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四三)
伤寒论38条辨: 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目闰,此为逆也。
原文解释:太阳中风症,脉象浮紧,发热,恶寒,周身疼痛,汗不得出而烦躁不安的,用大青龙汤主治之。假使脉象微弱,汗出恶风的,不可服大青龙汤;万一误服了,就会发生四肢厥冷,筋肉跳动,这是因误治而病情加剧的表现。
麻黄又名“青龙”,大青龙汤,实际就是麻黄汤的变证,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这些都是麻黄汤证。加了一个烦躁,就改成大青龙汤证了,其实,就是麻黄汤里面加了生姜、大枣、石膏。
感冒的时候,身体会痛的,马上要想到麻黄汤,而多了生姜、大枣、石膏就是为了除烦躁,烦躁的症状就是代表“邪”已经化热了,如果刚开始是麻黄汤证,病人不会烦躁,病人会很冷,发抖,等到得了麻黄汤证一两个星期,他可能证就变掉了,变得比麻黄汤证还要深的地方。
肺的津液丧失,肺太热了,已经转成肺炎了。所以用石膏,石膏的性甘寒、清凉、润肺,能去肺热,降逆。把肺热往下导,因为病人本身体能已经很虚,加生姜和大枣把肠胃的津液补一下。
凡是看到病人表寒里热的时候,就用大青龙汤,病人曰喉咙痒痒的,问病人有没有咳呕?有咳嗽,问口有没有渴?答有渴,问有没有痰,答有痰而且痰黄黄浓浓的,黄浓就代表病人里面热,问会不会怕冷?有怕冷,且有鼻塞的现象,所以这病人表是寒的里是热的,这热是肺热,所以用大青龙汤。
大青龙汤在伤寒论的原文有好多地方都是这样写的,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不可服。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目闰,此为逆也。
我们从这个条辨来看,明显的不对,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明显的是太阳伤寒,这里怎么会出现了“太阳中风”这四个字,我想由于《伤寒论》经过了几千年的传承,可能在传承当中出现了传抄的错误,太阳伤寒误写成了太阳中风,而没有审阅和修改,后人不知道原因,于是便流传了下来,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猜测。
大青龙汤实际就是从麻黄汤变换而来的,只是在麻黄汤里加了石膏、生姜和大枣,因此,临床上要找大青龙汤证,必须要从麻黄汤证的病人身上去找,如果病人有麻黄汤证,出现了烦躁,这就是大青龙汤证,大青龙汤证请记住这四个字“表寒里热”,表是寒的,病人会出现恶寒,肌肉疼痛,脉浮紧,不出汗,里面是热的,一看舌苔是黄的,有咳嗽,咳出来的痰是黄的,病人还会躁动,纳差,胃口不好,口渴,这就是表寒里热的症状,这就是大青龙汤,有表寒里热,喝了大青龙汤进去,表里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