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连载》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融合(47)

原著连载(47)

第六章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特殊使命

(一)前面已经论述了毛泽东思想的民族性特征。这里,还要特别提到中国共产党的另一位杰出领导人---刘少奇。

《论修养》是一篇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修养理论进行批判地继承、转换、提升和超越的典范之作。

(3)关于共产党员进行党性修养的路径和方法。儒家传统的修身理论一是强调“内省”和“慎独”,二是强调“格物致知”,三是强调学习经典。刘少奇提出的党员修养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修养;运用马列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和处理各种问题的修养;革命战略、战术的修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修养;坚持党内团结、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遵守纪律的修养;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的修养;善于联系群众的修养;各种科学知识的修养。他在论述共产党员应当怎样进行党性修养和锻炼的时候,批判地继承了儒家的上述三种方法,并且成功地予以改造和提升。

刘少奇说:“在中国古时,曾子说过‘吾日三省吾身’,这是说自我反省的问题。《诗经》上有这样著名的诗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是说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批评。”“这一切都说明,一个人要求得进步,就必须下苦功夫,郑重其事地去进行自我修养。”他特别强调了“慎独”的重要性,指出: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他也可能最诚恳、坦白和愉快。因为他无私心,在党内没有要隐藏的事情,‘事无不可对人言’,除开关心党和革命的利益以外,没有个人的得失和忧愁。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在继承传统修养方法合理因素的同时,刘少奇也指出了这种修养方法的弊端,他说:“古代许多人的所谓修养,大都是唯心的、形式的、抽象的、脱离社会实践的东西。”“他们片面夸大主观的作用,以为只要保持他们抽象的‘善良之心’,就可以改变现实,改变社会和改变自己。这当然是虚妄的。我们不能这样去修养。我们是革命的唯物主义者,我们的修养不能脱离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

刘少奇认为,对于共产党员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在革命的实践中修养和锻炼,而这种修养和锻炼的唯一目的又是为了人民,为了革命的实践”。这一观点也是对“格物致知”的扬弃。孔子关于修身的一个重要原则是“躬行君子”,就是要亲身实践君子之道。他说:“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论语·述而》)书本上的知识,大概我可以赶得上别人。身体力行君子之道,那我还做得很不够呀!他一向强调君子要言行一致,知错必改,认为行动比言语更重要。《大学》中提出的“格物致知”,引申和发挥了孔子的思想。然而对于什么是“格物致知”,后世有多种解释。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有两种:第一种是宋明理学,认为“格物”就是穷尽事物之理,“致知”就是把内心固有的知识推及于物。陆王心学说得更直截了当,“格物”就是去掉心中的物欲,“致知”就是“致良知”,“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传习录》中)。这种观点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内敛,向内用功,注重内在超越,忽视社会实践。第二种是明清实学,认为“格物”就是亲手去做那件事,“手格其物而后知至”(《四书正误》)。这种观点强调恢复孔门“六艺之教”重视实际行动的传统,主张“行先知后”,认识来源于实践。刘少奇把“在革命的实践中修养和锻炼”视为共产党员最重要的修养方法,正是对实学思潮的继承和弘扬。他要求共产党员要虚心地学习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学习马克思和列宁的高贵品质,并且运用到自己的实践中去,运用到自己的生活、言论、行动和工作中去,不断地改正、清洗自己思想意识中的一切与此相反的东西。要虚心地倾听同志们和群众的意见和批评,仔细地研究生活中、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细心地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并且根据这些去检验自己对于马列主义的了解是否正确,运用马列主义的方法是否正确,去检查自己的缺点错误而加以纠正,去改进自己的工作。刘少奇十分肯定地说:“这应该是我们共产党员修养的方法。这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修养方法,和其他唯心主义的脱离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的修养方法,是完全不同的。”

