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带村宝藏:神秘古国埋旷世珍宝2700年,背后的故事真精彩
阿伦按:
一个历史成谜的小国,留下一群不为人知的古墓。
墓里藏着2700多年前的宝藏,隔着历史的时光与你对视。
当与它们的目光交汇,你一定想知道:
墓主人究竟是谁?墓中都藏着什么?他或她曾有着怎样的故事?史书又曾如何记载?
这些让人迫切想知道的答案,都隐匿在和古人跨越时空的对话里。
不过,在解密的过程里,总有意外发生。
梁带村地理位置
2004年8月,陕西省韩城郊外的梁带村,发生了一件怪事:
每到夜里,黑漆漆的郊野常传来轰隆隆的爆破声,田地里隐约还看到陌生的身影。
这些线索一经汇总,很快有了推论:有人盗墓!
随即考古学家入驻,详细调查发掘这一地区。历经波折,他们在地下深达10米的地方,有了重大发现:
一座消失了2700多年的春秋大墓,静静躺在脚下,从千年的沉睡里苏醒过来。
大墓出土
随后,在这片看似平常的西北田野里,共发掘出1300多座西周到春秋的古墓,另还有64座车马坑。
如此密密麻麻的古墓群,共发掘出珍贵文物1万余件,获选2005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
那么,回想27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天下诸侯星罗棋布,这些墓葬属于哪个国家呢?
在一座高规格大墓的丰富陪葬里,考古学家发现了带有铭文的青铜器,辨读出"芮(音同"瑞")公"字样。
出土青铜器
芮公——顾名思义就是春秋时期芮国的君主!
如果说芮公大墓的发现已足够让人惊喜,更大的惊喜还在路上。
紧接着,另一座规格仅次于芮公大墓的墓葬,同样出土了万千珍宝。
光影璀璨里,一位2700多年前乘风破浪的虎妈重返人间。
出土青铜乐器
她曾彪悍赶跑不成器的国君儿子,打退春秋早期秦国的侵犯,跻身惜字如金的史书《左传》,让小小的芮国得以留名史册。
而她和国君老公留下的随葬宝物,不仅让人印象深刻,还极大更新了人们对东周金器与玉器的认知。
今天,让阿伦带您走进神奇的芮国大墓:那些金光闪烁的宝藏,和那段惊涛骇浪的历史。
芮国墓群:消失历史的小国大墓
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于其室。《诗经·唐风》
在2700多年前的春秋乱世,人们相信死亡不是尽头,而是另一个世界里生命的起点,墓葬则是灵魂飞升前的永恒住所。
正因为此,东周时期的墓葬,选址自有一套讲究。
关于这点,《礼记》里曾记载:
"葬于北方,北首,三代之达礼也,之幽之故也。"
结合考古发现,周代诸侯国墓葬大多遵循"藏于北方"和"依山傍水"这两条基本原则。
芮国墓群自然不例外,整个古墓群居于高地,面朝悠悠黄河。
考古现场
此外从整体来看,向北是芮国墓址的首选。
墓区自北往南,依次排列着早期到晚期的墓葬,横跨西周晚期到春秋长达数百年。
墓区分布图
其中国君墓与夫人墓此类的高等级大墓,还与其他的贵族墓地区分开来。
那么,埋葬的国君是哪一位?他的夫人又是谁?
秘密逐渐水落石出:
随着编号为M26和M27两座大墓的发掘,一座编号为M27大墓被确定为国君墓。
这个判断是怎么来的呢?
