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传承两点依据,看少林《易筋经》由繁至简的演变过程
在金庸武侠中,《易筋经》称得上是少林一派武学,乃至中原武林中至高无上的内功宝典。《天龙》中,慕容博曾说只要把《易筋经》练通,任何平庸的武功到手都能化腐朽为神奇。《倚天》中说“九阳神功”与少林派内功练到最高境界,难分高下,说的也应是指《易筋经》而言。然而少林有此神功,“倚天时期”的少林却并未借这门内功宝典实现武学的复兴,而到了后世的《笑傲江湖》和《鹿鼎记》中,却又有像方证、令狐冲和澄观等人,练成了这门神功,这又是为何呢?羽菱君个人认为,这是因为《易筋经》在少林的传承,其实经历了一个由繁至简的变化过程。
一.《易筋经》在创出很长一段时间后,并未发挥出其武上的影响作用。
少林的《易筋经》乃是达摩老祖所创,不过作为武学至高无上的宝典,在其诞生之后,却并没有马上得到应用,去影响少林武学,发挥其促进武学发展的作用。这是因为这部宝典,是在达摩祖师圆寂之后,才被慧可大师所发现,而慧可大师从其发现这部典籍之后,到将这部宝典理解通透并汉译传回少林,又经历了一段相当长的时间。但即便是传回少林之后,能从这部宝典中练成神功的僧侣,也少之又少,这便使这部宝典,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当年慧可得到这部经文之后,因为他自己并不通武学之理,难以自晓,于是遍访名师求解其中奥妙。但慧可大师在当时已是得道的高僧,世上佛门智慧在他之上的大德更加是寻,因此经历二十年,终是不得而解。后来慧可大师在峨嵋山遇到来自天竺的梵僧般剌密谛,两位高僧在峨嵋金顶就《易筋经》相互启发,经七七四十九天,终于豁然贯通。但般剌密谛所启发的仅是禅宗的佛学,于《易筋经》武功上的奥秘,两人尚不能领会通晓。
再经十二年后,慧可在长安偶遇了精通武学之理的李靖,两人谈论了三天三夜,终于将《易筋经》中的武学奥秘尽数领悟。从理论上来说,李靖应是达摩祖师之后第一个从《易筋经》受益,并应用到武功实践的人。自此《易筋经》的武学修习法要,也应有可能从梵文得到汉译,并由慧可大师整理后,与达摩祖师所书的原版一起传回少林,成为少林的传世典籍。
倘若根据新修版《天龙八部》中的设定,那少林中典藏的《易筋经》就应有三个版本。第一个版本是达摩祖师所著的梵文原著版,第二个便是慧可大师和李靖整理而成的汉译版,第三个就是与《神足经》两经一书的梵文抄录版。第三版后来被阿朱偷出,交给萧峰送还少林却不慎遗失,游坦之因之练到隐藏在《易筋经》经文中的《神足经》,并与千年冰蚕相辅,以“冰蚕毒掌”成为绝世高手,但后来这版经书也给他毁掉了。此后少林流传下来的就只有梵文原著版和汉译版。
只是这《易筋经》便是传回少林,能从这部宝典中练成神功,武学受益的僧侣也是少之又少。新版《天龙八部》小说中虽将须堪破“人相、我相”的设定,改成梵文版《神足经》,但无论是新版小说还是老版小说,都保留了过去数百年,少林高僧修习《易筋经》,往往一无所得的说法。
少林寺过去数百年来,修习《易筋经》的高僧着实不少,但穷年累月地用功,往往一无所得,于是众僧以为此经并无灵效。当日为阿朱偷盗了去,寺中众高僧虽然恚怒,却也不当一件大事。新修版《天龙八部·第二十九章》
只说上代的高僧识得梵文,依经书上的梵文经句指点,而练成“易筋经神功”,但这上代究竟是哪一代,也无从可考。
少林上代高僧按照书上梵文显字练成易筋经神功,却与隐字所载的神足经全无干系。新修版《天龙八部·第二十九章》
根据上代高僧依梵文版经书练就“易筋经神功”的这个说法,则可看出,当年的慧可大师和李靖或许并无将此经书汉译,亦或是历代高僧都以修习原版为主。但无论是修习哪个版本,从达摩祖师创此神功,到“天龙时期”的这数百年里,能练成“易筋经神功”的人是寥寥无几的。“天龙时期”,老版小说中的设定,尚有一百多年前的一位疯僧、游坦之和扫地僧也疑似练有所成,但新版小说中这一切,已全部被删改。
二.历来练成者少,凸显出《易筋经》修习法门的不易,修习的条件太难。
之所以练成者少,综合起来总结出的一点,就是《易筋经》的修习法门十分不易,不但需参透经书上的禅宗佛学,更需精通武理,才能领悟经中的武学奥秘。这亦是扫地僧所言的“武学障”,少林每一门武功都须相对应的佛法,去化解其中所携带的戾气,不然强行修习,只会走火入魔,深受其害。因此,“天龙时期”大抵就只有扫地僧,才练成了这至高无上的神功。
在“天龙时期”之后数百年,经历“射雕系列时期”的少林,虽然藏有此神功宝典,却依旧难有高僧在《易筋经》的武功上受益,去巩固和光大少林门庭。期间少林因“火工头陀事件”,武学一道甚至曾出现了七八十年的中衰,但最终引领少林武学出现复兴的仍然不是《易筋经》,而是无色禅师带回的不全版《九阳真经》。
由此可见,在这段时期里,寺中高僧修习《易筋经》,始终得不到正确的修习法门,最根本的原因,应当还是不能参透经中的禅理,领悟不到经中阐述的武理,将两者的秘奥相得映彰,融会贯通。因而便是有少数武学天资过人者,去强行修习,也依旧是一无所得。特别是在禅理上的修为不足,这点从“火工头陀事件”之后,寺中高僧的相互责咎,致使苦慧禅师远走西域,还有张三丰亲带张无忌上少林求医,却被有神僧之称的三空拒之门外等诸事,就足可看出。心胸狭隘,佛法焉有大修为?
