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脉体系
经脉体系
出现问题
过半归咎于
阴阳离合论
本篇虽是精短的一篇
但是其中内容涉及了
无数关键的根基概念
而且多是精简无比的名词
需要以“以经解经”的思路
从内经其他篇章分析理解
原文:
黄帝问曰:
天为阳,地为阴
日为阳,月为阴
大小月三百六十日
成一岁,人亦应之
三阴三阳
不应阴阳
其故何也
很多人对
类似开头,总结性的问答,并不看重
其实这段,展现出了很多,关键信息
首先,黄帝是谁:
黄帝是老祖宗
我们是炎黄子孙
但古代,黄帝
在人们的心中
地位是不同的
问现代人
谁最聪明
大部分人
会浮现出
爱因斯坦
这个名字
回溯千年
谁最聪明
黄帝,伏羲
是肯定人选
黄帝的功绩:
发明
历数、天文、
阴阳五行、十二生肖、
甲子纪年、文字、图画、
著书、音律、乐器、医药、
祭祀、婚丧、棺椁、坟墓、
祭鼎、祭坛、祠庙、占卜
建立最早的全面
体制,法度田亩制度等等
黄帝流传至今的事迹来看
这就是个超级全才,神人
黄帝内经素问第一篇
上古天真论开头就写: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
弱而能言,幼而徇齐
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内经里的黄帝
在学习的阶段
虚心请教歧伯
但在古人
的心目中
黄帝根本
不是正常人类
换成现代概念
天才中的天才
学霸中的学霸
大脑不比,爱因斯坦
差上丝毫的千古神圣
素问大部分篇章
一问一答的形式
主角即就是
黄帝与歧伯
这种模式
大部分时
都像例行
上课模式
学生按照,课本上的
内容提问,老师回答
大部分时候
托名的黄帝
虽然提问了
但是不一定
有太多疑惑
但是《阴阳离合论》不同
这是连终极学霸黄帝同学
也要遇上难解疑惑的时候
“今三阴三阳,不应阴阳”
不是内行人,就体会不到
这句话里头,沉甸的份量
阴阳是中医的最根本基础
无论是古今中外
人类总是有一种
对称性的习惯和迷思
无论研究学术,技艺
都想努力
形成一种
完美对称
内洽结构
三阴三阳
打破规律
就连终极
学霸黄帝
对应不上
阴阳规律
其中含义
多么重大
战国秦汉的古代人
保存文字十分困难
保存图像难上加难
可是难不代表没有
可极小范围的秘传
黄帝问疑问当时肯定
是有着最原始最接近
理论源头的手绘图谱
图象作为,学习媒介
怎么三阴三阳的排列
和学习过的阴阳规律
完全对不上
对三阴三阳的思考
我们不能走寻常路
普通思路
可是就连
学霸黄帝
也不明白
原文:
岐伯对曰:
阴阳者
数之可十
推之可百
数之可千
推之可万
万之大
不可胜数
其要一也
天覆地载
万物方生
未出地者
阴中之阴
则出地者
阴中之阳
阳予之正
阴为之主
生因春,长因夏,
收因秋,藏因冬
若是失常
天地四塞
阴阳之变
其在人者
数之可数
天地阴阳
不以数推
以象之谓
天地阴阳
变化无穷
不能够以
数术推算
要以立体化
图画的“象”
来去作理解
(包括后世研究主流的卦象)
这句话对后世影响深远
但是本身,逻辑有问题
研究天地阴阳宇宙规律
怎么就不能用数术推算
天地阴阳变化太多
用数术推算太费劲
我们已经建立一套
更简单直观的体系
(象)
你跟着学习就行了
不必再去重新推算
内经学派,的霸气宣言
这套体系,就是内经里
研究天地阴阳的运气学
天地阴阳
太过繁杂
并不在经脉体系
讨论的直接范围
内经里相应的篇章
还有更劲爆的记述:
夫数之可数也,人中之阴阳也
阴阳之变,其在人者,数之可数
其要一也
三阴三阳在人体规律
是十分的简单、直观
对于黄帝同学
这样的终极学霸
是“数之可数”的
推算一下,数一下也就会了
和天地阴阳的繁杂不能比较
即使黄帝
千古神人
但是他能
数之可数
随随便便
就能明白
普通学渣
苦苦钻研
总有所得
可是为何,人之阴阳,阴阳离合论
三阴三阳离合,定位序,开合枢等
在内经伤寒以后
变成了千古争议
无数大家,宗师研究
依然没有,解决问题
《阴阳离合论》
本身文字上的
千古巨坑性质
也和中华民族古代人
绘画,图像上,少了
3D立体的想象力有关
原始图谱,失传之后
文字反推,困难重重
原文:
其要一也
“一”,阴阳离合规律
合则一气
分则衍生
阴阳五行
三阴三阳
原文:
南面而立
前曰广明,后曰太冲
太冲之地,名曰少阴
少阴之上,名曰太阳
太阳根
起于至阴
结于命门
阴中之阳
按地之气
五方五行
而分
南即火,即阳
圣人面南而立
人有向阳本能
阳气即人生命
根本要素之一
前曰广明
后曰太冲
却有争议
广明,太冲
究竟是指什么
三阴三阳离合
为何多了两个
指的又是什么
广明可解为:
广大的光明
广大的阳气
至阳,极阳
太冲可解为:
太冲脉
太冲穴
(厥阴经)
至阴,踵等
也有人
从脏腑位置解:
前曰广明是心
后曰太冲为肾
以上解法
貌似都有道理
可惜完全没用
解决不了核心问题:
即广明太冲是什么
具体和十二经脉体系
什么关系,为何列在
三阴三阳,之前写出
解决不了
核心疑惑
整个体系
“活”不了
牵强附会
十二经脉体系的前置条件
人体这一个生命能量运转
最重要的前提,即
天地人合一的关键