芮国大墓平面
首先从墓葬形制来看,该墓在所有已发掘墓葬中拥有着独一无二的豪华"双墓道"。
规格居于墓群的金字塔顶端,也符合西北地区发现的春秋时代诸侯墓葬的传统。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M27里还出土了象征墓主国君身份的重要文物:
包括象征诸侯地位的七鼎六簋(guǐ)、成套青铜乐器,以及大批金器珍宝。
芮公鼎和簋
鼎和簋(guǐ),前身都是吃饭用的食器,鼎主要用来煮肉,簋用来盛饭,后来演变为礼器。
随着西周礼乐社会的建立,鼎和簋的数量变成了贵族的"身份证",有着明确的等级制度,后世也称之为"列鼎制度"。
列鼎制度
简单来说,根据《周礼》,天子享用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上士三鼎二簋、下士一鼎一簋。
也就是说你处于什么样的等级,决定了你能用多少数量的鼎和簋。
正因为此,M27出土的7鼎6簋,完美匹配了墓主的诸侯身份。
而青铜簋上的铭文"芮公作为旅簋",则更加印证了墓主人是一位芮公,也就是芮国历史上的一位君主。
芮公簋
这组6只装的芮公簋,一眼看去像是一套模具生产出来的,无论形制、纹饰和大小都基本相同。
顶上耸立着圈状的捉手,圆鼓鼓的肚身配上突然收敛的器口,在盖子与器口边缘漂浮着一圈精致的窃曲纹,蹄足上面慵懒地趴着兽面纹。
芮公墓出土金器
除了这些春秋时代贵族标配的青铜器,更加珍贵的是,千年前的芮公不仅将礼仪带进了栖身的坟墓,还携带了近50件各类金器珍宝奔赴黄泉。
这批金器异常珍贵!春秋早期墓葬里金器历来出土不多,芮公大墓金器却包括金肩饰、金带饰、金佩饰等品类。
金肩饰
如同特洛伊的黄金宝藏烛照了西方历史的深处,它们点亮了中国先秦时代的考古世界。
一片金光里,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独一无二的稀世珍宝:金剑鞘。
剑和剑鞘,相信大多数人并不陌生。
飞雪连天射白鹿,很多人都曾向往仗剑天涯的肆意人生。
但回到现实世界,剑与剑鞘这对拍档面前,人们往往更加重视剑的锋芒,剑鞘更多是配角。
越王勾践剑,剑身华丽
先秦时代同样如此,装饰精美主要以剑身为主,例如赫赫大名的越王勾践剑,镶嵌华丽。
当时的剑鞘则大多以结实的皮革或青铜制作,主要用来保护剑身,考古发掘中出土不多。
芮公金剑鞘
但芮公金剑鞘却留住了中国先秦剑鞘最美的模样。
它仿佛缠绕利剑的精魂,让今天的人们领略到2700多年前刀剑一闪而过的寒光下,那缕温暖的金色。
整把金剑鞘长度接近19厘米,前端呈现三角形,两边则是圆弧形。
背面
整体为镂空装饰,一眼望去精美绝伦。
纹饰可分为3组,每组为4条变体龙纹,有的吐舌,有的带角,还有的俯瞰。
虽姿态各异,但龙纹掩映下的巨口森森,让人仿佛能听见利剑出鞘一瞬间的清吟,剑鞘的背面则是镂空的方格和三角形纹饰。
玉剑与金剑鞘
此外距离金剑鞘不远,一柄玉剑不久也重见天日。
这把玉剑虽呈现土壤一般的深褐色,但事实上是白玉质地,当年藏身于黄金剑鞘一并埋入黄土,年久日深,色泽逐渐变为如今看到的模样。
金剑鞘与玉剑
青铜光泽如墨,金玉光辉如鉴。如果说出土了青铜器与剑具的芮公墓,埋葬了一位极尽奢华的硬汉,那么相距不远的M26号古墓,则静静躺着一个柔情似水的地下世界。
就在这里,芮公那位名叫仲姜的夫人沉睡了千年。
仲姜(芮姜)墓
