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这种读书方法,你就能彻底读透一本书

坚持读书一定是一件好事。

不管是伟人牛人、作者大家、职场精英、行业大佬,几乎都有坚持不懈读书的习惯。

但许多人对读书有一定误解,认为只要是看文字,就算读,算认真进取了。这种误解主要是因为对读书的目的模糊不清。

读书的目的分为3种。

第一是娱乐消遣,我们看小说、娱乐杂志,爽了就完了。

第二是获取资讯,也就是得到一些新信息,新内容,比如中美关系最新进展、天气预报又要下雨,但此时,你并没有获得理解力的提升,依然采用过去的视角,过去的理解方式,过去的思考角度来处理这些信息。获得了新资讯,但你和过去基本没差别。

第三种目的,是获得新认知的读书,即增进你的理解能力、思考能力。

很多人读书,是拿上一本,打开第一页,一字一句地精读,在重要的部分划线,写下自己的读书笔记、感悟、思考。看完后,觉得自己理解了许多新东西,也记下了不少金句。

这种方法好不好?

当然,不能说不好,但确实不够好。不是真正高效、正确的读书方法。虽然确实能获取部分书中知识,但读书的效率、知识转化效果并不足。

确实,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应该如何正确读书,读书的方法步骤?

事实上,一本超经典级教科书式阅读书籍《如何阅读一本书》已经问世80多年,再版无数次,经久不衰,科学地教会我们“什么才是真正正确的读书方法”

如果你希望自己尽可能多地掌握书中内容,能得到理解力的提升,而不只是单纯讯息量的增加,真正对生活产生有效的提升与进步,那么,学会这种看书方法很重要。

在作者看来,看书应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基础阅读;

·第二个阶段为检视阅读;

·第三个阶段为分析阅读;

·第四个阶段为主题阅读。

每一个阶段层层递进。就像升级打怪,把前一个基础夯实,下一个阶段才能游刃有余,学完三年级课程,才能学四年级的道理一样。而当你掌握了所有阶段技术后,就可以像武林高手般随意出招,不必拘泥于前后顺序。

·

一、基础阅读

指的是摆脱“文盲”的状态。对于大多数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我们,是都已经掌握的技术。也就是小学课堂上,老师指着黑板,“这个字念hou”,一字一字教会我们的这个字怎么念,是什么意思,句子表达的什么意思,段落的主要意义,比较不同观点之间的区别。

这个时期的我们,已经具备基本的生理、智力基础去应对这种学习,良好的视听能力、理解能力、与其他人共同学习、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这个过程,在初中、高中,绝大多数人已经完全掌握。

也就是说,别怕,你绝对具备去读书的能力。

二、检视阅读

检视阅读中,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评估这本书值得我们花费多少精力,是泛读略读?还是精读?书的结构是什么?作者主要在谈什么?是全部读完?还是读几个章节就行?

你是不是拿到一本书,或者别人推荐一本书,想看,就直接翻开从第一页开始看?检视阅读告诉我们的是,不要这样做。

为什么?

你真的能确定这本书足够好,值得精读吗?即使是牛人的推荐,也可能只是适合部分人,并不适合我们自己呀。

所以,检视阅读的第一步,是让我们首先去确定,这本书是否值得我们阅读。其次,确定这本书在讲什么?重点是什么?作者是谁?这就是检视阅读这个步骤要做到的事。这就像上课前的预习,能帮助我们抓重点,学得更好。

·

检视阅读分为2个步骤:

1、粗读/略读;

(1)先看书名页。包括标题、副标题、看腰封、看封面简短的介绍文字、看序言

(2)看目录页。对书本的架构有概括性的了解

(3)书中索引。快速了解涵盖了哪些重要词目、议题范围、书籍种类和作者

(4)出版者介绍。由哪个出版社出版,书的宣传文案是什么,一般会凝结本书对读者最重要的内容

(5)从目录中挑选几个重要章节阅读。特别是篇章的开头、结尾、摘要。通常包含了全章内容的总结。

(6)把书打开,东翻翻西看看,念一两段,或者连续几页,但不要太多。要特别注意内容中的主要论点,作者总结性的内容。

经过6个步骤的略读,你需要回答出,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是否有阅读的价值?如此就能决定是否要继续读下去。

·

2、粗浅地阅读。

打开书,把整本书浏览一遍,注意速度要快,一直读下去,即便遇到不懂的部分,也不要停。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章节开头与结尾的总结性内容。整个过程,粗犷地了解作者大致说了什么,每个框架结构是如何说的。

·

如何提升阅读速度?

(1)阅读速度,书本的不同内容可以采取不同速度,重要的慢一点,不重要的快一点。

(2)避免逗留与倒退。遇到难以理解的内容,我们习惯性地慢下来,甚至看完一遍再倒回去阅读以求完整地理解。但在此时,不要这样。不懂的部分,第二次分析阅读会有时间有余裕深入理解。

此时,需要你的眼睛一次性摄入整句话、多句话,甚至一整段。想象一下我们浏览报纸,寻找“中美贸易战”相关新闻时使用的速度,你是如何从一堆文字中找到重点的?此时就可以这样。

(3)手指跟随。为了让你的阅读速度有效提升,使用手指/笔,在文字下方快速移动,眼睛跟随手指的速度,读下去。

这就是检视阅读,能让我们对书本有一个粗犷、大致的了解,能回答出一些基本的问题。接下来,就需要深入地将书掰开揉碎的“分析阅读”。

三、分析阅读

这是整个阅读过程的重点,当你确定一本书值得读,也大致明白了主要内容和框架后,怎么才算真正读透彻呢?

