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灭掉侵扰宋朝几十年的金朝仅仅花费了23年的时间,而宋朝抵御号称上帝之鞭的蒙古大军的时间长达45年。是什么让已经腐败不堪、宦官当道的南宋坚持了这么久呢?
▲蒙古未崛起,西夏、金、南宋三足鼎立
一、风雨飘摇的南宋
1127年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中原地区落入少数民族手中,赵家王室南迁,定都临安(今杭州),史称南宋。南宋在前期比较安定,但到后期变得腐败,国力日衰。1224年,19岁的赵昀登上皇位后,权臣当道,宦官横行,皇帝沉迷于理学,纵情声色。虽然赵昀亲政之后曾联合蒙古军攻打金朝,然而金朝灭亡后,蒙古军兵却分三路直扑南宋。那时候,赵昀依然沉缅于荒淫的生活中,皇帝不理朝政,官员们也上行下效,南宋的局势江河日下,连国家军队也腐败透顶。国家的大量财政不是用于国防开支,而是用来结交当权者。军纪森严的部队都如此,其他部门的情况也可想而知。
▲金朝灭亡后,南宋成了亚欧大陆的“孤儿”
1240年,首都临安发生饥荒,光天化日之下就有人抢夺食物,市场上叫卖人肉,而且货源滚滚,这种状况令临安人人自危,人心惶惶。而皇帝依然纵情于声色犬马之间,对皇宫外发生的事一概不知。1260年,太子赵禥继位,他的荒淫程度不亚于父亲赵昀,成日宴坐后宫,与妃嫔们饮酒作乐。皇帝封贾似道为太师,并将朝政全部交由他打理,而贾似道却大肆淫乱,致使朝政昏暗无比。
二、上帝折鞭之处
蒙古和宋朝曾经结盟一起攻打金朝,金朝灭亡后,南宋也趁机派兵收复了一些被金朝侵占的中原土地。然而南宋的举动侵犯了蒙古的利益,蒙古并不愿意看到南宋重返中原,因此便与南宋开战,最终南宋大败并将防线退守回秦岭淮河一线,这标志着宋蒙之间的战争全面爆发,史称“端平入洛”(1234年)。
▲南北夹击,金朝的日子到头了
蒙古开始对南宋发起了全方位的进攻,蒙古大汗蒙哥便兵分三路进攻南宋。第一路:蒙哥亲率主力由六盘山(今宁夏)自北向南进攻合州(今重庆);第三路:蒙古名将—兀良合台率领部队从云南向北攻打潭州(今长沙)。
▲蒙古三路大军直逼南宋
首先是第一路。1242年,为了抵抗蒙古的侵略,南宋将领余玠调任四川。上任后他革弊立新,立志抗蒙保川。第一步:利用重庆险山恶水的地形,新建十余座坚城用来抵抗蒙古军的骑兵。第二步:将重庆附近各州府的居民迁移到新建的坚城中。第三步:制定详细严密的守城攻略,对每座城池做到严防死守,谨防蒙古军突袭。余玠制定新的抗蒙攻略后,重庆附近新起了许多临江的坚城堡垒。其中以钓鱼城以及其他七座城池在防卫中处于重要战略地位,被称为“川中八柱”。
▲钓鱼城
钓鱼城位于长江三个支流的汇流处,因钓鱼山而闻名,距离重庆城5公里左右,三面环水。钓鱼城既可控三江,也可阻挡蒙古骑兵的铁蹄向重庆进发。尽管地势险恶,蒙军恃其兵强马壮,依然强攻钓鱼城。经过多次强攻,在宋军军民的一致抵抗下,蒙古军队均遭失败。
▲钓鱼城的地势特征
攻势持续到次年夏天,川东遭遇酷暑,来自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不能忍受高温的煎熬,疫病横行,中暑、疟疾等疾病在蒙古军中蔓延,众多士兵以及将领严重受伤甚至死亡。六月初,宋军趁机率战船万艘救援钓鱼城,但途中受阻。而后钓鱼城守将以攻为守多次夜袭出击,使得蒙古军人人惊恐,夜不能寐。蒙哥攻城长达五个月,久攻不下。七月初,蒙哥见局势越来越不利于作战,便亲自督战,决定对钓鱼城发动一次最猛烈的进攻。谁知到最后他被炮火所伤,染病不久,便死于钓鱼城下。
▲钓鱼城作战模拟
三、蒙古内乱
弟弟忽必烈在向第二路—鄂州行军的途中得知了蒙哥的死讯。各将领便纷纷向忽必烈建议应尽快北归以争夺老大的汗位。为什么忽必烈选择攻击鄂州呢?鄂州(今武汉)地处长江中游,鄂州西可以援蜀,东可以援淮,北可以镇荆州。夺鄂州后破襄阳,南宋再无险可守,蒙古军可直取临安。然而忽必烈并不想半途而废,便派遣百人充当先锋,强渡长江。宋军则没有防备,溃不成军,让蒙古兵大举渡江,把鄂州城围的水泄不通。
▲忽必烈渡江围攻鄂州