她的墓规格上仅次于芮公墓,在满室的陪葬里,一件曾为夫君祭祀的青铜壶,留下了她的名字:
"中(仲)姜作为桓公尊壶用"。
我仲姜为芮桓公做了这件酒壶。
壶铭文
这件壶道出了历史密码:
首先,仲姜的国君老公,M27的芮公是芮国历史上的芮桓公。
此外,芮桓公死在仲姜之前,在他死后的岁月里,仲姜在比如祭祀之类的国家事务里,拥有非同一般的地位。
仲姜壶
除了铭文背后的历史信息,这件方壶本身也是春秋青铜壶的典藏之作。
《诗经》里说"清酒白壶"。壶本用来盛水,后来用于酒器。
这件方壶作为春秋早期的杰作,走出了商代的诡秘和西周的抽象,器型秀丽流畅,如少女的曲线,如同刚刚起床一般,伸展着曼妙的身躯。
整件青铜壶由壶盖和壶身组成,横截面近似一个长方形。
整体装饰充满了2700多年前的羞涩,虽简洁但活泼:
壶盖的上段外壁是一周"U"形的窃曲纹,下缘则是另一圈弦纹,上下纹饰严丝合缝,滴水不漏,千年前的铭文藏身在壶盖的内侧。
壶细节
可以说,虽然千年之后,这座方壶里没有一滴酒,却盛满了一段令人沉醉地过去:
这位叫仲姜的女子,看来很不简单。
果不其然,之后在仲姜墓里发现的更多文物,除了震撼了人们的双眼,还让人情不自禁联系起春秋早期一场重大的国际事件。
从仲姜到芮姜:留下万千珍宝的传奇虎妈
仲姜这位国君夫人,从名字来看就大有来头。
在古代,兄弟姐妹的同辈排行基本依照"伯仲叔季"。"仲"指的是家里的老二,老大为伯(或孟),老三为叔,老幺为季,以此类推。
如今的成语留下了一句"不相伯仲",指的就是势均力敌,难以区分冠亚军。
芮国大墓出土时
这位芮国的仲姜,娘家是姜家,顾名思义就是姜家的二小姐。
事实上,纵观出土的青铜器,留下铭文的"仲姜"远不止芮国这一位,还有一位晋国太师的夫人,同样留下刻有"仲姜"字样的子仲姜盘。
子仲姜盘,上海博物馆藏
不过,天下那么大,芮国这位仲姜的"姜",指的是哪儿的姜家呢?
放眼历史,尽管春秋时期存在一些姜姓诸侯国,像是许国、吕国等等,不过那些出嫁诸侯君主,在青铜器上留下铭文的姜家姑娘,大多数来自一个显赫无比的娘家:
齐国与芮国
那就是当时的姜姓齐国,开国君主正是西周的功臣、被尊为太公望的姜尚,也就是如今人人耳熟能详的姜子牙。
《史记·齐太公世家》:"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
事实上,齐国的霸主地位一路崎岖。在春秋早期,为了扩张影响,齐国君主的套路之一就是联姻。
比如《左传》就记录了这一时期的齐僖公,他左右逢源,四处安排姜家女儿走出齐国,奔赴婚姻前线。
姜子牙形象
于是,生于齐国公室的姜家姑娘们,带着美貌与抱负,聘聘婷婷走出东海之滨的齐国大地,嫁入各路诸侯王室。
裙角飞扬如春秋战火里的旌旗,飘在华夏先秦的历史里。
那么,当时光的潮水淹没了所有,今天的我们更想知道:
芮国的这位仲姜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首先这位仲姜,应该完美继承了姜家姐妹行事大胆的家风,在老公芮桓公死后,彪悍地创造了一件国际大事。
连惜字如金的《左传》都留下了记载,史书里的她,褪去了"仲姜"的本名,被冠以国名称作"芮姜":
《左传·桓公三年》(公元前709年):"芮姜恶芮伯之多宠人也,故逐之,出居于魏"
也就是说,芮桓公死后,太后芮姜嫌弃自己的国君儿子芮伯妃嫔太多、沉迷女色,一怒之下把他赶走了,儿子只能逃到了魏国(注:春秋时期诸侯国,非战国魏国)。
逆子不争气!惹老娘生气,后果很严重!
