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松江仓城,曾经兴旺的米业粮仓,曾经繁忙的漕粮重地
从醉白池出来就往那个什么 华亭 老街去,话说了,什么叫 华亭 老街。老亭老街这名字在 上海 可是 大名 鼎鼎了。很多地方都在用。改革开放初期。个体经营刚开始。 上海 就有个 华亭 路,那是很有名气。当时有北有秀水街,南有 华亭 路之说。那是引导当时 中国 最潮流的源头。。。话扯远了,说说这华亭 。。。 华亭 是 松江 的前身。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 华亭 县为 华亭 府,领 华亭 县( 上海 市松江 区)。一年后, 华亭 府改名 松江 府。 松江 名称以境内有吴 松江 得名。
唐天宝十年(公元751年),设置 华亭 县, 上海 地区开始有了属于自己的独立的县治,也可以说 上海的母体从这时期开始出现于华夏版图上。
1958年, 松江 划归 上海 市。1998年2月, 松江 撤县设区,也就是说,古时所称的 华亭 即今天 上海市 松江 区。而在 上海 近代开埠之前, 松江 一直是 上海 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由于历史悠久,文脉渊远, 松江 被称为“ 上海 之根”。就是说先有 松江 府再有 上海 县。
松江 府是 中国 元代设立的地区行政建制区,是 上海 历史文化之根,有“先有 松江 府,后有 上海 滩”之说。 松江 府地区最早出现的城池大概是南 武城 。据《汉书·地理志》和《越绝书》记载,相传春秋末吴王阖闾始筑南 武城 ,也称“邬城”、“鸿城”,其位置大约在今闵行区纪王镇西南。 松江 府地区曾先后隶属吴郡(治 苏州 )、秀州(今 嘉兴 )、南直隶、 江苏 省、 上海 市。 松江 府的地域在今 上海 苏州 河以南地区。 松江 府的府治(衙门)在今 上海 市 松江 区 中山 街道 松江 二中附近。
从醉白池出来导航往前走看到了 西林 禅寺,
还有 西林 塔。
西林 禅寺。门口看看。。。一路还看到了程十发艺术馆。还有个清真寺。这都不是我想看的。用导航找那个 华亭 老街。一直走到了一处新修的仿古建筑处,然后说是你已到达目的地。。。然后我一看是条断头路。。。然后我绕了出来。。。然后我发现这 华亭 老街就是在历史上,传说中的 华亭 那个地方修了一些仿古建筑。这“老街”也是花里胡哨,挺热闹。吃喝玩乐啥都有。。。
华亭 “老街”真宽阔。。。
华亭 “老街”的建筑真宏伟。。。
丝毫没有感觉。怎么都感觉与想象中的古街差了那么一点,少了感觉多了XX。。。用导航继续去找那个仓桥。找那个去仓桥的公交车转了一圈找不到。换个方案。。。坐车下车。一路上发现有不少老宅,但是我还是想先去看看那个仓桥。令人失望的是。导航毕竟是导航有时候也会犯糊涂的,导航不停的叫着,你已偏离方向,可是我怎么走。都走不到我要去的地方。最后放弃。然后步行几公里。往回走,去找我在车上看到的老宅。这一走发现了新大陆。烈日下,阳光火辣。丝毫挡不住我去寻找的动力。原来这是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这说到仓城厉害了。这仓城可是在历史上是 松江 府这一片最繁华的地方了。(那时的 上海 还不知在哪呢?)
