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专家用大数据证明:随时想耍手机,可能有网络成瘾,还可能是精神疾病!
说起网络成瘾,大家脑海里会浮现这样的画面——
为了上网打游戏,
娃儿放学回来不做作nie,抱起平板电脑不松手,妈老汉儿咋个喊都不听;
上班的人回来就拗不动屁股,盯到电脑屏幕不眨眼,美女帅哥+火锅串串都喊不动!
该睡觉的时候更不消说了,月亮不睡他不睡,百分百的黑眼圈·秃头小宝贝!
“医生,我不虚,我又不咋个打游戏,不得成瘾!”
NO!网络游戏成瘾只是网络成瘾的一种,更多人其实已经属于早期的网络成瘾了,但他们自己并不觉得,比如——
明明手上有着急的工作/学习任务,但就是管不住自己非要拿出手机duo几哈,逛哈淘宝、看哈朋友圈、qio几眼小视频。
明明上床的时候已经瞌睡慌了,但拿起手机就晃到凌晨2点了。
更恼火的是,一说起跟朋友约到耍就焦眉烂眼(哪怕是帅哥美女),算了,还不如自己在屋头跟手机电脑两个耍!
……
近年来,网络成瘾确实成为一个急需要大众关注的问题。今天,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专门研究各种成瘾行为的郭万军教授,及陶煜杰、杨霞、汪辉耀医生,将通过大数据研究来给大家讲一讲,网络成瘾的表现有哪些?可能会与哪些精神健康问题相关?面对网络/游戏成瘾的孩子,家长该如何处理?
一
网络成瘾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教授KIMBERLY S. YOUNG提出的,他在1996年对396名严重上网成瘾的人做了调查研究后,认为网络成瘾是一种临床心理障碍。
就网络成瘾的内容来看,沉迷于网络游戏、网上交友、网络购物等都属于网络成瘾的范畴,但随着网络、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要从职业、使用习惯、性质等多方面去专业地界定和诊断网络成瘾,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国际公认的疾病诊断及分类标准中,尚未将网络成瘾正式定义为一种疾病。
然而,随着病理性网络使用/网络成瘾对心身健康的不良影响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学界对网络成瘾相关问题的研究日益深入,也对形成了基本的共识。
根据国家卫健委会发布的《中国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释义(2018版)》的定义,网络成瘾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对互联网使用冲动的失控行为,表现为过度使用互联网后导致明显的学业、职业和社会功能损伤等问题。其中,持续时间是界定网络成瘾的一项重要标准,一般情况下,相关行为和问题需至少持续12个月才能界定为网络成瘾。
二
虽然网络成瘾还没有100%被认定就是一种病,但现有国际诊断体系已将网络游戏成瘾纳入了疾病范畴。意思就是,打网络游戏打得废寝忘食的人些要注意了,你们可能有病了!
在国际上,目前针对网络游戏成瘾有两种诊断标准,一种来源于2013年发布的《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另一种来源于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发布的《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ICD-11)测试版。
不管是哪一种诊断标准,都指出了【病理性游戏行为】的2条核心表现—
第1:游戏成瘾的人不仅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在游戏上,更重要的是他们忽略了现实生活,无法再承担以往的社会角色,也不想再参与社会生活;
第2:丧失了对自我行为的控制,让游戏完全支配了生活。
三
“医生,你说网络成瘾不是病,游戏成瘾才是病得嘛,我手机上一个游戏APP都没得,那就没得好大的问题了三!”
肯定不是!虽然说目前网络成瘾算不上病,但并不能忽视它带来的影响,尤其业内有研究提示网络成瘾与睡眠质量差、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焦虑、抑郁甚至自杀问题都有关系。
为了做进一步研究,我们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就对某大学里30000+名大一新生做了身心健康状态调查,并发现了两个关键的问题:
44.46%的同学都可能有网络成瘾的问题。
02
随着网络成瘾程度的加重,出现心理、精神问题的风险显著增高。
这些结论是咋个得出的呢?
这些同学们在刚入学后就接受了第一次调查,结果显示,44.46%的同学可能存在网络成瘾的问题,其中轻度网络成瘾占比为37.93%,中度网络成瘾为6.33%、重度网络成瘾为0.20%。同时,心理专家们根据这些同学网络成瘾的严重程度划分了四种严重程度等级(无、轻、中、重度成瘾),进行了四种精神病理综合征(严重躯体症状、具有临床意义的抑郁、精神病质、偏执)、严重精神疾病、自杀意念、计划及行为的共患比例及风险的比较。
发现在没有网络成瘾问题组中,出现这些心理或精神病理现象的共患比例及风险是低于四个组平均水平的,而轻度网瘾组则处于平均水平,中度和重度网瘾组的风险就明显升高了!
