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水浒传》:为什么说大名府比武的赢家是梁中书?

作者:赵心放

《水浒》第八回记述,杨志到大名府后,得到了梁中书的赏识,暂留府中听差。随着时间的推移,打短工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梁中书见他做事勤快踏实,有心提拔他正南其北谋个职位,为了做到“一碗水”端平,便安排在教场演武,武人嘛凭武艺水平谋职。

在东郭门教场,杨志和副牌军周谨与比了枪和箭,两场奏凯。梁中书准备安排杨志担任副牌军,让周谨下课。想不到的是把正牌军索超惹恼了。索超出场与杨志大战五十余回合,势均力敌不分伯仲......

浮光掠影似的看比武就这么简单,但笔者却认为比武这事名堂多多,是当时宦海沉浮的缩影版耶。

(一)梁中书心机深手段毒

用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送杜少甫之任蜀州》诗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为证,古代把入仕做官称为宦游,意思是候任官员由朝廷安排到某地担任某职,任期届满回京报到,重新另作安排,周而复始一直到告老还乡或因故被免职。

由此可以看出,就大名府而言,梁中书是个外来的“交流干部”,虽然炙手可热的宰相蔡京是其老泰山,但具体到大名府的官场,毕竟是前任留下来的旧班底,不可能全盘推翻由自己重新安排。

如何在大名府站稳脚跟,求得发展?古往今来一个样,首先是抓好队伍建设。就梁中书而言,切实可行的措施就是把旧班底改造好为已所用。

杨志不是等闲之辈,是杨老令公的孙子,当过禁军殿前制使,可能不算超一流武林高手,但绝对算得上一流武林高手。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和他打得难分难解就是最好的说明。杨志是个武艺高强有影响力的人物,梁中书把其召在麾下为己所用无疑是正确的决策。但要让旧班底的人心服口服,同时要让他们认清当前形势,改弦易张紧跟自己,需要设计一个巧妙的连环计。

估摸梁中书事前作过调查,周谨是前任头儿的心腹。梁中书心想这家伙有一官半职,武艺平平,拿他开刀一箭双雕最好。因此梁中书上台就安排周谨出场,要他和杨志真刀实枪的比高低。大家都明白,梁中书是拿周谨当“菜”。

(二)旧班底一致对外

大名府旧班底的人,对要打破本班底原有格局的事,可以说是一致对外同仇敌忾,只不过态度和方法不同而已。对处理比武这件事上可以分成急进派和温和派,目的都是一样,不让梁中书随心所欲恣意妄为,保住旧班底的既得利益。

梁中书要杨、周二人真刀实枪干,闻达立即说到,枪刀本是无情之物,只能用来杀贼剿寇,军中自家比武,要将两根枪去枪头...... 闻达讲得的确有道理,梁中书无奈只好采纳这个建议。闻达可作为旧班底中温和派的代表。

周谨比枪失败后,李成说:周谨枪法生疏,弓马娴熟,建议两人比箭。周谨比枪比箭皆失败后,作为师傅的索超脸上挂不住了,跳出来要和杨志拼命。索超给梁中书说,周谨失败的原因是病体未痊,自己愿意与杨志交手,失败了让出自己的职役。李成站出来帮腔,说杨志是殿前制使,周谨与其不在一个档次,与索正牌比比还差不多。索超、李成可作为旧班底中激进派的代表。

当杨志和索超打得难分难解之时,闻达慌忙叫旗牌官把两人分开,和李成一起向梁中书报告,两人皆可重用。

(三)杨志假打是关键

杨志和索超打得热闹精彩,斗了五十余回合,没分胜负,把月台上的梁中书看呆了,两边众军官看得喝彩不迭,几个老军士说,这些年大小战斗经历过不少,还没看见过这么精彩的厮杀。

看过《水浒》的读者皆知,杨志的武艺是高过索超的。那为什么打得如此难分难解呢?这就是杨志在表现他的智慧了。

杨志智商不低,加之久在官场耳濡目染,自然知晓进退。梁中书已经把周谨的饭碗砸掉了,难道还要把索超的饭碗也砸个稀巴烂?谁能保证闻达、李成他们不出来硬抗软磨搞成尾大不掉的难处理之事?这么干既使能留在大名府,那也结怨过多,不利于今后开展工作。

因此杨志计划能有效挡住索超进攻的前提下,不出狠招、杀招,只使出招架之功。来场花架子打斗表演。索超也是个老江湖了,焉有不明白的道理,两人天衣无缝地表演,直至闻达叫暂停,与李成一起向梁中书报告为止。

可以想像,比武这么进行,完全在梁中书的意料之外。梁中书表面不动声色,实际内心很焦急,不知如何收场。闻达“皆可重用”这话一出,给梁中书搭好了下楼的“梯子”,他旋即叫人取两锭白银、两副表里来赏赐二人,将二人都提升为管军提辖使。

梁中书还有一个大大的收获,通过比武这件事,让旧班底的大小官儿都明白了,从此以后要与他体戚与共,才能保饭碗、挣前途、求发展。梁中书是大名府比武的最大赢家。

【作者简介】赵心放,笔名赵式,重庆市杂文学会理事、重庆市南岸区作家协会理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