再说一下 松江 仓城, 松江 仓城为 松江 和仓城两个词组成的复合词,是一个历史地理名称。历史上 松江 是 松江 府,仓城为地域名,来源于当地是明清两代 松江 府的最大漕粮仓储地和漕运始发地。古代的 松江 仓城在今天的 上海 市 松江 区 中山 西路一带,这里仍有使用仓城名称的习惯,
据嘉庆 松江 府志载, 永丰 古街区(今 松江 区 中山 西路老街一带),明清两代皆有仓城之称。从明朝起,仓城为漕粮重地,是 松江 府最大漕粮(税粮)仓储地和漕运始发地,城筑四门,米业兴旺。市河两岸,宅第、商铺鳞次栉比。漕粮启运时,漕舟云集,水运繁忙,江淮卫、兴武卫、镇海卫各漕帮数以百计船只至仓城市河排开,装载起运之场面蔚为壮观。史载至清代中期, 松江 府征漕粮41万7千3百余石,半数以上贮于仓城。明代 松江 ,有“苏松税赋半天下”之说。
再说一下,为啥一座城又叫 松江 ,又叫仓城,仓城位于 松江 古城十里长街西隅,因境内建有明代漕运粮仓而得名,这里是明清两代 松江 府。最大漕粮仓储地和漕运始发地。当时 松江 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粮仓”之一,而这仓,就是仓城。起初,有仓并无城,后因倭寇盗贼侵扰不断,于是修筑仓城。城筑四门,城墙高耸,城内米业兴旺,仓廒成片,巷道纵横,市河两岸,宅第、商铺鳞次栉比,成为 松江 府城西部的一座子城。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内现存明、清和民国时期古建筑共计128处,有颐园、杜氏雕花楼、费骅宅、葆素堂、杜氏宗祠和赵氏宅等历史建筑和大量保存较好的民居建筑,跨市河有云间第一桥、秀野桥为首的三秀桥和大仓桥等。我没有白白的吃苦晒太阳,我走对地方了。
先看到了灌顶禅院。这是一座明代古建筑原名“水次仓关帝庙”,据传此庙初建于明天启二年(1622),这是所有负责漕运的官兵民夫们在 松江 仓城这个漕运起始地,祈祷此行北上漕运顺利平安抵达的心灵福地。该庙初建时香火旺盛,后随着大运 河北 方段淤塞,清朝起漕粮改由海上赴京等因素, 松江 仓城地区的粮食储存和转运作用不断削弱乃至废弃,香客减少,水次仓关帝庙的历史也因年久失修而被尘封于此。幸好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2007—2011年), 松江 当地信众提供了这一历史建筑的线索,再加之周边大仓桥的屹立,因此, 松江 区政府投资将水次仓关帝庙予以保持原貌的翻建整修,至2014年8月18日重新对外开放。
在大仓桥旁还有一座孟姜亭“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吧,据说,孟姜女 松江 人,在孟姜女北行的过程中行至大仓桥,天色已晚,便歇于河畔一青石之上,蚊虫不扰其睡梦游思,自此,该石成当地百姓纳凉之胜地。取名“孟姜女坐石”。后来就形成了这座“孟姜亭”。。。联上写有,青石有情怜弱女,寒衣无处觅离魂。后面还有一句,万里奔波殉夫节,一声恸哭倒长城。。。孟姜女的据说。。。传说很多。。。就当作一个美好的传说故事就行了。
大仓桥。
大仓桥旁都是老宅。
上桥的青石板路,很有沧桑感,
大名 鼎鼎的大仓桥,位于 中山 西路。明代天启年间(1621~1627年)重建。原名 永丰 桥,桥额刻“重建 永丰 桥”五字。因桥南有 松江 府粮仓水次西仓,故俗称大仓桥、西仓桥。南北走向,跨老市河。全长50米,宽5米,高8米。五拱不等跨,中拱最高,依次递减,纵联分节并列起券。青石砌筑桥身,青石护栏,花岗石石级。
大仓桥修缮碑记,字也看不清了。
大仓桥两边上桥处,青石板的残缺,磨得光亮的阶梯。。。
。。。
在大仓桥上。。。河边的老房。
老宅。仓城,大仓桥。。。附近仓城元代开始繁华,明代达到鼎盛,形成“东到华 阳西 跨塘”的十里街市。市 河南 岸为官府粮仓,工商实业家多居秀南街,官宦大家多居 中山 西路北侧。
这是那个灌顶禅寺。
在 中山 西路和 玉树 路路口连接处的民房全部搬空了。应该是要进行改造了。
大仓桥
灌顶禅寺
在 玉树 路路口看到的。老屋很沧桑。全空了。
这就是曾经非常繁华,曾经的粮仓,漕运的集中地。。。仓城,现在的 中山 西路。。。片子里看到的可能是一家旧时著名的当铺。。。修缮一新。这里一直延续着繁荣。。。直到清1843年 上海 开埠后,松江 府地位下降。抗战爆发后几成废墟。但城西商业街,至“xxxxx”前,经济繁荣持续不减。80年代后中山 西路商业街逐渐衰落,仅剩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仍保存相对原始的风貌,为 松江 古城“十里长街”仅存的旧街区。一般看到的古街,古镇都是在相对偏僻或是一处小镇。而在一座现代化的城市里还保存着这么一条有着众多的老屋老宅,老建筑,老桥梁。。。不多见。