还是有点昏是不是?拿大家都晓得的抑郁来说,研究发现没有网瘾问题组里的娃儿,抑郁的患病率仅为1.01%,而轻度网瘾组抑郁的患病率增加到4.85%,在中度及重度网瘾组中直接飙升到了24.8%及58.73%。而在严重网络成瘾组中,至少共患一种精神病理综合征的概率接近70%!!!
由于这四个精神病理征还不包括其它一些较常见的精神病理现象(如焦虑、强迫、注意缺陷-多动等),所以在这组人群中实际存在精神病理综合征的概率还会更高。
为了更科学地得出结论,在距离第一次调查12个月后,华西心理专家又开展了第二次调查。这次发现,抑郁和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的确紧密,常常一起出现,或者一个先出现,另一个紧随其后。比如,入学时存在网瘾问题的学生,一年后抑郁的风险显著升高,而入学时存在抑郁的学生,一年后成为网络成瘾者的风险也显著升高。更焦人的是,抑郁和网络成瘾可能比牛皮糖还粘人,第一年跟到你,第二年可能也还跟到你!
同时,华西心理专家还比较了网络成瘾及单纯游戏成瘾与多种精神病理现象(强迫、抑郁、焦虑、严重躯体症状、睡眠质量、精神病特质及自杀风险)的相关性,发现网络成瘾比单纯的游戏成瘾更凶,因为它和这些精神病理征的关系普遍更紧密!
四
原本乖咪咪的娃儿,努力上进的年轻人,热爱生活的中老年人(不要以为年龄大就不得网络成瘾了哈,想哈之前上闹钟半夜偷菜、抢车位,最近看某手某音就舍不得放手机的他们!),是如何就网络成瘾了呢?
“医生,你这个问题就没得啥子技术含量了,肯定是游戏、手机好耍噻!”
这只是表象,而作为专业的心理医生来看,网路成瘾是一种行为成瘾,其发生可能涉及(但并不限于)以下四种机制——
1.认知行为模型
由于自身原因难以建立现实人际关系,从而更倾向于虚拟环境,在其中获得满足。比如平时不善言辞、不擅交际的人,在学校单位甚至家庭里没有好大存在感,一旦发现自己在网上发帖引起了关注,或者游戏打得好获得了认同和满足,那这个人肯定就更愿意活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
2.神经心理学模型
每个人都喜欢追求愉悦,逃避痛苦,这是人的天性,而网络的使用可以刺激中枢神经系统,获得愉悦和满足,这种感受可以促使这个人持续地使用网络,一旦成瘾形成,这种感受就会转化为一种习惯状态,从而把上网变成一个固定行为。
3.补偿理论
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学习好=娃儿就乖的单一评价系统,这也就导致许多年轻人需要在网络线上活动中找寻“精神补偿”,通过参与网络活动找寻自尊与自我身份认同。
4.情景因素
网络可以帮助我们逃避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困境,比如刚经历离婚痛苦的人可能上网寻求帮助,考试失败的学生可能通过游戏寻求安慰。此外,网络还可以帮我们应对孤独感,比如在家寂寞的老人通过上网找寻热闹或者亲情,比如有人新到一个单位不适应,跟同事不熟悉,下班后就会把时间投入到网上缓解孤独感。
五
很多人以为爱上网、爱打网络游戏入迷了,搞得来不想上学、不想上班,非要到这种地步才算是网络成瘾,但其实网络成瘾通常起病较为隐匿,不容易被发现。
为了方便大家快速评估,这里为大家准备了Dr. Young 研发的网络成瘾测试量表(Internet Addiction Test, IAT),一共20道题,做完加一下得分,看看网络成瘾严不严重。
【评分标准】
不适用: 0分 |
几乎从不:1分 |
偶尔: 2分 |
有时候:3分 |
经常: 4分 |
几乎都是:5分 |
1 |
实际上网的时间往往比预计的要长 |
|
2 |
为了多上会网而忘记了其他需要做的事情 |
|
3 |
宁可上网找乐子也不愿与男/女朋友出去约会 |
|
4 |
通过网络与在线网友结交认识 |
|
5 |
身边有人埋怨你上网时间太多 |
6 |
由于上网时间过多而影响成绩 |
|
7 |
有事情需要立即做的时候仍会先查收邮件 |
|
8 |
由于网络而耽误学业 |
|
9 |
对他人询问自己上网干什么时会心存戒备或对此保密 |
10 |
通过想象网络中令人感到美好欣慰的事物来排解或替代现实生活中令人感到烦恼的事物 |
|
11 |
通过网络才能重拾自己心中所期盼的事物 |
|
12 |
对没有网络的日子感到恐惧, 觉得无聊、空虚 |
|
13 |
上网时有人打扰了自己就会感到愤怒、厉声指责、想要发火 |
14 |
由于深夜上网而失眠 |
|
15 |
即使离线或者不上网时依然会沉浸与回味着网络的精彩世界 |
|
16 |
上网时经常对自己说“就只再上一小会儿” |
|
17 |
曾试图减少上网的时间与次数但以失败告终 |
18 |
向他人隐瞒自己上网的时间 |
|
19 |
宁可多花点时间上网也不愿与人出去交流 |
|
20 |
一下线就感到沮丧、情绪化,甚至是神经质,但一上网这些现象就荡然无存 |
正常使用:0~30分
轻度成瘾:31~49分
中度成瘾:50~79分
重度成瘾:80~100分
根据我们的研究,如果得分符合中度以上成瘾,存在精神病理综合征的可能性就接近四成了!
