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胡观点:家长粗暴干涉学校教育之殇

最近,南京一中发布了一份《告2021届高三家长书》,内容洋洋洒洒几千字,其中包括了该校下学期准备开展的重点工作(摘录):
1.悉心研究应对新高考的方法和依据。
2.给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延长晚自习,开学后晚自习延长到十点。
3.与家长加强沟通,强化家校沟通!
4.推进导师制,为尖子生配备最优质的教师资源,科学指导,意志品质激励指导。
5.持续关注学生的弱势,对其弱势进行短板补习强化,让孩子感觉到关怀。
6.给予孩子积极的鼓励,注重人文关怀,不落下每一个孩子,让孩子全方位全面发展。
……
南京一中的这份《告2021届高三家长书》,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特殊产物。据此,有人认为这是平息风波的无奈之举,有人认为这是素质教育向应试教育“妥协”,有人认为是学校向部分家长“认错”,更有人认为这是学校素质教育改革的失败。但无论如何评价,我们都认为这份《告2021届高三家长书》都显得是那么的“不合时宜”和“委曲求全”。
近期,南京一中部分家长粗暴干涉学校教育的事件,大家应该都早有所闻,在此我们就不一一赘述了。南京一中以《告2021届高三家长书》的发布,暂时平息了部分家长们的“怒火冲冠”,学校和家长暂时达到了“相安无事”。那么该事件的发生,从表面上看是家长“胜利”了,学校和校长“失败”了。但事实上,我们认为该事件的结局并没有胜利者,而失败的是教育本身。因此,该事件产生的负面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一)
粗暴干涉学校教育会不会产生示范效应?
今年高考分数公布后,南京一中的高考成绩“不甚理想”,因此学校和校长被该校的部分高一、高二学生家长严厉声讨,众多家长冒雨围堵在校门口,手举“一中不行”“校长下课”等抗议标语。部分南京一中高一、高二年级学生家长认为,今年学校表现令人失望,尤其是高分层大量荒芜,不仅没有北大、清华,而且连复旦、交大等知名高校也没有,只有两名同学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创新试点班”录取。
对南京一中2020年的高考成绩,我们先不作具体的分析和评价。我们重点要探讨的问题是,众多家长冒雨手举“一中不行”“校长下课”等抗议标语这种行为是否合适?不言而喻,家长们的这种抗议行为显然是不合时宜的,实际上这就是部分家长粗暴干涉学校的办学行为,给学校的教育改革带来了巨大而深远的伤害。
在众多家长的冒雨抗议行为之前,是否与学校进行了一些沟通,我们不得而知。但至少可以看出,家长和学校的沟通是无效的,否则也就不可能出现众多家长的冒雨“集体”抗议行为。由此可见,尽管部分学校也设有家委会或者挂有“家长学校”的牌子,但事实上家校沟通更多的是一种形式主义,而不是一种常态化的交流与沟通。我们初步判断,正是由于家校之间的沟通不畅,才导致了部分家长的集体抗议行为出现,当然也不排除部分家长有故意“寻衅滋事”的嫌疑。
应该说,学校教育关系到千家万户,与家长们的利益休戚相关,因此离不开家长们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参与。但就学校教育改革来说,校长及其老师们才是最重要的践行者和实施者,也是最有发言权的。而作为家长们来说,对学校教育往往是知之甚少,甚至是一知半解或浮光掠影。当然,这不能否认家长们对学校教育改革有自己的建议或者看法。因此,家长们对学校的教育改革有什么看法,可以通过家委会或者其它有效途径进行表达,积极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改革之中。但无论哪一种途径,都不得以损害学校的形象和利益为代价,否则就是不负责任的体现。尤其是这种打着“一中不行”“校长下课”等带有对学校具有明显侮辱性的标语,堂而皇之的集体抗议行为更不可取。
事实上,部分家长粗暴干涉学校的办学行为,立马就达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学校及时发布了《告2021届高三家长书》。这不免给人一种心理暗示:粗暴行为往往是最直接的,而且往往也是最有效的。也就是说,一旦家长对学校的办学行为不满意、不认可,那么就采取一些匪夷所思的粗暴行为,迫使学校就范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让我们更为担心的是,这种粗暴干涉学校教育的不当行为,会不会对其它学校家长们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呢?会不会其它学校家长们群起而效仿之呢?当然,这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现象,学校教育更是不能承受如此不堪的“瞎指挥”“乱弹琴”。
(二)
过度追求高分数效应何时了?
我们来看看南京一中2020年的高考喜报:
1.本届高三559人参加高考,一本硬达线人数533人,一本达线率95.34%。2.全校12个班级均超计划完成目标任务。3个崇文班一本率均为100%。3.400分以上人数创历史新高。4.陶乐颜、刘政国两位同学,录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创新试点班”。
应该说,南京一中的喜报还是非常令人欣喜的,这样的高考成绩按理来说已经足够“夺人眼球”,而且这也是该校历史上的最好成绩。但给家长们带来的最大“伤害”是,400分以上的学生不仅远远落后于当地的其它三大名校(南师附中、金陵中学、中华中学),而且还远远落后于名不见经传的南京二十九中。一向被称为“二梯队”的南京二十九中,今年高考生400分以上的高分段人数居然达到了68人,比南京一中高出了许多,一本过线率也达到了96.13%。因此,南京一中高分段人数的严重残缺,触动了家长们的敏感神经,引起了众多家长的严重不满,这也是众多家长冒雨集体抗议行为的“导火线”。
由此可见,家长们对高分数的渴望才是本次事件的主导因素。假如,2020年南京一中的高考高分数学生能够超过100人以上或者至少超过南京二十九中,那么可能就不会出现家长们的抗议行为了。对此,学校进行了及时回应:学校发布《告2021届高三家长书》,主动承认2020年高考的高分考生较少。因此,学校下一步将推出一系列改进措施,包括研究新高考,做好明年新高考应对;加强对学生学习的要求与管理,比如延长晚自习到十点;加强尖子生培优,比如分层教学,组建尖子生团队等等。总之,学校今后要调整教育教学方向和思路,抓紧抓牢孩子们的学习,尤其要加强尖子生的培优工作,争取让更多学生考上理想中的名牌大学。