听闻鄂州被围,南宋当局大乱,立即派遣各路宋军前往鄂州救援。又任命贾似道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到汉阳督战。忽必烈的攻势愈发猛烈,贾似道竟瞒着朝廷,向蒙古军求和,表示只要蒙古退兵,宋朝就愿意向蒙古纳贡称臣。就在此时,忽必烈也得到消息,一些蒙古贵族正准备拥立忽必烈的弟弟阿里不哥做大汗,忽必烈眼看着自己的地位不保,便与贾似道定下秘密协定。贾似道答应把长江以北的土地割让给蒙古,并且每年向蒙古进贡银、绢各二十万。回到临安后,贾似道将自己的战功大书特书,却隐瞒了私自定立合约的事情。
▲忽必烈
忽必烈北归后,得到了多数贵族的支持,顺利继承了大汗之位之后便派使者前往南宋,要求贾似道履行合约,使者要到临安时,先派副使带信给贾似道。贾似道怕骗局败露,扣押了使者。忽必烈大怒,欲向南宋展开进攻,但是此时蒙古内部发生内讧,忽必烈的弟弟阿里不哥反叛,要和忽必烈争夺汗位,致使忽必烈无暇顾及南宋。
▲骁勇善战的蒙古军队
1264年,忽必烈击败了阿里不哥,彻底结束了蒙古长达四年的内乱。忽必烈也开始改变之前蒙古大汗的做法,不再对占领后的南宋城池实行屠城式杀戮,而改用柔和的手段招降南宋将领。蒙古的四年内乱时期,给了南宋得以喘息的机会,为之后襄樊之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得南宋王朝得以延续五年到十年的国祚。
四、襄樊决战: 成也文德,败也文德
忽必烈制定了新的战略计划,他认为想尽快消灭宋朝,必“先攻襄阳,撤其捍蔽”。襄阳如果失守,南宋便再无天险可守,骁勇善战的蒙古骑兵便可在长江中下游平原畅通无阻,敲响南宋灭亡的警钟。因此忽必烈把灭宋计划的重点改为襄阳。自从1251年南宋从蒙古军队手中收复襄阳之后,南宋朝廷对襄阳的战略地位开始重视起来。皇帝调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经过十几年的大力经营,襄阳重新成为了城坚。兵精粮足的重镇,成为了南宋在长江上游的屏障。襄阳守将吕文德在与蒙古军几十年的交战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同时也培养了一批家族武装。在日后与蒙古军交战时,发挥了重要作用。1267年11月,蒙军出计与吕文德商议在襄樊外设立互通集市,吕文德看重其中的经济利益随后应允。
▲襄阳和樊城分别位于南北两岸
于是蒙军迅速构筑起堡垒,将襄樊的粮道断绝,吕文德后这才发觉自己被骗,便一病不起。1268年,忽必烈派遣蒙古军队和降元水师攻打襄樊。得知襄樊被围后,南宋朝廷多次下令派遣四川和两淮的军队增援襄樊,但是都没有成功。1269年,两淮援军与蒙古大军在汉江上进行了一场大战,两淮援军不敌蒙军,被迫退回。
▲襄阳城:拱城门翁城
蒙军采用“围点打援”的战术,死死的困守襄樊两城三年,消灭掉一大批宋军的兵员和马匹。到了1273年时,襄阳城内粮柴短缺。蒙军调整战略,分而治之,将襄阳樊城割裂开,猛攻樊城。1273年正月,樊城失守。二月,襄阳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南宋守将开城投降。襄樊两城苦守五年,历经血战无数,但南宋在这么长时间里既无得力的援救解围措施,也没有布置安排新的防线,而是依旧歌舞不休。等襄、樊失陷,江淮门户大开,战略上处于极端不利的情况下,才手忙脚乱的开始重新布防。
▲蒙古骑兵围攻襄樊
从苟安到被迫应战,然后失败求和,再次苟安,这就是南宋循环不断地国策,让南宋政权在金朝灭亡后苟延残喘的生存了45年。随着襄樊两城的陷落,这个循环也到了尽头,南宋全境纳入了蒙古帝国的版图,1279年,南宋灭亡,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大一统政权建立起来了。
▲1279年的蒙古帝国
作者: Charles(任) 编辑: Thomas (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