广明
广大的阳
广大光明
可解为天
太冲,可解为地
阴者,藏精起亟
天之在我者德也
地之在我者气也
德流气薄而生者
说的实是
同一件事
天地皆
有德又有气
有自然规律
也有能量运转
但人与天地合
主要就是受到
天德地气影响
内经十二经脉体系
就是最直接的体现
三阴三阳,即天之德,天之规律
地之五行,即地之气,地之能量运行
能够德流气薄
才能诞生生命
并且能够维系
了解人之阴阳
能量运转体系
的经脉体系
不明白
天之德
地之气
的规律
综合理解
自然百思
不得其解
矛盾重重
面南而立
前曰广明
后曰太冲
上下分阴阳:
上半身为阳(南)
下半身为阴(北)
前广明
后太冲
实际在人,经脉体系
应理解为,上天下地
太冲:
太冲脉为,“十二正经之海”
人体经脉,运转正常
最后累积的
精气主要先
累积于此上冲
形成新一轮的
更好的循环
十二经脉之中
脉中运行之气
主要为“营气”
营气:“营”就是“运”
五脏六腑之精气运行
五脏为形脏
主要是五行之气,地之气成形
故太冲所聚是为,地之气精华
太冲之地,名曰少阴
少阴就是常人与天地合一
最主要的,具体联系方式
少阴是
手少阴心经
足少阴肾经
天人合一
维系于此
大家有没有试过,在聚精会神
精神高度集中的时候做一件事
会忘了时间的流逝
高强度长时间劳作
也完全不觉得疲累
是激发了少阴之气
和天地交流的关系
内功修行
根基道理
不离这个
精神的力量
心肾少阴之气,与天地交流
大大增强了人体的“续航能力”
十二正经
经脉体系
运转强弱
前提在此
广明,太冲,少阴
天地人气机交流顺畅
则三阴三阳运转
的“原动力”强大
这就是,“前置条件”
可说是,天机所在
所以临床上
病人的心态
和精神意志力
对疾病影响巨大
某某人得了绝症
医院宣布不治了
但求生意志强大
违背医学常理的
顽强活了很多年
甚至不药而愈的
少数例子
反之
现在大部分人
其实精神意志
心理承受力
十分脆弱
常见的是
一被确诊出
得某某重病
无论本来身体状况如何
很多人会在极短时间内
精气神一落千丈
乃至溃散去世
排除潜伏期损耗
过度医疗等问题
其实这里面有很多人
实际上都是被“吓死”的
基础原理就在
广明太冲少阴
天地人合一
是经脉体系
前置的“原动力”道理
心气一散,精神溃败
人自然是,自绝天地
少阴乃天地人维系关键
也同时联想,明白了
内经很多的基础概念
包括两个联系紧密
有争议的基础概念
即“天癸”
和肾者
作强之官
伎巧出焉
“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一般注解都解为先天之精气
或肾之精气影响生长发育
也有的解作,男女性能力
或者肾主骨
(坚固为强)
或者肾之精气强
人的精力强,灵巧
常见注解,都有道理
但是没有,很好解释
“作强之官”和
“伎巧出焉”的
关系
也是争议所在
如从内经经脉体系
广明太冲少阴关系
来看就很清楚明白
足少阴为肾经
肾之先天精气和功能
也是
天地人合一,人体正经
运转强大与否的关键
所以是为,作强之官
伎巧出焉,试问少阴
担当沟通天地德气的重任
人与天地相比,何其渺小
需要至高无上灵巧
身体多方面的配合
才能做好这份工作
至于天癸
一般理解
女子月经
不完全对:
女子,二七天癸至
任脉通,太冲脉下
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丈夫,二八,肾气盛,天癸至
精气溢泄,阴阳和,故能有子
难道男子天癸至,也会来月经
按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分
癸即阴水,癸配上个“天”
中医基础理论的
争议,因此而来
阴水示意图
阳水示意图
阳水即“水中真阳”
收藏潜伏的阳气
等待时机重生发
阴水则是这个气
收藏状态的整体
收藏的功能
《逍遥游》
“北冥有鱼”
鱼即阳水:
水中真阳
时机一到
累积充裕
这鱼是
能鲲化为鹏
击水三千里
扶摇九万里
但“北冥”的“阴水”
癸如何和天联系
若是壬(阳水)配天,顺理成章
但是癸(阴水)配天,就有问题
历代中医
对于天癸
具体所指
很多争议
明白阴阳
离合论后
才知天癸
具体所指
广明在前
太冲在后
除了位置
同时也指
时间前后
天地人合
阴阳相和
天地授精气
经少阴渠道
从天而来的
即名曰天癸
小孩秉承,先天之气而生
稚阳之体,体内经脉体系
生命能量运转有部分关键
乃是运用先天带来的元精
不假外求
所以不需
完全依靠
天地人合
运转经脉
女子二七(14)
男子二八(16)
身体长大
阴阳调和
先天精气已经,不够维持
才要接引天癸,补充维持
当然,现在因为种种因素
小孩性早熟实在太常见了
根本达不到内经时代的
二七,二八的发育规律
这将产生种种连锁影响
修行上境界,的关键
就是要练到,“脉住息停”
“斩赤龙,降白虎”的层次
是否又与此有关
十二正经到底还是
凡人生命能量运转
想要解脱
的修行人
不能将其
停止逆转
如何超脱
当然只是
胡思乱想
高人境界
凡夫俗子
实太遥远
至于,“少阴之上,名曰太阳”
涉及,很重要的,生命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