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州寺庙文化八大类别
邮箱:3125136050@qq.com
华州部分寺庙文化之浅见
作者 秦获幸
华夏文化渊源流长,华州地区则是与华夏文化主流同步。仅就道教庙宇,佛家寺院,各路大神小庙,遍布各地。仅就乡村而言,逢村都有庙。更不要说县城大镇皆有文庙,城隍或寺院。本文仅就华州局部地区不完全的寺庙文化进行初步浅显的探讨。
文庙大成殿 自华州古今
一,神灵的产生。古人对自然界的风、雨、雷、电、地震等现象认知不足,无法解释,就归于神灵,于是,就封雷神、火神、龙王……等等等等,就修庙塑像,敬神祭祀。
二,本土的神灵。首先从老子的道教开始。道教早于儒家在民间普及。儒家是从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才把孔老夫子封神,供了奉于庙堂之上。为了体现尊儒的重要性,严肃庄重,文庙都是官方修建,一般情况都是县级城镇有一座,并不是和其它庙宇一样遍地开花。民间最普遍的不外乎龙王庙、老爷(关帝)庙、娘娘庙、祖师庙、老母庙、药王庙、土地庙……这些都是有民族特色庙宇。
三,佛教的输入。佛教是外来宗教。佛家普渡众生的理念在中华大地深入人心,在神州大地扎根开花。自汉以后,佛教寺院在华州有多处。在历史长河中因各种原因,有些湮灭无踪或徒有其名,如莲花寺。至少在华州东部的潜龙寺、宁山寺、永庆寺等历史久远,香火旺盛。
宁山寺 宋朝峰摄
四,奇特的庙宇。除了普遍性的寺庙之外,更多的则是各具特色,奇异的大小庙宇。
1,牛王庙,马王庙。这是农耕社会人们心中最敬重的神物。农人耕耘耙耱拉车运输都离不开牛马,因此,供奉牛王马王,祈求六畜兴旺,牛强骡马壮,干活有力量,就是很自然的心灵慰藉。
2,谷王庙。这里的谷不是狭义的谷子碾成小米的谷。古人把带壳的粮食统称为谷。五谷随着历史的演变,以稻、麦、黍、稷、菽都属五谷。民以食为天,五谷当为先。农人就祭拜谷神,祈求年年季季五谷丰登。
3,相子庙。其意不详,资料不全。如果要牵强附会说是韩湘子庙,那属于八仙的都在八仙菴供奉。
4,三龙庙。具体不知道是那三条龙。
5,三官庙。天官为尧,地官为舜,水官为禹。
6,义学庙。此庙可理解为民众渴求知识,渴望读书,却苦于没钱上学,就渴望有人办义学。义学如同义务教育,供奉义学神明至少是人们一种美好的愿望。
7,井龙王庙。可以理解为井王庙。
8,柏树庙。千年柏,万年槐,借着柏树的长寿,引伸为人类的延年益寿。以上八座有名堂的小庙在郭村集中出现,都是属于不常见的神仙,在其它地方比较少。
9,外地有千手观音,在柳枝镇北刘村东头曾有过八手观音。
10,在王宿街东通往弋家巷曾经的十字路东南角有一座一间房的三官庙,庙前有一铁制旗杆,人们都称作旗杆庙,把三官庙本名都湮灭了。
11,在王宿街西头路北的老爷庙路南有露天土戏台,再往南约一里地有一院落数几间房,院内有一座塔,塔里供奉的是悟空大圣,和郭村的大圣楼有异曲同工之妙。
郭庄小庙 秦寂供
12,王宿街南冯家村西曾有一座一间小庙,供奉的是红孩儿。在解放后还有村上一个神婆给红孩儿烧香上供,在为病人做法事时,就是红孩儿附身,自称我是红孩儿来到你家怎么样,怎么样!
13,在华县东关曾经的东关小学就是在大春庙的原址上创办起来的。具体还不知道大春庙供的是那一位神仙!如有知情者可以和大家共享!
五,大郭村的九楼十八庙。九楼十八庙现象是很奇特的存在。按众神的身份推测,九楼十八庙应该是在唐朝以后布局修建而成。理由就是以药王孙思邈成神为依据。
六,最亲民又能入户的是财神和灶王爷。领袖毛泽东曾说过,农民对赵公元帅礼拜最勤。赵公元帅就是赵公明财神爷,是中国人封的财神。世人没有不爱财的。除了有财神庙,每到春节,农家都要请回一张财神像,贴在墙上,供奉起来,上香祈祷,保我四季发财。另一个入户的就是灶王爷。一般农户家里都有。小康之家在灶房里用砖在墙上修一个窑窝,里面就供着灶王爷。除了以上财神爷和灶王爷,还有两个家喻户晓,最亲民的尉迟敬德秦叔宝。这两位大唐将军为大唐皇上李世民守护卧室保安全,后来就被世人封为门神,千百年来为普通老百姓看家护院。每逢春节,千家万户都会请两张门神贴在门扇上,驱魔除邪斗恶鬼。主人家都可以安眠入梦乡,何乐而不为哩!
七,神仙界如同人间一样,地位身份有高有低,有尊有卑。地位最低者便是土地爷。土地庙遍地都有,村头巷尾都可见其身影。庙小破败不堪,哪一路神仙来了都是由它迎来送往。破四旧时土地庙被小青年一脚蹬过去就土崩瓦解。根据清朝以后的传说,惟有山西省五台山上的土地爷地位显赫。那是因为某年康熙皇上来到这里,见到排在末位身材又小的土地爷,就调侃一句,好大的土地!于是,君子口里无戏言,五台山上的土地爷就好大了。
丰良一队小庙 秦寂供
人世间有那么多的寺院庙宇,供奉着奇形怪状,名字各异的神像,那都是世人凭着丰富的想像力,塑造出来,并赋予他们各自的功能,尽管是人们的一厢情愿,但还是让这些神各司其职。很简单的就像拜龙王,就是祈求风调雨顺免灾少难。拜药王就是能治病去灾,身体健康保平安。拜关公一般都是江湖人士常求义气当先,生死与共,仿效刘关张三结义。拜娘娘者多为添丁求子……
纵观古今中外史,世上本来无神仙,人类为了心灵需要,就有针对性地造些神,并赋予相应的功能,然后在那虚无空灵的神仙世界里,求得精神上的满足,或者麻醉,或者陶醉……随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知越来越深入,科技越来越发达,世人就越来越远离寺院庙宇,回归到最具体,最现实的生活中来。
原文来源:作者供稿
原文作者:秦获幸
整理编辑:华州文史荟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