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吃山药,胜过吃补药”,看张锡纯先生对山药的妙用【一点资讯】
“冬天吃山药,胜过吃补药”,看张锡纯先生对山药的临床妙用
进入数九天气,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万物生机潜伏闭藏,自然界阴盛阳衰,也是寒邪肆虐的时节,对于养生而言,冬季养生重点养肾,若此时没有做好“藏精养生”,到春天会因肾虚而影响机体的免疫力,使人容易生病。
冬季养肾适宜温补,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但温补的药材和食物何其多,如党参、人参、鹿茸、枸杞子、大枣、羊肉、牛肉等经常食用会容易上火、消化不良、滋腻脾胃。因此,冬季也是调养脾胃最佳时期,脾胃是后天之本,是气血的生化之源,冬季进补能不能达到高效,关键在于脾胃受不受补,不先把脾胃养好,进补后承受不了,就会容易上火、腹胀、胃痛等现象。
那么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款适宜冬季调养脾胃的佳品——山药。
山药性能特点:性味甘平,入脾肺肾经,为三焦平补药。不燥不腻,功能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善补上中下三焦气阴而兼具收涩之性,能够改善脾胃功能,有效地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故为肺脾肾气阴不足、下元不固所常用。
山药有两个进补作用,一是健脾养阴,二是补肾。有句话叫做:“冬天吃山药,胜过吃补药”,山药既可以达到春夏健脾开胃,又可以起到补肝肾的作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评价它是“健脾补益、滋精固肾、治诸百病,疗五劳七伤”的佳品,常吃可以益肾气、健脾胃。在《神农本草经》中将其列为补虚上品,有“小人参”的美誉。
细读本草,发现历代医家皆嫌其平,不委以大任,几乎埋没良药,翻阅古今方剂,以山药为君者,的确少见。只有近代名医张锡纯所著的《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中所载方剂竟用山药者将及其半,且常以山药为君,每能救人于垂危,得心应手,效如桴鼓。张锡纯实为知山药者,《衷中参西录》实为集山药之大成者。其对山药的妙用,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衷中参西录》治阴虚劳热用山药者十有其九,其中“一味薯蓣饮”单用山药一味。下面例举一二医案,大可揣摩:
有一老翁患咳嗽痰喘三十余载,宿病陡发,发热、咽干、头汗出,不能食。证属肺气与脾阴肾阴将竭,有不可终日之势,多药无效,医者为之束手,改用生怀山药120克,加玄参9克。一剂见效,二剂大见效,三剂而病愈强半。后人常在临床凡遇阴虚内热,病势较久者,常仿张锡纯用山药之意,在应证汤药中加入大剂山药,或用“一味薯蓣饮”,“薯蓣粥”。
另有一少年患者,因肺痨辍学数月,盗汗夜热,体瘦少食,舌质嫩红,属肺脾阴虚。先用“月华丸”方重用山药,后用“薯蓣粥”作饭常食,病势渐愈,身体渐胖,重新入学。其他如少女虚劳,月信不通,产后亏虚,发热自汗,脾阴暗伤,饮食懒进,亦皆能随手取验。山药之性,滋而不腻,不寒不燥,性特和平,可以久服无弊,而且药广价廉,对于虚劳之证,最为适宜。
对肾阴虚不纳气喘息,《衷中参西录》创“薯蓣纳气汤”,用山药、地黄补肾以为君,萸肉、龙骨等为佐使。治疗老年喘息,呼多吸少之症俱获良效。因山药补肾兼能补肺,并有收敛之力,其治喘之功最弘,所以定名“薯蓣纳气汤”。至于肺阴虚之喘咳劳嗽,《衷中参西录》治阴虚劳热诸方皆可选用,可倍山药用量加牛蒡子。山药滋脾肺之阴治其本,牛蒡子体滑气香、润肺利肺治其标。二者合用有相得益彰之妙。
《衷中参西录》治消渴方皆用山药。山药善滋阴液而入肺、脾、肾三经,用于消渴正合其性。临床应用屡试屡效。或用生怀山粉常服,亦有良效。根据现代科学研究,山药能降尿糖,可为佐证。另外《衷中参西录》治疗血淋、膏淋、劳淋、寒淋以及尿浊之证,皆以山药为君。
明清以来对于温病,医学大家一般所选滋阴药,不外生地、麦冬、沙参、玉竹之类,却少有用山药者。而《衷中参西录》于风温、春温、暑温乃至湿温中,或兼食滞吐泻,腹痛下利;或兼咳嗽喘促,阴虚发热,或兼体虚气弱,斑疹吐衄;或瘥后调理、劳复食复,皆用山药。
《衷中参西录》用山药处颇多,山药之功,发挥无余,其运用之妙,大可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