不论是被老妈发令赶走还是自己害怕惹祸上身赶紧逃走,这个2700多年前狼狈不堪的熊儿子,对芮姜这位虎妈的畏惧可见一斑。
芮姜形象复原
不过,即便再凶悍的虎妈,内心深处说不定都会住着一位小公主。
背靠娘家势力、坐拥国家权力的芮姜自然也不例外。
从她的墓里,考古学家发现了数以百计精美的珍贵玉器,甚至刷新了陕西省的玉器考古记录。
说到玉器,每个中国人都太熟悉了,作为玉器的故乡,中国拥有连绵不绝近7000年的玉器史。
芮姜墓出土玉璧
从玉器的发展来看,西周中晚期开始,中国玉器发生重大变化,在商代玉材丰富的基础上,不再拘泥于圆雕,而是以片形为主。
另外,更为复杂的造型开始集中涌现,纹饰方面以双钩线一面斜坡为特征。
如此历经百年发展,到了春秋早期,在征战与融合里,中国历史迎来了一个纹饰繁盛的玉器时代。
芮姜与芮桓公墓出土玉器
在这个时代,芮姜的随葬玉器,既让今天的我们得以窥见她当年煊赫的威势,也让我们领略当时高等级用玉的魅力。
首先,以芮姜墓为主,她和芮桓公墓葬的出土玉器,涵盖了当时贵族玉器的几乎所有功能:
包括礼仪、装饰和葬陪。
让我们先来感受下其中的礼玉。
正如《左传》所说:信以守器 ,器以藏礼。按《周礼》记载,礼玉有璧 、琮 、圭 、璋 、璜 、琥等6种。
梯形牌
在此基础上,芮姜墓里的礼玉实现了创新。
这些玉器使用双阴线来雕刻纹饰,将例如龙纹这样的图形反复纠集,布局繁密,几乎没有留白的空间,达到了所谓的"形中有形"。
梯形牌
这件精美的梯形牌就是其中代表。它高 8厘米左右 ,厚约1厘米,整体呈现等腰梯形,虽然纹饰仅为单面,却刻画着精美的兽面图案,由多条简体龙纹组合而成。
这还只是起点,最让人惊艳的是由梯形牌所组成的绚丽玉饰。
这组玉佩,以梯形牌为起点,上端对穿9个牛鼻孔,囊括了包括玉石珠 、玛瑙管 、圆形玉牌等等在内的珍贵宝石。
繁复的玉佩之后,中间为串联的封闭状态,方便佩戴于颈部。
玉佩之下更美。只见飞流直下三千尺,下端穿着11个牛鼻孔,放射状串联着玉龟、玉方管、玛瑙管等饰品置于胸前。
除了这件梯形牌和玉饰,若论异曲同工之妙,怎能错过隔壁芮桓公墓里的七璜联珠组玉佩。
七璜联珠组玉佩堪称巧夺天工,一眼望去如灿如星河。
七璜联珠组玉佩
整组玉佩由1件圆形玉佩、7件玉璜和多达727件的玛瑙珠组成,玉璜之间由玛瑙珠连接,复原后长度达到惊人的105厘米,超过了1米!
而且更难得的是,这组玉佩不仅体量巨大,细节也处处精美。
细细打量,玉璜虽然宽度较窄,但正反面都有两周旋切痕,一端雕琢龙纹,似是古玉改制。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这组玉佩上玉璜数量为7,与国君拥有的青铜鼎数量相同。
可见直到2700年前的春秋早期,玉器依旧被贵族当做礼制文化的传承。
回想当年,这组玉佩曾伴随着芮桓公与芮姜登顶,走过祭台和朝堂,既象征着尊贵身份,还代表了至高权力。
而除了以上这些玉礼器,芮姜墓里还出土了大量装饰用玉和葬陪玉器。
和制度森严的礼玉相比,这些像曾经贴身侍奉芮姜的奴婢,活过了千年时光,向今天的人们小声嘀咕着女主人当年的日常。
比如和很多贵妇一样,芮姜爱美,酷爱收藏古董,尤其喜好收藏远古时代的精美玉器。
这件圆润可爱的玉猪龙就是实证。
玉猪龙,芮姜墓出土
它宽10厘米左右 ,高约 13厘米,质地上属于岫岩玉 ,和墓里其他的玉器不同,呈现出暗暗的土褐色。
仔细看去,整件器物圆乎乎的,呈现C字形,好像一只惊讶的小猪,耳朵像圆弧一样竖起 ,睁着大大的眼睛,微微张着嘴巴。
此外玉猪龙的面部还有多道阴线皱褶纹,属于典型的红山文化遗物。
红山文化作为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重要代表,主要分布于西辽河上游一带,距今已有6000年左右的历史。
也就是说,即便对于芮姜来说,这件玉猪龙也是有着3000年历史的老古董,而且原产地来自万里之遥的辽河流域。
虽然我们不清楚它是如何跨越时空和距离,来到了芮姜的手边,但当年她一定视若珍宝,日常捧于纤纤手心,死后带入墓葬相伴着永眠。
与此同时,芮姜对这些玉器的珍视,或许也印证了:
千古以来,人们对于心爱的事物总会想方设法地挽留。
对于她来说,小小的玉猪龙如此,整个芮国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可事与愿违,尽管拥有珍宝无数,赶跑国君儿子的芮姜与她所守护的芮国,不久即陷入巨大的生存危机。
要知道,被撵走的那个男人可不只是个熊孩子,更是一国之君!这场芮国的政治风波,让崛起于西垂的秦国嗅到了可乘之机。
芮姜与玉器复原
春秋早期的秦国,靠着之前与戎狄近身火拼的血肉,硬生生打进了周天子封赏的目光,从附属国被升入伯爵位列诸侯。
假如能趁此机会拿下芮国,秦国将真正东出潼关,饮马黄河,剑指东方加入诸侯争霸的行列!
