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毛传帖”抗路捐——一百多年前的华州“交农运动”

邮箱:3125136050@qq.com

华州反抗路捐的“交农”运动作者 闫广勤 袁埔良

清朝末年,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开展了掠夺中国铁路建筑权的争夺战。比利时在取得京汉(北京至汉口)铁路修筑权时,在建筑合同里规定,开封、洛阳以西(包括陕西、甘肃)的铁路修筑由比利时公司承担。清政府出让陕甘路权遭到两省人民的坚决反对。光绪三十一年(1905)夏秋之交,在北京、上海的陕甘两省的士绅、商人和学生上书中央商部,坚决反对外国人掠夺路权,主张自修铁路。陕西巡抚曹鸿勋为了取得“新政”的美名和借办铁路从中渔利,决定官办西潼(从西安到潼关)铁路,并奏委陕西布政使樊增祥为总办。他们要办的第一件事就是筹款,而筹款主要靠征收路捐。光绪三十二年(1906),陕西当局规定:食盐每斤原加价外,再加收2文为路捐;将原来每亩征收3升的义仓积谷,改为路捐;另加收土税(烟土税),每两鸦片烟再加收12文为路捐。而当时的陕西,天灾人祸接连不断,人民负担极重。慈禧、光绪到西安,支应皇差,单是陕西省方的开支就达60万两白银,州县及百姓直接间接的负担就无法统计。《辛丑条约》向外国列强赔款,陕西分担其中的60万两白银。这些皇差支出及辛丑赔款的负担,最终是增加农民上缴的田赋捐税。由于连续几年,陕西天灾不断,饥荒严重,人民生活十分悲惨,再加征西潼铁路路捐,更加重了农民负担,因而在关中地区很多州县激起了大规模的反抗征收路捐的斗争。

当时的华州农民也掀起了反路捐的“交农”运动。“交衣”就是向官府交农具以罢农耕的一种抗捐方式。光绪三十二年(1906)十一月,华州民间到处流传一种鸡毛传帖,要求每户出一人,拿上农具,于十一月十六日到华州城交农,反对征收路捐。这个传帖,贴上鸡毛,以示重要和紧急,不知出自何人,不知由谁组织,只是秘密地由一户传一户,一村传一村,很快传遍全州。

到了十一月十六日,只见数千农民,拿着破杈、旧扫帚等农具,从四面八方拥到州城,其中还有山路阻隔的岭南金堆地区的农民。华州城门紧闭,知州褚成昌在西城门楼上和群众对话,群众恳求免除路捐。这时,有部分群众来到南城门,翻过城墙,闯入州衙,褚成昌急忙赶回。西城门被打开,群众一拥而入,正遇见对面来的巡防马队的8个兵丁,他们朝天放了两枪恐吓群众,被人从马上拉了下来,乱打一阵。拥进州衙的群众围着知州褚成昌,陈诉百姓痛苦,讲到半处,忽然有人乱掷瓦片石块,并击中褚成昌面部。褚成昌被迫答应免征路捐,交农群众这才散去。但有部分群众折头来到州立中学堂(原址在今老县医院)。

州立学堂遗址 宋朝峰摄州立中学堂是两年前,由知州褚成昌奉命办起的新式学校。当时的群众对这一新生事物很不理解,认为是违背祖制传统的“洋学堂”,遂闯入学校,捣毁一空。还有群众到西关,捣毁了厘金局。过了十几天,官府开始到处捕捉“闹事者”。有两个被指为领头的人被斩杀,一个姓解,绰号铁练子,一个姓刘,绰号豹子,二人都是北乡的农民。

当时关中除华州外,还有扶风、渭南、华阴、同州、富平、蒲城等州县的农民投入声势浩大的反路捐斗争。陕西当局在农民斗争的打击下,不得不作出让步,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底宣布“停收铁路亩捐”,反路捐斗争取得了胜利。

原文来源:作者提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