善意提醒,以下可能会有很多引起您不适的或是不喜欢的很多片片。喜欢的看看,不喜欢的划过。因为有人曾善意的提醒过我。说是那么多破屋子有什么看头。那么多废墟残屋有啥拍的。。。或是说这些片子太多了。。。我先声明,我不是写游记,不是拍美景,不是写什么好玩的,不是说吃喝玩乐的。。。我也不敢说什么文化什么保护。。。历史在这里,岁月在这里。很多东西随着发展终究会变化,会消失,我想把我能看到的,写下来,拍下来。不希望有多么华丽的词句。多么伤脑筋的构思。留下来就好。若干年后,可能这些东西不在了,消失了。后人能在我这里看到曾经的思念。不用在梦里去寻找。。。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顺着 中山 西路走,一路上都是老宅,其中不乏名人。大部分的房屋都已空置搬空。而且很多沿街的房屋都把门窗封起来了。清代。
这条街的马路是翻建的现代化的。。。而路两边的建筑是历史的,竟保存的这么好。基本都是老宅子。
公交站台与老宅子。
都是有名有姓的宅子,陆氏。清。
也查不到这些人是谁,反正应该是在当时有头有脸的人。前面说了,这一代集中了不是商贾实业家就是达官贵人。陈氏,清代。
好像已经开始在整修。
。。。钱氏
。。。这一路竟然这么多文物保护。清代,陈氏二宅。看来是大户。还有两处宅子。
不仅是老街,老屋,还有很多老树。
二层的木结构除了窗户维修过。其余全部保持着原汁原味。
李氏宅清末民国初。
。。。李氏,清末民初。
。。。门窗都封起来了。
。。。沧桑中仍能看出曾经的气派。
包氏宅,民国。
很漂亮的老屋。
木结构二楼。
屋顶,瓦当,门楼,里面好像是工作场所。
。。。(后街与你谈天说地)_张建营
民国的晚清的。。。
看到一处修缮一新的老屋。
松江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杜氏雕花楼)
这也是文保,杜氏雕花楼。坐落在 中山 西路266号的杜氏雕花楼,为当地名绅杜岭梅的住宅,据杜氏后裔回忆,此楼建造于清代嘉庆年间。1998年该楼被列为 松江 区文物保护单位。四棣三进庭院式建筑,其建筑造型和雕刻艺术均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研究价值,是 松江 地区绝无仅有的古代建筑雕刻之精品。
杜氏雕花楼,建筑,雕 花都 很震撼。漂亮。我就不形容了。形容不了。里面的建筑值得看看。另外还有几个当地的中老年汉子和妇女票友在唱 上海 戏。沪剧。还有些老物件。一个收藏爱好者的收藏物。
清时的或民国的一些老物件。
雕花床
。。。
民国的缝纫机
。。。
。。。
清早期的床
民国的电扇。
还有一些桌椅柜子之类的。。。
雕花楼的建筑。
里面有好几进。。。这雕花楼里的建筑值得一看。
清代建筑。
。。。(后街与你谈天说地)
随处都是老宅。
这么漂亮的古建筑用作一个小理发店。。。
老宅,深巷。。。
沈氏,清末。
。。。一路上基本都是老宅子。有点意思。
木结构
。。。
沿路全是老宅。而且保护的比较好。
看到一条巷子。好像有座桥。
走过去一看,民国的。
还有当时修桥立得碑。年丰人寿桥,位于 松江 区 中山 西路 永丰 小学对面,跨老市河东段。石座水泥桥长20米,宽3.5米。民国19年 松江 当地士绅雷君曜为庆祝母亲八十寿辰而建,(士绅,善事。。。中国 文化的传统,古来有之。感叹!)现仍保持原状。
在桥边的下面看到了这个。
阳光很烈,照出来是黑的。
河边,桥边的老屋。在一些古镇很难看到这么好的,这么真实的,这么原汁原味的古建筑。。。。(后街与你谈天说地)
老屋。
市河,桥上远眺。
老桥也是原汁原味。
水泥混合小石子修的阶梯,已经快要磨平。近九十年的岁月,仍然屹立在这里。不知多少南来北往的过客在上面走过。这桥上也留下了我的足迹。。。
。。。后街与你谈天说地_张建营
。。。刘氏宅,民国。
老树一开始就没有长直。尽管也很沧桑了,还是顽强的陪着老街一起走过了多少岁月。。。
老树。
不知这是不是那传说中的三尺巷。我在嘉定看孔庙时,曾说过一段三尺巷的故事。(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三尺巷的传说很广。传说很多地方都发生过。。。其中还有更传奇的传说。。。说是这里也发生过三尺巷的故事。就是这句话。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后街与你谈天说地)_张建营
老宅。
桥边上的老屋。
这老屋保存的很好。这段 中山 西路不短。我走了很长一段路。有很多让我看不够的东西。有老宅,有古桥。。。但是我回来找有关资料时发现这历史风貌区还有很多东西可以看。还有很多东西我没看到。。。有些遗憾。这条 中山 西路,路两边很多的老宅子,而且路上行人不多。可以安心的,尽情的慢慢欣赏。在资料上看到走过桥,桥那边也有很多老宅。这次没看到。。。在往前走快要到那个 华亭“老街”了。我不想在走了。找了个阴凉地稍事休息了一下。查了一下导航。转公交,转地铁,转火车。。。回家。然后就发生了那个绿皮火车的故事。
本文内资料来自于网络,文内图片与文字均为编者原创。本文只用(后街与你谈天说地)发表。不是本名都是抄袭剽窃。特声明。后街与你谈天说地_张建营
232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