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211号作品】管耀明:农田用水三步曲

散文

农田用水三步曲

文/管耀明

诺大的一个古村落,大部分农户因拆迁而都搬到镇上去居住了,余下的农户便三三两两地座落在原宅基地上。他们虽仍居住在那里,但田都不种了,因所有的农田都由大农户给承包了。所相同的是,农田用水,仍由原先的电灌站负责。

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我虽长期读书、工作在外,但从小就生活在农村,长大后,也常回家看看,所以我对农村是熟悉而有感情的,尤其是对农田用水,从牛车水,到用农机船打水,再到由电灌站打水的三部曲,熟之又熟,念之又念。

有一天,我又回到了故乡,到老房子宅基上、到田野里寻寻觅觅。我好不容易找到了原来我家的农田,在田岸上来回转悠。忽然,我找到了一块破旧的大石板,大部分镶嵌在泥里,泥土上杂草丛生;少部分显露在外面,在阳光照耀下,闪着白光。于是,我就用手指扒开泥土,清除杂草,让石板全部露在外面。我情有所动,一屁股坐上去。曾记得小时候,我也常常光着屁股,坐在上面,看好牛打水啊?多少年了!怎么它还躺在这里,是不是也时常在怀念着我啊。

我全想起来了,那时,我家在这里有八亩多田,田里用水全靠牛来打水。河岸上有一个车棚,车棚下面由有六根石柱竖着,一小半种在泥里,大部分挺立在上面,石柱上面托起一个尖顶草棚。车棚下面,摆放着一部圆盘水车,圆盘水车通过轴连着一头放在河里的龙骨水车。牛围着水车转,我就坐在石板上,长久地默默地看牛车水,将河里的水哗哗地打进田里。呀!我的童年、少年,就是在这车棚里度过的啊。

我记得,那时在这一条河岸上,两岸有好多车棚,可以说从我们何王谷村一直排到刁市村,总有10多个。所以这里所有农田的水全靠牛在车棚里打的。因为车棚多,小朋友也多,所以虽然我长久地看牛打水,也不觉寂寞。

可是,如今的孩子,有谁晓得这一切啊。不要说过去,就是如今农田怎么用水,恐怕也是一片模糊。

我清晰记得,1954年,我们何王谷村成立初级社,起名为“东方初级社”。那时人们经常歌唱“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这首歌,社名就是用“东方”这两个字命名的,多响亮、多荣耀!为之,当时全村人一天到晚敲锣打鼓,足足热闹了一个星期。

正是,好戏连台。正在这个时候,住在村里工作的一个大干部——有的说是昆山县里的,有的说是苏州地委的,反正很大。他从上面给村里弄来了一只大的机船,船里装着一只大的马达。说是以后不用牛打水,只要开动这只马达,河里水就通过水管,哗啦啦地流到田里。

机船打水可真希奇,那时河岸上挤满了人,大人小孩,叽叽喳喳,都想看个明白。我也站在人群里,睁大眼睛看着。只见机船往水田的河岸边一靠,机器,一响,水就从河里,通过管子,绕着弧形,冲向空中,蛮有气势地流向田里。于是,人群里便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机声、水声、欢乐声混成一片。这个场面我可从来没有见过。如今想来,仍历历在目。

可惜,就这么一只机船,只能解决一部分农田用水,所以有一些车口,仍用牛在车棚里打水。后来那个大干部,又想了好多办法,不知从哪儿又弄来三只机船。人们欢天喜地,都说大干部好,大干部甩甩手说:“那是毛主席领导得好!”由于机船打水不像牛打水那样,慢腾腾,不慌不忙,所以后来村子里农田的水,基本都得到了解决。从土办法到半机械化,真是一大进步啊。

时光飞快,转眼就到了1958年,农村来个大跃进,农田大集中。领导一声令,男女老少全出动,大开河、大建电灌站、大筑渠道,那气势可谓天摇地动,气吞山河。人多力量大,不到半年时间,机械化灌水全部解决,农民们都奔走相告,热烈欢呼:共产党好,毛主席好!

几千年来,农田用水都是靠牛打水解决,而如今只用了不到四年时间,就从土办法进入到半机械化,再到全机械化,迈出了二大步,演绎了农田用水的三大步。

我是那个年代过来的人,亲身所历所见,历历在目。如今回顾这一切,也见证了这一切。千年梦幻,一朝解决,难道不值得自豪吧?

