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新生活》,小众综艺再春天?
网视导读:黄磊和严敏导演发起的《戏剧新生活》近期上线播出,第一期就获得豆瓣9.3分的好评。但该小众综艺是否能迎来春天,仍是疑问。
终于有人把“综艺魔爪”伸向戏剧了!
近些年综艺成为了一种小众艺术的宣传口,说唱、摇滚、音乐剧、街舞等都获得了大众的关注。通过综艺的媒介,大众与自己不熟知的艺术门类接触,无论是略知皮毛还是消除门槛和偏见,都起到了非常好的“去魅”作用。就这些参加综艺的选手、嘉宾来说,起码演出机会和费用能多一些,顺便为自己的行业宣传一波儿。之前就有摇滚歌手直言起码上了电视能让父母知道自己是在做正经事儿。
1月16日,《戏剧新生活》综艺在爱奇艺上线,一场关于戏剧爱好者的狂欢开幕。一直热爱并耕耘于戏剧的黄磊和老搭档《极限挑战》导演严敏合作发起了这个以素人戏剧演员为主的真人秀节目。联合戏剧大拿赖声川,老朋友何炅等协助。后期还会有一些知名度高的演员和明星来参与合作。
自成一派的综艺气质
从节目一开始,就有严敏导演“没钱办大事”的风格了,七个大老爷们就在一个跟仓库一样的大礼堂,睡着行军床,点着“小太阳”,脑子里还琢磨着两天就要出的戏凑乎了一夜。
尽管生活很简朴,但几位嘉宾的才华却是挡不住的发光。比如小辈里的两位新星戏剧人,丁一滕自弹自唱的歌谣已经自动成为了节目的BGM,刘添祺讲述的卡梅拉故事更是直接成为后面戏剧节目的主体。
再有老炮儿型,刘晓晔随口的几句台词就非常有味道,刘晓邑“捡垃圾”的方式制造道具,吴彼和赵晓苏对戏剧和综艺方向的深度讨论还有跨界的喜剧演员修睿,比起以上的专业人士,他就像一条“鲶鱼”,格格不入又能碰撞火花。对于戏剧的好奇和不专业,反而契合了第一场戏剧的主人公小兰,十分自然。时不时还能提供观众视角,替我们问问专业名词。
观众在看这类小众综艺时一方面是接触新事物,一方面是看素人或者说在看搞艺术的人参加综艺的新鲜感。往往他们比起熟悉这种场合和套路的明星会更加的局促、不适应,也会没有防备的去表达,这些就成为了节目的独有笑点。
比如修睿在经历了两天的“折磨”,就忍不住和经纪人打电话吐槽,边吐槽还边吐槽自己“矫情”,“为什么要让我扫地”“我在24小时的工作时间里能有私人时间么?”“为什么只是给年会排演一个高兴的节目大家就这么认真”一串牢骚发完又投入到排练。东北话的碎碎念,让人格外捧腹。
再说回节目的内核“戏剧”,从开头黄磊就抛出问题让戏剧人讨论,“戏剧能挣钱么?”,大家都面露难色,最终回答也是正反皆有,挣不上的直言已经去卖过烤串儿了,挣钱的有人说活着是够了,有人也对此反驳,学艺投入这么久不满足仅仅只是活着。这种对生活和梦想无法平衡的困局,结合养鸡场的年会表演,也可能引发了后面戏剧人对卡梅拉寓言的戏剧改编。
“我是一只鸡,却不想下蛋,我想去看大海”
到底是遵循自然规则,还是聆听内心的声音。
这不只是鸡小兰纠结的问题,还是在场戏剧人,以及很多人共同的困惑。
在排练过程中,修睿扮演的小兰说:“大海有什么呢?”眼神天真,有光,刘晓邑扮演的大鸟即兴回答:有贝壳、水母,上面有白色的云朵。”正是那种好奇和懵懂的炙热才会让很多人前赴后继的奔向大海吧!
尽管各位戏剧人压力山大,但快速进入状态的排练,有创意的设计和道具都让作为门外汉的观众看的直呼强大,但很快反转也随之到来。在给黄磊、赖声川的试演中审核失败,被赖声川一针见血的指出,不够尖锐,没有去深挖鸡所追求的大海是什么?失去本来创立故事主题的初心和力量性。
有意思的是作为第三视角的观众可以看到他们的失败又印证了在追梦路上人会经历的挫折。因为一直向前冲,可能会迷失初心,会失去寻找大海的方向,怀疑真的存在大海么?我们能到达大海么?
这样的剧中剧是人为剧本创作不出来的东西,果然戏剧与生活互为倒影。
最终表演成形,我们看到“鸡”生路上有告诉它另一番天地的大鸟,有眼前生活里满足下蛋的同类,还有劝你顺从规律,稳定就好的父母,但仍旧会有在你出发时给你勇气的鸡友皮皮。在迷茫时始终向前奔跑,最终小兰见到了“大海”,此时,所有戏剧人都是小兰,还有剧场里的孩子们,未来的小兰。
未来走势成谜
在第一期上下两集的沉浸式戏剧真人秀里,看进去的观众会大呼过瘾,不喜欢的也会果断退出。这也是不少小众综艺的共同问题。首先吸引的观众就是对这方面本身有兴趣的群体,即便是不用花钱,仍旧有不少观众自动过滤,甚至觉得与艺术有壁,“我不配”,再有素人演员缺乏明星的流量和话题性,也不利于让其传播。
除此之外,一集一个戏剧作品要比《乐队的夏天》这种歌曲节目的传播力小,将更难出圈。而且从开头黄磊就曾说拉赞助非常困难,制作经费紧张,在宣传上势必也大打折扣,最终依靠这个节目让更多人走入剧场的初衷实现难度大。但从目前第一期豆瓣打9.1的高分来看,已有口碑综艺之势,再加上严敏导演以及未来更多明星的加入,或许能产生自来水效应。
后记
节目旨在探求收获舞台掌声的戏剧人能否在生活中获得尊严,理想与面包的问题如何解决,最终也许不能得出这个答案,但或许在探索与表达中,启迪或宽慰观众与戏剧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