六
在网络成瘾的人群中,青少年网瘾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重点问题,但是在解决的过程中,却往往出现家长费了一包子的劲、生了一肚子的气,花了一蒲啷子的钱,结果最后娃儿不仅没有丝毫的好转,甚至仇恨父母的情况。究其原因,是家长们用错了方法,尤其下面两种方法,千万用不得!
1. 进入“戒瘾学校”,进行封闭式管理
不管是已经被曝光的一些网戒机构,还是隐藏得深的号称能帮娃儿戒除网瘾的什么书院、游学营,把娃儿丢进去只会遭受心灵和身体的双重摧残。
当然,也有部分家长反映孩子在进入这些机构后,真的听话了,但从我们心理专家的角度来看,这种听话更让人心痛,因为那只是孩子更加懂得隐藏自己罢了,他们的内心深处,也许只剩下了麻木和仇恨。
2. 暴力断网或者没收手机等电子产品
这样的方法想必不少家长都用过对不对?以为把网断了,把手机、电脑收了,娃儿接触不到这些东西,就可以把网瘾戒了,但家长们,你们真的错了!这样的方式只会引起孩子激烈的情绪反应,甚至有新闻报道这样的行为导致孩子跳楼自杀,或者伤害家人的惨剧……
再说了,即使你把娃儿目前拥有的上网设备收了,家里的网断了,只能让他不在家上网而已,从心理学上来看,他对于上网的欲望就更大,更加难以控制,会出现离开家长的视线后,变本加厉上网的情况。回想一下,哪个大学没有出现过因为网瘾而被迫退学的大学生?其中就有一些是因为高中时被家长严禁上网,读大学后(尤其是异地没得人管)放飞自我出现严重网瘾。
七
01 关注可能存在的抑郁、强迫、焦虑等共患精神障碍,及时求治。之前我们讲过了,网络成瘾可能跟一些心理和精神疾病相关。目前,有研究发现使用利他灵可以改善患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多动症)的游戏成瘾症状,使用抗抑郁药物可以减少伴有抑郁症状的游戏成瘾患者的游戏时间。
强调一哈,共患精神障碍是需要去专业的精神科医生处评估、诊断和治疗,用药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进行。
02 心理方面的干预和调整。可针对家庭教育、生活环境、心理创伤与应激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防治心理干预与调整。由于“缺少关爱“可能是导致网络成瘾的一个重要因素,需要得到家庭成员的足够重视。如果家庭成员之间的干预和调整难以进行或效果不佳,建议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治疗或咨询。
写完这篇科普,
不得不感叹网络是越来越发达了,
以前需要去图书馆查阅很多书才能找到的资料,
现在随便掏出手机来,
就能把查资料的事忘得一干二净了……
参考文献
1、 Young KS, Abreu CNd. Internet addiction: A handbook and guide to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Hoboken, NJ, US: John Wiley & Sons Inc, 2011. ISBN: 978-0-470-55116-5
2、 Guo W, Tao Y, Li X, Lin X, Meng Y, Yang X, Wang H, Zhang Y, Tang W, Wang Q, Deng W, Zhao L, Ma X, Li M, Chen T, Xu J, Li J, Hao W, Lee S, Coid JW, Greenshaw AJ, Li T. Associations of Internet Addiction Severity With Psychopathology, Serious Mental Illness, and Suicidality: Large-Sample Cross-Sectional Study. J Med Internet Res. 2020 Aug 11;22(8):e17560. doi: 10.2196/17560. PMID: 32780029; PMCID: PMC7448182.
3、 Block, J. J. Issues for DSM-V: internet addiction. Am J Psychiatry 2008;165(3),306-307. doi:10.1176/appi.ajp.2007.07101556
4、 Kiraly O, Griffiths MD, Urban R, et al. Problematic internet use and problematic online gaming are not the same: findings from a large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adolescent sample. Cyberpsychol Behav Soc Netw. 2014;17(12):749-754. doi: 10.1089/cyber.2014.0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