于是,公元前708年秋天,秦宪公打着平乱正统的旗号,大军浩浩荡荡扑向芮姜羽翼下的芮国。
芮姜与她的芮国命悬一线。
芮桓公墓出土金器
可出人意料的是,在浩荡秦军的攻击之下,芮国竟硬生生扛住了秦国,打赢了这场生死攸关的保卫战。
《左传·桓公四年》:"秋,秦师侵芮,败焉,小之也。"
短短10个字的记载,却如一曲划破天际的长歌。
神奇的芮姜,文能收藏鉴赏,武能抗敌虎狼,可以说在春秋的天空投射下一抹闪亮的霞光,让芮国不似其他小国那般暗淡,至今闪烁在历史的星夜。
阿伦说: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黍离》
2000多年前,当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不知忧劳一生的芮姜,心头不知是否会发出悠悠浩叹。
尽管她曾驱逐逆子、战胜秦国,但如此好运怎会永远伴随?
芮国的胜利转瞬即逝,并没有阻挡秦国东出的脚步。
芮桓公墓出土金器
就在芮国打了胜仗的这年冬天,秦国找来了两个帮手:周王室和虢国,转而讨伐投奔魏国的芮姜儿子芮伯万,芮伯万很快招架不住,被秦国掳走,开始了颠沛流离的人质生活。
一直到公元前707年,芮伯万终于在戎人的帮助下重获自由,来到韩城一带重建芮国。
芮国大墓出土青铜器
但经此变乱,没有了芮姜的芮国已如强弩之末,后来虽迁移国都,但依旧难免沦为秦国的附庸,苟延残喘了一段时间,永远消失在秦国的大军之下。
神奇的是,历史的地层留下了芮国最后一段时间的挣扎。
刘家洼遗址出土金器
2017年到2018年,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刘家洼一带发现了春秋早期的大型遗址和墓葬,出土了有"芮公""芮太子"铭文的青铜器,以及大批带有北方少数民族风格的金器。
经考证,正是芮国晚期的城池与墓地。
芮桓公墓出土金器
当地层淹没了所有,所幸的是,历史还记得这个曾闪耀西垂的星斗小国。
甚至关于芮姜这位虎妈,历史学家还有一个更加暗黑的宫斗版本。
有可能,也如《郑伯克段于鄢》里的情节,芮伯万并不是芮姜的亲生儿子。
因此在芮桓公死去后,太后芮姜把持权力形成一党,试图致他于死地,芮伯万在宫廷斗争里失败,九死一生逃到魏国,随后引发秦国征伐。
这个版本虽同样精彩,但无论我们如何复原,历史的真相,注定只有2700年前的当事人最清楚了。
总而言之,神奇的芮国大墓,位列2005年中国10大考古发现,出土文物刷新纪录,让今天的我们得以了解两周时期的金器和用玉制度。
既向今人展现着悠久华夏的历史灿烂,还是名副其实的国之宝藏。
与此同时,芮国大墓的出土,还极大补充了春秋小国芮国的历史,为研究春秋初年的国际形势和西北地区的先秦历史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时光沉浮,星河滚烫,千年后重现人间的芮姜、芮桓公还有他们的芮国,在历史的洪流面前都是幸运的。
他们虽肉身散去,但生前的珍宝留在了泥土里,活过的痕迹刻在了历史中,吸引今天的我们不断发现,不断揭秘,不断领略华夏文明的光辉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