作者简介:退休教师,文学爱好者,昆山市作协会员。退休后,曾出版《情在人间》《大儒在人间》二本散文集。也曾撰写过一些作品,发表于省、地、市有关的杂志和报刊上。

“回不去的乡愁”

全国图文征文大赛通知

乡土,乡音,乡情。乡土是我们的根,乡村是我们的魂,乡情是我们的梦。乡土文学是一切文学的源头,是文学之根。

如果说文学是漂泊游子的人生驿站,那乡土就是可以为我们遮风挡雨的宁静港湾。纵观文学史,乡土一直是正统文学即主流文学的书写题材。古今中外,概莫于此。就中国文学而言,无论文学起源的诗经,中兴的唐诗宋词元曲,还是明清的小说,都深深地打上了乡土文学的烙印。至于近代,乡土文学成就更加斐然,一个个巨匠级的优秀乡土文学作家,一部部优秀乡土文学巨著的诞生,独领风骚,主宰了近千年中国文学史。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四大名著,到近代乡土文学的繁荣。从沈从文的《边城》巴金的《家》,到周立波的《暴风骤雨》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再到陈忠实的《白鹿原》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贾平凹的《秦腔》,一代代杰出的乡土文学作家为我们矗立一座座乡土文学丰碑。

当今社会,文学被边缘化,商业化,中国农村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阵痛。城镇化,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传统文化的保护、继承,发生了越来越剧烈的矛盾冲突。城市扩张,持续高涨的打工潮;移民迁徙,候鸟般的飞来飞去,使所有的人都成了没有根系的浮萍。“回不去的乡愁”,一谶成真,“乡愁”成为一代代城里人永远想圆都圆不了的梦。

“回归乡土”,让文学慰藉孤寂的灵魂,让艺术温暖落魄的梦乡,为此特主办“回不去的乡愁”全国性图文征文大赛。现将在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参赛人员 作家、诗人,画家、摄影家、乡土文学社会员,以及广大文学、美术、摄影爱好者。

二、作品征集

1、时间 2021年7月2日至12月30日

2、征文内容以农村题材为主,兼顾都市乡愁情怀。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散文、故事、传记,特别关注老照片、村史、家族史和打工笔记等非虚构作品。图文作品:含乡村、乡情、乡音和乡愁元素的美术摄影作品。

3、来稿请注明“回不去的乡愁征文“字样,发至359880941@qq.com邮箱。凡是没在公众号发表过(含自己的公众号)的注明为“原创作品”,择优在《乡土文学》平台发表,然后参赛。已经在公众号(含 网站)发表过的作品,请注明发表时的作品网址链接,直接参赛。

三、奖项设立

特等奖1名 奖价值600元《乡土文学丛书》和期刊一套,授于“乡土作家”“乡土诗人”“乡土画家”“乡土摄影师”等荣誉称号;一等奖3名,奖价值400元《乡土文学丛书》和全年期刊一套,免费吸收乡土文学社长期会员;二等奖6名,奖价值240元全年期刊一套;三等奖9名,奖价值120元期刊2本。所有获奖者均发荣誉证书。

四、比赛程序

本次大赛分征文大赛和专家评定作者综合素质展示两个阶段。  

1、征文大赛一个作者可同时参加多项比赛,但同类作品只许投稿参赛一次,请慎重投稿。

1)初赛:编辑按投稿顺序,遴选100件优秀作品入围参赛,通过评比选出50人进入复赛。

2)复赛:从初赛结果中选出40名作者参加复赛,通过评比选出30人进入决赛。

3)决赛:从复赛结果中选出30名作者参加决赛,通过评比决出获奖等级和名次。

2、专家评定和作者综合素质展示

1)专家评定:组委会随机聘请10位专家给决赛前30名选手打分,给出名次,写出评语。

2)作者综合素质展示:决赛前30名选手,在平台发表自己的作品专辑和专家、文友的评论文章,引起广泛关注,组委会将其作为决定名次参数。

五、评比规则

本次大赛以作品质量为主,阅读点赞打赏为辅。由各门类专家、乡土文学研究中心工作人员、编委会编委和编辑部编辑,共同组成评审小组。最后确定名次,以无计名投票形式,胜出,保证公平公证。

六、其他事项

1、本次大赛寻求合作冠名企业,有意者直接联系主编,微信号damo359880941。

2、本次大赛取消稿费,所有打赏用评奖、发奖、出刊成本。

3、本次大赛如果争取到赞助商或部门经费支持,将发放与奖品同等额2至10倍数量的奖金。

大赛组委会

2021年7月2日

乡土文学社公告 

投稿用稿规定   凡投稿者,请加主编微信damo359880941,在括号里标注作者姓名(或投稿笔名),关注《乡土文学》公众号,否则一律不用。投稿必须为原创,凡在公众号发过的作品不能投,否则,因此而耽误发稿,将拉入黑名单。投稿方式:邮箱359880941@qq.com,小说、诗歌、散文投稿群和分社、文苑群编辑择优选 稿。选稿期限为15天,过期不用,作者自行处理。

入会手续   提出申请-填写邮寄表格-交纳会费-办理会员证。长期会员终身会费:一次性交费600元。

乡土文学社章程(链接)

乡土文学社编委会

顾    问 聂鑫森

湖南省作协原名誉主席
主   编 陈小平
副主编   李秀珍 
执行主编 丁村
编辑主任   刘金龙(兼诗歌组长)
副主任    王建成(兼小说组长)
散文组长 施静云

编 委  (排名以姓氏笔画为序)

马发军 史寿林   孙成纪
朱玉华   刘金龙   陈 乐
陈贤东   陈   缘   余 萍
杨天营   杨胜彪   杨军凯
郭良美   皇 甫   彭太光
潘政祥   袁晓燕
乡土文学创作研究中心
乡  土  文  学 社
《 乡土文学 》 编辑部

长期法律顾问 陈戈垠 律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