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荷踪影//沟通中国和世界的桥梁,陈逸飞的油画:故乡的回忆——双桥

陈逸飞描绘江苏周庄双桥的油画,辗转中,被西方著名企业家当作与中国沟通的见面礼。这件不太合乎常规的礼品,也许有其特别的含义。
陈逸飞:《故乡的回忆——双桥》
1. 沟通中国和世界的桥梁
哈默可送的礼物很多,为什么偏偏要送一幅《故乡的回忆——双桥》呢?也许,哈默别具深意。他要用这一特殊礼物,展示自己来华投资的理由:因为中国的美丽,更因为中国人已经发现了这种美丽。我们应该感谢陈逸飞先生用画笔向世界传播了中国的美丽,感谢传播这美丽的载体,感谢接受这美丽的人们,更感谢蹒跚走来的历史传承了中国文化的精华,使得中国文化成为了世界的“唯一”。唯一没有在历史车轮的碾压下,碎掉了老祖宗用智慧创造的文化血脉和精魂。
一个真正的艺术家,爱是具体可感的,是用美来表达的。陈逸飞用画笔抒情,传达了中国第一水乡周庄的美,画的题目为《故乡的回忆——双桥》。
陈逸飞的油画先后在华盛顿、纽约、东京等地展出。展现了中国的另一番画面,不管是风景还是人物,都美丽、自如、神奇。这种美丽、自如、神奇被广泛接受,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国际上对中国的看法。
中国的美丽、深厚,在斑驳伤痕下,所蕴藏的神奇生命力。在陈逸飞先生的画笔下,表现得具体而邈远,美丽而深厚。很多年来,我们很多人也都以不同方式做着同样的事。但陈逸飞是最成功的,他所描绘的双桥,通过哈默先生真正成了沟通中国和世界的桥梁。
2. 文化是跨越障碍的桥梁,感谢文化
我们的祖先不但重视文化建设,也很重视文化传播。于是,结绳记事、甲骨文、诗经、唐诗、宋词,古丝绸之路,等等闪耀着我们先祖的智慧和创造文明产物应运而生。我们说,这个世界的创造是伟大的,发展自然也是伟大的。青铜器时代的来临,我们的器皿种类越来越多,越来越精美;夏朝的建立,我们的体制、崇拜、礼制越来越完善;文字的出现,甲骨文体系的完成,中国文化正式搭上了世界文明史这趟从历史走向未来的列车。
然而,在世界文明史这趟滚滚而来的列车上,很遗憾,我们华夏民族是之后才登上来的。因为,在我们之前,芭比论文、尼罗河边埃及文化、印度文化(两河文化)已经先我们登上了列车。然而,值得我们骄傲的是,我们华夏民族成了文化这趟列车上唯一乘坐了全程的民族。
因为我们有《周易》的哲思、《诗经》的文采,这样的主干撑起了文化的大盘;从《春秋》到司马迁形成的传统,中国文化在行进的大道上,有了优胜略汰,高低分明,防止堵塞的监督机制;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这趟列车上的席位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文化延续了历史,成就了唯一。唯一没有被天灾人祸焚毁,而中断了延续和发展的中国文化史。我们应该感谢文化,文化使我们与世界沟通,文化,是跨越障碍的桥梁。
3.文化桥梁的力量
文化这座跨越障碍的桥梁,装饰了我们的美丽家园。陈逸飞先生的画作《故乡的回忆——双桥》从国门外,回到故乡中国,两位跨国老人握手的那一刻起,“双桥”就注定了不只是一幅画作本身的意义和责任。那种对于美丽的传递、接纳、沟通,已经使得改革开放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快车道,天更蓝、山更青、水更绿,将不断展现在世人面前。文化的力量在“天人合一”(天时地利人和)的氛围里,将更加彰显其魅力和力量。成为中国走向强盛,傲立世界风云的内在动力和颜值名片。
结语:
三十多年前,美国著名企业家哈默应邀访华,客人为主人带来了一幅油画,油画是本乡人创作,本乡景“再现”。“双桥”就成为一种文化传承、沟通、发展的吉祥物。这些年来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富强,人民的日子越来越红火。今后的日子,真心祝愿我们的文化发展,文明进步,天更蓝,山更青,水更绿,人民更幸福!
2019/12/12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