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那些刚建的“古镇”来说,新市确实不够华美


请点击以上“张明儿”关注我,获取更多内容


这几年,新市古镇的文化旅游也开始进入状态,经过上百年沉默后,渐显它原有的一部分风貌。随着近年各地的“古镇”开发和兴建,许多名不见经传的江南村镇,如今都已列为文化遗产和国家级的文化旅游之地。相对来说,与那些冠名高大上的“古镇”相比,新市古镇就逊色很多,不够华美。

新市的不华美,说到底,这里没有新建的“古桥古街”,没有新挖的“古河古池”,没有新造的“古庙古寺”,有的则是千古以来分布原生态的河流,千古留存的名人遗址,成堆成群的古建筑,民间古老纯朴的遗风遗俗、代代口述相传的民间故事和名人传说。

1、  一条古人开挖的河流,依然是那种安静的模样

新市有一条一千七百年前古人开挖的河流,斜贯了西北与东南,目前还是新市的主要内河,担负着全镇的百姓生活用水、河流泄洪、蓄水功能。

这条人工开发的古河流,据说,整个浙北地区属于民间自发开河的,此河尚属首例。它平静地流动着,在岁月变迁、朝代更替的时间画面里,两侧的建筑不断改换着面貌,上面的石桥星罗棋布,换了一座又一座,它们的名字代表着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需求。

古老的河流,一千多米的河道,远离时尚,没有华美的外表,它携着浓郁的历史气息,与这里百姓生活共呼吸,水流通畅,看不出它的悲喜,也难于分辨它的喜怒哀乐。

现在,它既没有河流两岸那种现代美,也没有那种人为制造的商业气氛,与那些新建“古镇”相比,在一些人眼里,它确实不够华美。

2、浓郁的一千七百年祭祀文化,依然是朴风古俗

新市的祭祀文化相当“老旧”,原有的庙宇已大多湮灭于烟雨之中,仅是远古东晋创立的“永灵庙”,也难于幸免,三座“永灵庙”仅剩其一,其它几十座庙宇道观,都“逝者如斯夫”。目前,唐代建的“觉海寺”还在,古风缕缕依然,香客成群结队。

新市的“烧香市”自元、明以来,一直承续不衰。虽然上世纪中叶,因形势所需稍有辍止,但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百姓又重新修葺庙寺,“烧香市”便转为“新市蚕花庙会”,几十万参与者从四面八方过来,参加盛大的祭祀活动,如此千年延续而不断者,实为浙北第一民俗大观。

“永灵东庙”近期修葺接近尾声,这是一座享誉千年的北宋建筑,它是按当年“永灵西庙”的样式复制而成。而“永灵西庙”则是东晋时期的祭祀庙堂,它们都是为新市先贤朱泗大将军而立,这位将军入伍前,在家乡新市带领百姓,积极从事治水活动,创造诸多丰功伟业。

所有这一切祭祀文化,都吸引着方圆上百里的民众。人们怀着崇仰之情而来参与祭祀,并结合自身的实际,寄愿生活平安与农事丰收。这些“老旧”的传统,让新市浸淫于浓郁的祭祀文化之中,并进而导致本地民风尚古崇朴。这一切,比起那些新建的“古镇”来说,新市就很难体现它的现代华美。

3、古旧的石桥与青石巷,恍若隔世的景貌

新市镇的特点是石桥多,小巷多,这与目前宽路大道的大众现代交通格局,完全有着不同的审美意趣。尽管百年来,因为年久失修、或者人为填埋和拆除,众多石桥和古巷已湮灭于时光之中,但目前尚存的石桥与古巷,还是依然旧貌,可游可赏。

从2018年,由新市张明儿、陈家昶先生发现的新市南宋淳熙石桥——永丰桥情况看,新市的石桥发展起步较早,领衔于浙北周边乡镇,目前所存的石桥大都进行数代人多次整葺与大规模修复,款式与风格一改初制。像寺前桥、虹桥、万安桥、龙安桥、太平桥、望仙桥、新桥、日晖桥、发祥桥、状元桥、启龙桥等,都是目尚存的石桥。

新市的街巷变化有点大,明朝方志上记载的老街,虽然已经很少,但仍可以找到地段去感受一下,目前的古街巷尚有寺前弄、司前街、后弄、西庙弄、胭脂弄、鼓楼弄、庙前街、西安街、南昌街、直街等。

这些古桥与古街巷的存在,由于景貌的老旧,依然有明清诗人眼里的情怀,这与那些新建的“古镇”中诸多的石桥与街巷相比,历史在现实面前,多么地苍白,且相形见绌。

4、这里的名人很古老,默默无闻地躺在历史书上

新市的名人太多太多,从两晋沿续到民国,从未间断。而且这些名人都是划时代的人物,叱咤风云,名垂青史。他们造就的伟业,有的影响着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他们对人类文化的贡献,有可能远胜于现代家喻户晓的名人。但他们现在,一直静静地躺在历史书上,躺在方志里。

镇国大将军朱泗,是西晋时期的新市人,他在青年时,带领本地百姓开河挖渠,积极进行河道治理,创下了“西河口”伟大工程,迄今为止,我们仍享用着他所开创的福祉。

北宋时期来新市担任监酒吏的葛书思,他是新市有记载以来的第一位进士,他也是新市文化史上影响最大的“孝子”,携着年老的父亲来新市就职,此事感动朝廷,后被赐号为“清孝公”。

北宋时期,觉海寺主持若愚法师,大智若愚,创立了觉海寺有史以来最大的功业,建造了“墨妙亭”和“弥陀阁”,并开坛宣讲佛学达数十年,令觉海寺佛名大振,新市古镇也声名远播。

南宋吴门父子三人——吴柔胜、吴渊、吴潜,都是学养深厚的有识之士,其中吴潜担任过南宋的丞相,在新市开办“履斋书院”,开了古镇的教学新风。三位的理学思想造诣极深,倡导包容、美与道的统一,主张承担社会责任和寻求和平发展,他们也是当年南宋朝廷理学治国的杰出代表。

明朝的陈霆写下《仙潭志》,明朝像这样整理一个古镇的历史文化的情况,在中国的当时并不多见。清朝的沈铨则携了画卷,东渡日本,日本人知晓了中国的一个地方叫新市,那里生活了一群优秀的花鸟画家,有花有鸟、有故事,比神话更美。

可惜这一切,已经很久远了,这些绝代芳华的名人,现在很少有人提起他们的名字。同样,新市的现代名人也很多,但新市不擅“吹拉弹唱”的炒作,比起那些新建“古镇”名人效应来,便略逊了一段喧嚣的华美。

走近新市,白天像宋朝,夜晚像唐朝。从内到外的古老,从桥到巷的古旧,从风尚到习俗的古朴,从方言到礼仪的古风。这一切,比起那些刚建的“古镇”来说,新市确实不够华美,这里不过是一处诗的远方,梦中的晚唐。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或长按二维码,关注更多精彩

   文学让人懂得高贵,心飞辽阔。

诗歌 、美文、民俗、儿歌。

博客:新浪(七十二座桥)

http://blog.sina.com.cn/byjn

博客:新浪(浙江儿歌原创)

http://blog.sina.com.cn/u/2298091104

我煮时光之茶等你,你携来红尘之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