我们发现,近年来尽管高校一再扩招,但升学压力却不降反升,其主要因素就是对高分数的无休止追求。在各学校的喜报中,我们看到各学校已经不再满足于有多少人能够考上大学,而是热衷于清华、北大考上多少人,热衷于一本率多少,热衷于文理科状元的炒作,热衷于省市的排名,热衷于690分以上多少人……不难看出,各学校喜报中都不约而同地突出了高分数,即“高分才是硬道理”。也正是对高分数无休止的追求,导致了高考压力也就越来越大。事实上,在目前的高考选拔机制下,高分数就意味着能够上名牌大学,就意味着能够挤进985或者211高等学校,就意味着将来能够有更好的工作和更体面的生活方式。这就是现实,这似乎已经超出了教育本身。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具有极强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因此高考命题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难度系数。如果所有的学校、所有的学生和所有的家长们都钟情于高分数,甚至恨不得都考满分,那么这种竞争将是永无止境的。很显然,这种恶性竞争,就是一种“涸泽而渔”“杀鸡取卵”的做法,而最终伤害的还是我们的孩子们。
(三)
谁将举起学校教育改革的大旗?
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我们目前的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广受诟病,老百姓普遍对教育感到不满意,因此基础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但问题是,这么多年的教育改革却一再举步维艰,应试教育仍然大行其道,“唯分数论”“唯名校情结”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我们从南京一中官方网站和相关媒体了解到,近年来学校“忍辱负重”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成效显著,有目共睹。如一直推行素质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积极开展各种竞赛与活动,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率先成立“崇文班”,大胆创新,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三届崇文班毕业生,半数以上考入985高校。学校不仅有国家标准课程,还设置了一中特质课程、生涯规划课程、国际视野课程和大学先修课程等40多门校本课程、30多个学生社团,每年组织“开学第一课”“慈善行走”“研学旅行”“成人仪式”等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此外,南京一中的交响乐团也十分知名,是迄今为止江苏“第一”支完全由一所中学独立组建的中学生交响乐团……
应该说,南京一中的教育改革是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是符合国家教育方针的,更是为孩子们的终身健康成长着想。正如该校校长尤小平说:“作为一个百年老校,一方面肯定要提高应试成绩,另一方面我们的教育也是要面向未来,办适合每一个人的教育。”
然而,任何的教育改革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更不会“马到成功”。因此,只要是教育改革,就需要有一个调整、适应和提升的漫长过程,而最终受益者恰恰是学生和社会。事实上,在我们的中小学校中,不乏有思想、有能力,也有干劲的校长,但真正敢于大胆进行教育改革的却凤毛麟角、寥寥无几。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担心承担教育改革的失败罪名。那么,这次突如其来的家长们冒雨集体抗议行为,会不会影响南京一中的教育改革进程,答案显然是不言自明。由此可见,部分家长对教育的短视行为和粗暴干涉,对南京一中的教育改革将是一个巨大伤害。
我们发现,在我们身边部分学校的校长或者学校很少考虑和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教学工作往往都是按部就班,甚至是浑浑噩噩,得过且过。而也有部分校长,整天忙于事务性工作,俨然成了学校的“外交家”或者“形象大使”。显然,南京一中校长及其老师们的教育改革行为是令人敬佩的,也是值得我们更多学校学习和效仿的。试想,如果连这样的校长和学校都被众多家长口诛笔伐,粗暴干涉,那么谁还愿意进行教育改革呢?谁还会举起教育改革的大旗呢?如果所有的学校都不进行教育改革,都不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那么何时能够冲破应试教育的“牢笼”呢?
结束语
我们再看一则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揠苗助长》:
古时候有个农夫,希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点,天天到田边去看。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也没有长高。他就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他们长”。
一天,他终于想到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精疲力尽。当他回到家里时,一边喘气一边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没白费,禾苗都长了一大截”。
他的儿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跑到田里一看,发现禾苗都枯死了。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浅显的道理:客观事物发展自有其自身的规律,我们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同理,教育也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我们也应该按照教育规律办事。南京一中作为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名牌学校,进行教育改革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而且已经初见成效。我们可以预见的是,只要坚持不懈进行教育改革,那么将来的若干年后,南京一中很可能会成为区域内教育改革的示范学校,也有可能会成为其它学校教育改革的引领者。然而,由于部分家长们粗暴干涉教育行为,就如同农夫拔禾苗一样,可能就会导致学校的教育改革“中途夭折”。
我们无意于过多苛责家长们的行为,他们也都有自己的一番道理。但我们不能原谅的是,众多家长们干涉学校教育的粗暴方式。这件事看似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恰恰真实地反映了部分家长们对教育认知的肤浅和短视。在他们眼中,高分数就是唯一,就是一切,哪怕牺牲孩子们的童年和透支孩子们的未来也在所不惜。

此刻,我们仿佛听到了鲁迅先生那句话:“呜呼,我说不出话来!”

(作者胡远明,郑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注:本文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