也是因练成者少,受研习之害者多,因而少林中对于此经的传授极看重福缘,这就是《笑傲江湖》中方证大师所说的“非其人不传,非有缘不传”。怕的就是无福缘者,研习这门上乘武学之后,沉迷其中,于参禅的正业有所荒废,更会引起走火而深受其害。这也是方证能修习,而他的师弟方生却得不到传授的原因。
方证又道:“只因这《易筋经》具如斯威力,是以数百年来非其人不传,非有缘不传,纵然是本派出类拔萃的弟子,如无福缘,也不获传授。便如方生师弟,他武功既高,持戒亦复精严,乃是本寺了不起的人物,却未获上代师父传授此经。”新修版《笑傲江湖·第十八回》
《易筋经》就只随少林万千武学典籍和经籍,一起珍藏在了藏经阁之中,发挥不到其武功上的作用。但“倚天时期”之后,少林在对《易筋经》的修习中却取得了新的突破,让这门神功的武学作用得到了发挥。但这里面,《易筋经》应当经历了一个由繁至简的演化过程。
三.《易筋经》应有经历过简化的演变,因而后世才续有练成这门神功的人出现。
羽菱君个人认为,后世《笑傲江湖》和《鹿鼎记》中,少林高僧修习的《易筋经》,已非原来的版本,而是经过一位在原版经书上练成这门神功的高僧,进行稀释、过滤和简化之后的精简版。这位高僧,有可能就是处于《倚天》到《笑傲江湖》之间的空格期,方证大师口中的上代师父,也有可能就是得到修习《易筋经》的福缘,练成这门神功的方证大师。而羽菱君认为《易筋经》出现简化版,主要有两个依据。
第一个依据,是方证大师传给令狐冲的神功心法,明显过于精短,而且令狐冲未必能在禅理上有大的修为。
方证大师传给令狐冲的《易筋经》内功心法,小说是说得很清楚,前后只有一千余字,而且不懂内功之道的令狐冲,在方证的指点下,慢慢领悟,三年之后,不但将他体内异种真气化解殆尽,更是神功有成,受益匪浅。假如真的这么简单,那么少林此前近千年,无数武学和佛法的修为,皆在令狐冲之上的高僧,就太过冤枉了。
其实令狐冲所练的心法之短,就已能说明这是通过简化而来的。一部《易筋经》真的就只有千字吗?要知与之境界相同的《九阳真经》,其经文要法就足有四卷之多,而像“独孤九剑”这般高深的剑法,其总决也有三千余字,像《易筋经》这么至高无上,囊括一切武学要旨的宝典,又岂仅千余字呢?最大的可能就是这千余字是经过滤和精简而来的。
当下方证将口诀一句句地缓缓念了出来,令狐冲用心记诵。这口诀也不甚长,前后只一千余字。方证一遍念毕,要令狐冲心中暗记,过了一会,又念了一遍。前后一共念了五次,令狐冲从头背诵,记忆无误。新修版《笑傲江湖·第十八回》
第二个依据,是练了这门神功的澄观,内力修为方面却非十分的深厚,且明显不止他一人练成。
澄观在跟韦小宝展现他的“一指禅”时,曾对《易筋经》有过讲述,说是这门神功乃修习“一指禅”的基础。也就是说,练成“一指禅”的澄观,是已练成了“易筋经神功”。不过他也说,就练成练成“一指禅”的速度而言,千余年来,他在少林能名列第三,但内力的修为平平,就“一指禅”的指力而言,排名七十开外。澄观这话虽是谦称,但从他与九难内力的对比,他的内力明显就在九难之下,他的这等功力,与号称神功的《易筋经》已太不相匹配,要知道他的武龄比九难要长的多。
澄观甚是得意,道:“以四十二年而练成一指禅,本派千余年来,老衲名列第三。”顿了一顿,又道:“不过老衲的内力修为平平,若以指力而论,恐怕排名在七十名以下。”说到这里,又不禁沮丧。新修版《鹿鼎记·第二十二回》
而且以澄观的话来说,这时期的少林修习《易筋经》,已再无讲究福缘,基本练“般若掌”等基础武功,有内外功根柢的人,皆可修习《易筋经》。这无疑又是在说明修习《易筋经》的难度,已经大大降低,《易筋经》必有经历过简化。这时期少林高僧所练的《易筋经》,应就是与当年令狐冲所练的一样,都是精简版的功法。不然当年的“前倚天时期”,少林的武学复兴就不须等《九阳真经》的现身了。
所以说,《易筋经》在少林的传承,必然有经历过一个由繁至简的变化过程。简化后的《易筋经》,修习法门难度大大降低,对禅理的修为要求也不甚太高,但也是这样的简化,其威力已远远不如原版,就仅是修练内功的增益功法而已,难有盖世神功之称。也只有存在这样的演变,才能说明千余年来,在佛法和武学上修为更高的先贤,却未能练之有成,而像令狐冲等人却也可修习出有成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