刘少奇认为,共产党员不但要在革命的实践中改造自己,“而且要在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过程中改造自己,锻炼自己的无产阶级思想意识。”这和传统修身理论重视学习经典的路径也是契合的。刘少奇指出:“人的言论行动,都是由人的思想意识来作指导的。而人的思想意识又常常和他的世界观分不开的。”他引用列宁的话说:“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因此,共产党员必须加强马列主义理论和方法的学习,并且把理论学习同思想意识的修养和锻炼密切地联系起来,绝不应该使两者分割开来。刘少奇批评了那种认为坚定的立场对于共产党员了解和掌握马列主义理论和方法没有关系、认为只要自己革命坚决学习不学习马列主义理论无关紧要、认为只要家庭出身好用不着学习马列主义也能成为无产阶级先进战士等错误观点,强调指出,共产主义道德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为指导的,因此共产主义道德修养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如果不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不把理论学习与思想意识统一起来,不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就会有“迷失方向、背离无产阶级革命立场的危险”。刘少奇还强调,要把“学习我国历代圣贤优美的对我们有用的遗教”与“学习马列主义”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他引用的几条孔子和孟子的名言,此外,他还要求共产党员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的情怀,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的革命坚定性和革命气节。他还说: “杀身成仁”(《论语·卫灵公》)、“舍生取义”(《孟子·告子上》),在必要的时候,对于多数共产党员来说,是被视为当然的事情,等等。

《论修养》尽管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批判为“宣扬孔孟之道、鼓吹封资修的黑修养”,但是真理的光芒是遮不住的。《论修养》问世70多年来,至今魅力不减。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刘少奇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刘少奇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同中华民族的优良思想道德结合起来”所做的努力和贡献,指出:“他强调,中国共产党要求自己的党员紧密结合党的阶级性质、最高理想、当前任务,在革命的实践中努力加强个人的思想、品德、作风修养,努力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自觉地改造主观世界,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同中华民族的优良思想道德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0)

相关推荐

  • 户晓坤:列宁写作《哲学笔记》基于完成当时迫切的理论任务

    户晓坤:列宁写作<哲学笔记>基于完成当时迫切的理论任务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3月1日电 (谢磊.曹淼)日前,中央和国家机关"强素质·作表率"读书活动"重温马克 ...

  •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与马列主义的 承继关系

    蔡乙华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每个时代的理论都是这个时代在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的反映,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 就是他结合时代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同时在对欧洲革命失败和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

  • 《原著连载》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融合(82)

    原著连载(82) 第七章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性特征 (三)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融合,体现在人生价值观上,主要是围绕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生意义展开的. [笃信好学] 2011年4月2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 ...

  • 《原著连载》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融合(81)

    原著连载(81) 第七章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性特征 (三)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融合,体现在人生价值观上,主要是围绕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生意义展开的. [敬业奉献] 中华民族崇尚"敬业乐群&q ...

  • 《原著连载》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融合(80)

    原著连载(80) 第七章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性特征 (三)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融合,体现在人生价值观上,主要是围绕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生意义展开的. [诚实守信]诚实和守信是互相联系的.诚实就是忠诚老 ...

  • 《原著连载》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融合(79)

    原著连载(79) 第七章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性特征 (三)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融合,体现在人生价值观上,主要是围绕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生意义展开的. [明礼知耻]新中国成立不久,毛泽东和他的一个亲属谈 ...

  • 《原著连载》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融合(78)

    原著连载(78) 第七章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性特征 (三)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融合,体现在人生价值观上,主要是围绕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生意义展开的. [与人为善] 中华民族关于为人处世的重要准则.语出 ...

  • 《原著连载》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融合(77)

    原著连载(77) 第七章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性特征 (三)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融合,体现在人生价值观上,主要是围绕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生意义展开的. [厚德载物] 是对中华民族崇尚道德.高度重视人的道 ...

  • 《原著连载》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融合(76)

    原著连载(76) 第七章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性特征 (三)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融合,体现在人生价值观上,主要是围绕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生意义展开的. [自强不息] 泱泱五千年中华文明之精髓所在,中华民 ...

  • 《原著连载》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融合(75)

    原著连载(75) 第七章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性特征 (三)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融合,体现在人生价值观上,主要是围绕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生意义展开的. [天下为公] 语出<礼记·礼运>:&q ...

  • 《原著连载》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融合(74)

    原著连载(74) 第七章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性特征 (三)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融合,体现在人生价值观上,主要是围绕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生意义展开的. 这里选择心怀天下.天下为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