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是一种自信
最近在追剧时,发现一个有趣的事。男女主在吵架,而水龙头一直在流水,从此刻开始,弹幕就再没有人关心剧情走向,全都在担心,水龙头关没关。 此时才发现,原来节约,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
01刻在DNA里的节约习惯想起小时候,每次回姥姥家,看到边边角角里塞的塑料袋,难免抱怨几句。 姥姥则是笑眯眯地回应:“这袋子还很好的,肯定用得到,用得到。” 长大之后,租房独居,突然理解了姥姥的做法,甚至生活处处,都有不自觉的节约习惯。
例如攒了满抽屉的塑料袋;湿巾擦完手后,会擦擦鞋再扔掉;一件T恤衫的归宿永远是睡衣;还有随手关灯,关水…… 无论是风华正茂的年轻人,还是颇有生活经验的中年人,以及苦了半辈子的老人,在节约这件事上,达成了空前的一致。这样的习惯,仿佛刻在了我们的DNA里。
02节约,是老一辈的传承
老一辈的节约,或许是生活所迫,吃顿饱饭都是奢侈的年代,一切实物,都非常珍贵。 一块花布,做一件衣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小孩子长大后,将不穿的衣服留给弟弟妹妹,是最常见的事情。
一辆自行车,修修补补,能从父辈传给子辈,实在无法修补时,将零件拆下,还可以做很多用处。 对如今来说,如此节俭,着实有些过分。而节约的意识,却润物细无声地,浸染了我们的生活。
少有人将衣服缝缝补补,一穿再穿,而那些不再喜欢的衣服,或捐或卖,总能二次利用,扔掉,是最无可奈何的选择。 自行车修理的师傅越来越少,比起费时费力去修理一辆自行车,人们似乎更愿意以共享单车为代步工具,简单方便,省钱省力。
这样的现象有很多,与其说我们不再节约,莫不如说,我们节约的方式,在与时俱进。 03节约,是新一代的风潮 近的话就走路骑车,远的话就公交地铁,是当代年轻人的风潮。
大约十年以前,尚处在学生时代,常听到的一个词语——节能减排,路边的标语也大都与环保有关。 对于如今来说,公共交通、环保生活,似乎成为了人们的共识,甚至变成了营销手段。 凡事只要被冠以环保的标签,便能收获一大批消费者,人们以环保为荣,把节约融入生活。
走路上下班,一天的疲劳后,在路边漫步,看人间烟火,生活的苦闷也被消解。 骑车出行,锻炼身体,又避免堵车,一路骑车,一路欢喜。
人们高高兴兴地分享今日步数,也如“偷菜”一般的,紧盯自己的能量树。
节约,不仅是老一辈习惯的沿袭,更是新风潮的流行。
04节约,而不是浪费 对于节约的文化,我们当然也应该批判的继承,那些不健康的节约习惯,其实是另一种浪费。 节约,本应让生活更好,物尽其用,减少浪费。若事事节约,必将物极则反。
菜做多了,下次少做一些,是节约;留起来再吃几顿,是浪费。 浪费了食物本来的风味,浪费了原有的营养,若因此不慎入医,则浪费的更多。
囤积的塑料袋,被做他用,是节约;长久积攒,而不使用,是浪费。 本就不大的储物空间,因为一团团塑料的存在,显得更加逼仄。滋生细菌,导致虫蛀,更是浪费财力与物力。
凡事,适度即可,如今我们能够将节约二字,当成生活趣事说出来,定然是生活安定,物质富足。毕竟在吃不饱饭的年代,没有人把节约当做光荣,探讨如何节约,是生活的需要。 05节约,一种生活态度节约,是中国人的生活态度。我们节省衣物,节省粮食,目的在于尊重劳动者,更尊重那些创造今日美好的前人。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常被老人用来教育子女,而我们这些新时代的“节约者”,虽然没有常挂嘴边,却早已糅碎消化,存于心间。 随手关水,人走灯灭,光盘行动,二次利用,……是年轻人的自信与风潮,更是一种自信且高级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