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园秋语·图文悦赏】宸父:闲对茶经忆古人---第183期
赏 梅 园 视 界 听 诗 语 心 声
梅园秋语文学社
诵读诗界·图文悦赏·诗情画意·文化导航
本期主
主播: 四月 音频制作 : 凌岩
闲对茶经忆古人
作者:宸父
如果说什么是人生最永恒的话题,我认为是“吃”!
吃是人性的本能,与生俱来,也是生命之支撑,一日三餐,谁都得吃,绝不可少。而且,“吃”早就形成了一种独一无二的庞大的文化体系,吃从有史以来就贯穿生命始终。从吃的发展来看,历史久远,涵盖古今,兼容东西,博大精深;从形式上看,充饥填腹,请托办事,休闲养生,婚丧庆典,包罗万象;从内容上看,容纳万物,可熟可生,可简可精,变化莫测;从吃相上看,可俗可雅,可羞可惨,可坐可站,千姿百态。可以说十里“吃法”不一般,家家户户吃不同;室内室外随意吃,吃多吃少任凭君。横揽天下,纵观古今,无时无处都离不开“吃”!
我向来对吃没有什么太多的要求,无非就是一餐,吃饱肚子便罢,哪里有那么多讲究。然而,现实中的“吃”,的确包含了一定的“哲学”和“艺术”,不懂就会吃亏。有一次,我的一位朋友“外放”做了官员,我们相邀去看望。一路上大家大谈政界升迁之道,我听得迷糊,就睡着了。晚饭时,我们几个,加上当地的作陪的有十几人,光安排座次就吵嚷了好一阵子。我嫌麻烦,蓄意安坐,特意选择了一个无人觑之的下座,结果被哄起来又按压到靠上的座位。我嘴上感谢,其实心里挺烦,不就吃个饭嘛?又不是梁山排座次,坐哪一把“交椅”不一样?席间敬酒,我又犯了一个错误,就近从左手边的人开始敬酒,结果又被大家调侃说不懂规矩,对领导有意见,闹得我很尴尬。我这个人既不会照顾别人,也不愿要人照顾,平日又“贪杯”,酒一尽兴,老说一些不入耳的话,惹人嫌。所以,我干脆谁也不敬了,直接端起杯子碰,到后又来我干脆来者不拒,结果烂醉。之后的一段时间,我就患了“恐吃”症。有人请客时,除了自由轻松的场合,我便断然不敢去吃。
在现代生活中,“吃”已经被赋予了极其丰富的内涵,比如品类繁多的“文化吃”、“养生吃”、“休闲吃”、“办事吃”、“感恩吃”、“庆贺吃”等等,名目繁多,花样翻新,不一而足。有时俨然成为一种玩弄交际的手段。常常是既要附和,又很无奈。
由此想到,古人吃饭似乎比现在人要更舒心并雅致些:“闲是闲非休要管,渴饮清泉闷煮茶”、“白菜青盐糁子饭,瓦壶天水菊花茶”,这样的吃喝看上去简朴而又清闲,吃饭就是吃饭,没有别的想法。当然这里说的“茶”都有“吃”的意思,光喝茶会越喝越饿的。再比如清代张廷济的“拣茶为款同心友,筑室因藏善本书”,既体现了热情质朴的待客之道,又不乏浓郁的书香情趣;有“兼然幽兴处,院里满茶烟”的纯天然之吃、有“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盏清茗酬知音”的坦诚之吃。古人连爽约都充满诗意,像宋代赵师秀的“有客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还有一个人闲孤时“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等等。当然,我这里并不是说古人都是一个模样诗意盎然地吃喝,确也有不少人怀有难言之隐。有的是以苦为乐,有的是借题发愤,有的为表达一种欲超脱尘世、对悠闲自然生活的向往,还有的是排遣内心的忧郁、焦愁与苦闷。如张籍的“多病逢迎少,闲居又一年。药看辰日合, 茶过卯时煎。”,这其实许是内心颇感失落的一种自我安慰。另有李白的《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说明当时虽然菜肴和酒水都很高档,就是吃得不痛快。古人也有心情亢奋、情绪高涨,“暴殄天物”之时,再如李白的“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斗酒十千恣欢谑'’,这基本上就属于纵情“豪吃”,暴殄天物了。
古人中真正的“吃货”也不在少数。苏轼贬官黄州时,写下“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的《猪肉诗》,为此后世便有了“东坡肉”。苏先生还有“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的佳句,一点也不亚于当今的美食大家。如果放在现在,苏先生的厨艺也应该是超酷的,说不了会在《天天饮食》栏目一睹其“吃容”。古人中爱请客或喜欢被人请的性情中人也不少,常常是三三两两即可尽兴大醉。有的不畏交通艰难,旅途险阻也要赴宴。汪伦在请李白吃饭时说:我们这里有千亩桃花,万家酒店,李老师来了我一定好好款待。结果李白不辞劳苦地去赴约,到了地方一看,原来是一潭名叫桃花潭的水和一个姓万的老板开的一家酒店。明知上当,李白却也心甘情愿,心安理得地喝个不亦乐乎。最后难分难舍,写下了“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著名诗篇,这是吃出了千古情义。
在我国,美食历史悠久,遍及天南海北,各地有各地的风味特色,有的美食已经成为一方“名片”。一些城市把当地、乃至全国各地的风味美食集于一处,方便来来往往的客人品尝。如北京的王府井美食街、上海的城隍庙、南京路、广州的上下九街、西安的回民街、南京的夫子庙等等。央视拍摄的“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片,更是把全国各地犄角旮旯的风味小吃都搜罗了出来,让人垂涎欲滴,大咽口水。纯粹的“吃”于人来说也是一种安然的享受,既能填腹充饥,又可品鉴文化;既可安心遍尝美味,又可吃出个诗情画意,养身又养心。“茶爽添诗句,天清莹道心”,古人如此,今人其实亦想如此。不能安心进食无非是难以放下内心的功利和欲望罢了。
饮食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独树一帜,是几千年来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其意义远超人类生活温饱必须。也许人们无法改变“吃”在日常社交中的媒介与社交作用,但是,在繁忙的应酬之余,还“吃”以本来面目,安安静静、毫无功利地与亲朋好友吃一顿休闲养性的饭总还是可以的吧?
✿猜您喜欢:
2、宸父:新西行漫记之八:杜牧《清明》之杏花村---第181期
【点击即可阅读】更多精彩尽在《梅园秋语》公众平台,您关注后尽可欣赏梅园更多视频故事,有更多精美诗歌、散文、游记。关注就是您的参与,我们欢迎您的到来!本期图片由作者提供。
ENGFU
作者:宸父
祖籍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大专文化。北京梅园文学社副主编、副社长。自幼喜文字组合之妙,屡试不爽,但不得要领,仍不思悔改。曾于鲁迅文学院学习。有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及政闻类稿件在多家刊物发表。先后从事工人、教师、警察等职业。现自由职业。
IYUE
朗读者:四月
扬州市朗诵协会理事。一个热爱诗歌,热爱生命的卫士,他不仅用声音诠释着生命的真谛,更用智慧和担当践行救死扶伤的崇高事业。他想读出人间真情,让声音带着梦想,感悟声音的艺术,感悟诗意人生。
诗词小知识
赠序:
文体名。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如韩愈《送石处士序》:“于是东都诸人士……遂名为歌诗六韵,遣愈为之序云。”其后凡是惜别赠言的文章,不附于诗帙也都叫赠序,内容多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我们学过明代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宸父提供】
主 编:中天
副主编:宸父
副主编:安然
责 编:中天
宸父
编 审:安然
比我帅就点个赞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