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木石前盟”到“金玉良缘”:林如海为何不早为宝黛订婚?

红楼梦

看《红楼梦》,很多人为宝黛爱情之落空十分感叹,毕竟无人主张的窘境让黛玉十分尴尬,她只能将一腔心事默默积在心里,最后郁郁而终。

这时,有些人提出:如果林如海健在的时候能够早些为黛玉定下婚事该多好呀,那她不就不会过早夭亡了吗?

但是,是否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其实林如海和贾母早就已经属意宝黛结合,但是因为二者年纪太小而一直没有明言呢?


根据《红楼梦》的文本来看,是很有这个可能的。

贾母对“木石姻缘”的支持,一直都很明显。

一开始的黛玉进贾府也是贾母的主张,本来黛玉不想去,毕竟抛弃了自己的家人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肯定不习惯。但贾母和林如海商议后,林如海对黛玉说:“汝父年将半百,再无续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极小,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减我顾盼之忧,何反云不往?”黛玉遂不得不往。

林如海的这番话,颇有托孤之意。毕竟现在黛玉还太小,如果早早替她定下婚事,将来若发生变故,未必对她有利。薛宝琴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

贾母,在众儿女中最疼的就是贾敏,所以不会放任贾敏的孤女不管,事实也是如此。

林黛玉

贾母对于黛玉的爱是实打实的,不掺杂什么虚假成分。比如,她一见到貌若女儿的黛玉就心肝肉地大哭起来。下人问该怎样给黛玉安排住处的时候,她说:“今将宝玉挪出来,同我在套间暖阁儿里,把你林姑娘暂安置纱橱里。等过了残冬,春天再与他们收拾房屋,另作一番安置罢。”可见,一开始的贾母对黛玉之好,连宝玉也不遑多让。宝玉道:“好祖宗,我就在纱橱外的床上很妥当,何必又出来闹的老祖宗不得安静。”然后贾母竟然同意了。此刻,二人只有纱橱之隔。当然,也就很容易亲近了。

宝黛

第五回中说,林黛玉自在荣府以来,贾母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宝玉,迎春、探春、惜春三个亲孙女倒且靠后。便是宝玉和黛玉二人之亲密友爱处,亦自较别个不同,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真是言和意顺,略无参商。可见,贾母是“木石姻缘”的奠基和支持者。

当黛玉和宝玉闹了矛盾的时候,贾母也是十分忧心,说:“不是冤家不聚头。”让二人听了感觉“於我心有戚戚焉”。

第二十五回中,王熙凤借着给黛玉茶叶的机会,说出了贾母一直以来的心事:

凤姐笑道:“倒求你,你倒说这些闲话,吃茶吃水的。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

对于善于揣测人心的凤姐来说,她这样说当然不是没有理由的。

王熙凤

第六十六回,凤姐的小厮也曾经就宝玉的婚配问题对尤二姐说过:

“……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因林姑娘多病,二则都还小,故尚未及此。再过三二年,老太太便一开言,那是再无不准的了。”


种种迹象都标明,贾母早就将黛玉内定为宝玉的妻子了。只是因为某些原因,不便明言。

首先,林黛玉多病,保不定能不能活到结婚的时候。

这点,林黛玉自己在宝玉和她诉肺腑之后也曾经忧虑过:“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况近日每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医者更云:“气弱血亏,恐致劳怯之 症。”我虽为你的知己,但恐不能久待;你纵为我的知己,奈我薄命何!”说明她自己也知道自己活不久。

林黛玉

其次,二人年纪都太小,过早婚配恐对宝玉不利。

《红楼梦》第七十二回里,赵姨娘想让王夫人屋里出去的彩霞做贾环的妾,于是就去求贾政了,但被贾政拒绝了,他拒绝的理由是他已经有了中意的丫头。贾政因说道:“且忙什么,等他们再念一二年书再放人不迟。我已经看中了两个丫头,一个与宝玉,一个给环儿。只是年纪还小,又怕他们误了书,所以再等一二年”。

当王夫人回贾母撵走晴雯之事时,王夫人笑道:“......袭人的模样虽比晴雯次一等,然放在房里也算是一二等的......且没有明说,一则宝玉年纪尚小,老爷知道了,又恐就耽误了书;二则宝玉自以为自己跟前的人,不敢劝他说他,反倒纵性起来。所以直到今日,才回明老太太。”贾母听了,笑道:“原来这样,如此更好了。袭人本来从小儿不言不 语,我只说是'没嘴的葫芦’。既是你深知,岂有大错误的?”

连妾室都不能早定,由此可见,贾母、贾政和王夫人之所以不给宝玉过早定亲,是因为怕影响宝玉的学习。

诗社活动

此外,贾政也并不反对“木石姻缘”,毕竟他跟林如海交情不浅,贾雨村就是因为林如海的举荐才得以受到贾政等人的帮助而起复的。而贾政对林黛玉拟定的大观园各处地名一字不改,也说明了贾政对于黛玉的喜欢。

最后,王夫人并没有在宝玉的婚配问题上完全放弃,任由贾母做主。

“金玉良缘”的酝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不仅如此,王夫人还通过贾元春给贾母施加压力,故意把宝玉和宝钗的赏赐弄成一样,让贾母和宝黛难堪。

正因为这些原因,宝黛的婚事才迟迟没有定下来,可惜时间不等人,黛玉最终也没有等到“再过两三年”“再过一二年”后贾母和贾政的出面而过早夭亡。这也是她的命。

林黛玉

她自己其实早有预感的。“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这些都说明她因为病势沉重而心情抑郁,感觉自己不久于人世。

若非“病已渐成”,她又如何会香消玉殒?

大家不要被高鹗的续书所惑,“调包计”实在太过拙劣,贾母不会置自己最爱的外甥女的性命而不顾,林黛玉在贾府也没那么可怜。续书已经脱离曹公的原意了。

可以说,如果黛玉不早夭,“金玉良缘”不会成真。

薛宝钗出闺成大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