、准确,要字斟句酌。清儒郑板桥有一名句「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很值得玩味。当然,每个作者都有自己的写作风格,不能强求一律,但是,一定要符合中文写作习惯,不能半文言半白话,不能半中文半洋文,晦涩难懂,不堪卒读。

写文章一定要深入浅出。有些知名学者,写文章、写书,都和讲课一样,能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即使是非专业的读者,也完全能看懂,很有吸引力和可读性。有人把学问分为四个层次:深入浅出好学问,深入深出深学问,浅入浅出没学问,浅人深出假学问。现在有些学者写文章,说得不客气,就是把简单的问题说复杂、把复杂的问题说糊涂、用谁都听不懂的语言来讲谁都明白的道理。

有一些学者在国外呆的时间很长,虽然很有思想,中文表达却很成问题。他们写文章很喜欢用很长的从句,一句完整的话总喜欢用好几个逗号分开。

写文章要尽量减少错别字。消灭错别字是不切实际的,谁也不敢说他的文章中没有错别字。特别是现在用电脑写文章,有的人用的拼音输入法,产生错别的几率就更高了。但文章写完之后,应该认真校对两遍再投稿。错别字太多,难免会让评阅人反感。

学术论文写作,实质上是一种艰苦的理论知识创造过程。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就像鲁迅先生所说的,「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血。」这里,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必须多读书,多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出好成果。

(0)

相关推荐

  • 论文故事 | 综述论文写作略说

    ISSN 1005-3425 CN42-1348/F 双月刊 本次为大家带来的是<经济评论>2021年第2期的第9篇论文<经常账户研究的百年回顾:均衡.暂时失衡与持续失衡>,作 ...

  • 博士论文发表什么期刊符合要求

    博士是一个很高的学历,很多热衷于研究事业的高材生都会申请博士学位.当然,这也需要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和业绩成果才能顺利领取学位证书.那么博士论文发表什么期刊符合要求呢?相对来说,博士的科研水平都很高,所以 ...

  • 论文可以写重复的话吗

    论文可以写重复的话吗?重复在论文发表中并不是绝对禁止的,写作学术论文难免会引用到一些专家学者或者同行前辈的文献,这些都算是一种重复,这类引用可以让我们的文章看起来更加有说服力,也更加科学严谨,所以适度 ...

  • 学术论文写作入门

    前面我们已经分享了小说和非虚构写作等类型的写作建议,今天在这些博客内容的基础上,继续分享学术场景下,如何写作学术论文. 需要强调的是,虽然主要探讨学术论文写作,但是这些建议也在很大程度上适合于其他垂直 ...

  • 怎么算正式期刊公开发表

    怎么算正式期刊公开发表?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将问题拆开来看,第一个关键点就是正式期刊,第二个关键点就是公开发表,这两点是论文发表的关键,下面我们详细来了解. 正式期刊是论文发表的基础,只有发表在正式期刊上 ...

  • 【第241期】深诗微讯 | 刘红艳老师任职本刊常务副主编

    红 艳 刘红艳,中学一级教师,深圳市诗词学会会员,中国对联研究院研究员,从事诗词楹联创作多年,先后有百余作品在全国各类赛事中获奖,并有部分诗词.对联和双百人物小传等作品,发表在<人民日报> ...

  • 中国诗歌报山东工作室常务副主编李美英携全体编辑给大家拜年了!

    安静写诗,繁荣中诗 --中国诗歌报山东工作室常务副主编李美英 大家好! 值此新春佳节之际,我代表中国诗歌报山东工作室全体编辑,向中诗报的全体诗友们,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问候辛苦的全体编辑人员, ...

  • 清华大学刘洋:如何撰写高质量论文?

    报告:刘   洋   |   撰文:张   虎 本文转载自:智源社区 导读 在2021年6月2日下午举办的青源学术年会论坛上,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智能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刘洋老师就如何撰写高质量科技论文 ...

  • 工程院院士任职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真正的巾帼英雄!点赞

    她是巾帼英雄,工程院院士!如今担任北大常务副校长! 北京大学,简称"北大",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是中国近现代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为九校联盟.亚洲大学联盟等联盟成员,位列& ...

  • 刘石加入大北农担任常务副总裁!

    农财君独家获悉,知名种业专家刘石加盟大北农集团,任常务副总裁兼作物科技产业总裁. 刘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北农集团是一家有理想,有情怀的高科技企业,非常高兴能够加入大北农集团并回归种业." ...

  • 刘存发常务副理事长诗词专刊第一辑咏梅兰竹菊词二十四首《四院诗友风采》

    中国楹联学会野草诗社第四院 四院诗友风采 沁园春·咏梅 残雪中天,半院霜阴,满目落晖.望银光一抹,孤寒久伴,流霞万朵,绮梦相随.雪岸寻芳,冰池掠胜,踏遍孤山探玉妃.扶藜杖,过溪桥远眺,自得开眉. 岑林 ...

  • 内刊主编谈 | 《梵净山》主编刘照进:文学内刊的责任和胸襟

    " 刘照进,土家族,1969年出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十三届高研班学员.在<人民文学><民族文学><散文><山花><散文选刊 ...

  • 【全球华人文学社】常务副社长.知名键笔作家:流石||新诗《 独白六首》敬请欣赏(第16期)

     独白(六首) 作者:流石 1 出门和进门 只有影子跟着 一前一后 随你同行 一缕阳光 走到屋子的空处 升温一杯茶 2 屋子倒立 与你成像 山在其中 树在其中 花在其中 还有所有的事物 都在其中 3 ...

  • 著作副主编的名字能不能在网上查到

    著作副主编的名字在网上能查到吗?不能.一本著作有副主编,就有主编.主编常见的有3个,而副主编排名在主编之后不在前三,但CIP数据只允许登记前三作者,导致著作副主编的名字在网上不能查到. 首先,著作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