这就需要根据分析阅读的步骤进行。此时,我们不再要求速度,你可以使用自己习惯的、能理解的速度进行细细阅读。

具体步骤是:

1、将书本作分类。也就是确定这本书是什么类型。我们通常为增进理解力而看的书分为2类:理论性和使用性书籍。

理论性,诸如历史、科学、哲学。主要教我们“这是什么”以阐述原理、传递知识。

实用性,是为了促成我们的行动,告知我们某种规则,比如应该如何去记忆,如何思考,包括如何阅读。

根据检视阅读对书本框架的了解,在你阅读过程中,要带着“这本书是理论性还是实用性”的思考,较早得出结论。

2、用一个句子,或简短几句话,叙述整本书的内容。

3、将书中重要篇章列举出来,用何种顺序组成整个框架,也就是书本的纲要。纲要可以是你读完后,自行重构的,也可以和作者框架一样,根据不同书本有不同。

(1)作者将书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在谈什么?

(2)第一个部分分为几个段落?每个段落在谈什么?

(3)第一部分的第一个段落有几个重点?分别是什么?

将书彻底分解,明白各部分是什么,作者是如何组织的,如何呈现的,为什么要这样展现?

4、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

(1)书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主要问题是什么?

(3)次要问题是什么?

以上的4个步骤,是分析阅读的第一个阶段,也就是要求我们对整本书有大体的概括了解,知道作者在谈什么。下一个阶段,我们要深入细节,将作者传达的具体内容与讯息进行细致了解。

5、找出重要的单字,与作者达成共识。

一个词通常有多种含义,一个含义,可以使用多种词汇表达。比如,热烈、热情都能一定程度上表达气氛的强烈。而我们常常谈及的“阅读”,假设为“X”,它也包含了不同含义,比如阅读小说娱乐文章的消遣性阅读“Xa”,为获取资讯的阅读“Xb”,以及本文所讲的增进理解的阅读“Xc”。

同样,作者的这本书中,通常在谈论某个重要的概念,比如“阅读”“记忆”“思维”“情绪”,词义所隐藏下的具体细分领域,我们需要和作者达成共识。

6、圈出书中最重要的句子,找出主旨。

同词义一样,一个句子可能包含不同主旨,需要我们联系前后文进行综合判断。检验我们是否真正懂得主旨有两个非常简单的方法:

(1)用你自己的话讲主旨再论述一遍;

(2)举出一个生活中、或者虚构一个具体事例,来说明作者论述的经验。

7、从相关文句关联中,设法架构出一本书的基本论述。

需要我们找到重要的论述段落,从段落中剥离重要的句子,将句子重新架构组织,得出作者是如何将一个问题论述清楚的。比如作者得出了一个结论,我们去把他的理由找出来;找到了理由,看看作者据此得出了什么结论。

8、找出作者的解答。

以上是分析阅读阶段二,我们从字、词、句,找到词义与作者达成共识,找到句子主旨,也明晰了文句的关联和作者的论述。

如果你真的做到这步,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与作者的意识非常接近,如果是一个成熟的阅读者,几乎已经能和作者站在同等的位置,开启对这个问题的探讨,而不是被动地接收作者的灌输。

当你能和作者就此主题展开探讨,带着批判的思考评估内容,你自己是否同意作者所讲,是否能说清楚哪些同意哪些不同意,为什么不同意,拿出你的证据,此时,我们进入下一个阶段,阶段三。

·

如何公正地评判一本书?

9、在你“同意”或“不同意”作者之前,必须全盘了解作者的内容。

10、当你不同意作者时,需要理性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不是无理地辩驳争论。

11、在你自己的任何评断之前,要拿出理论依据。

·

如何反对作者?

当你确信自己不同意作者,这不是自己的情绪化,也不是自己的偏见,并且有足够的理论基础对作者进行反驳时,一般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来指出作者的错误:

(1)作者的知识不足

(2)作者的知识有错误

(3)作者推论不合逻辑,无法让人信服

(4)作者的分析不够完整

这就是阅读的分析阅读,是将书彻底摸透的深层阅读方法,这个过程中需要消耗读者大量的心力,而科学确实表明,越是主动、越是努力、越是困难,我们所能收获的东西越是更多。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样读书也太麻烦了吧!但是,非如此不可。如果你不将书的整体脉络、脉络如何组织、为何这样组织吃透摸清,就永远不会理解作者,不懂作者,得到的东西仅仅是皮毛,是一个单纯的结论,而不是能增进理解力,不能与作者平等对话,更无法改变你的思维角度与方式,无法提升与进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