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版」马家窑的赵大娘把“铁人”的名字叫响


马家窑的赵大娘把“铁人”的名字叫响
作者:胡学聪  主播:李春华

         一
今年,是共和国七十岁生日
大庆油田发现六十周年
让我们拂去岁月风尘
伫立于历史辉煌节点
回眸,那难忘的石油大会战峥嵘岁月
说一说“铁人”名字的由来
说一说名不经传的---马家窑
这枚松嫩平原的普通小村
说一说小村里淳朴善良的赵大娘
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
一句饱含深情的呼唤
把王进喜----“铁人”的名字叫响
从此,一个个体的“铁人”
成为了一种“铁人精神”
成为黑龙江“四大”精神之一
成为中华精神宝库的璀璨瑰宝
被一代代传承,砥砺前行
激励奋进,一次次扬帆远航

1959年10月,在北京
参加国庆节庆典的王进喜
看到首都的公共汽车上背着大大的煤气包
擦肩而过,疑惑惆怅
有人告诉他:因油料供应紧张
只能用煤气包度过困境……别无良方
王进喜脑袋翁的一下
“国家缺石油,咱石油人有责任呀”!
一声长长无奈的叹息,双眼迷茫
恰在此时,在共和国东北松辽盆地
松基三井喜喷工业油流
咱新中国找到了大油田啦!
呼啦啦,春风劲吹,将心海点亮
王进喜立马请缨参战
急如星火,旋风般
日夜兼程
率队奔向冰天冻地的东北大荒原
恨不能,一拳砸开底壳
让黑色石油在祖国大地滚滚流淌

北疆的初春,寒风料峭
弥漫着亘古洪荒淤积的贫瘠荒蛮
这困难,那困难……
统统没入王进喜的眼眸
他不问吃住,不讲任何条件
一门心思扑向井位、井场
得知井位在马家窑村
几十吨重的钻机,愣是靠人拉肩扛
拉拉扯扯,拽到了井场
马家窑深藏于荒原深处
一个仅有七、八户人家的小小村庄
淳朴善良的油区乡亲
看到自己家乡的土地上发现了大油田
那股高兴劲,就像过大年
像当年对待抗联战士一样
关心新中国第一代石油工人
助理牵出油龙,摆脱贫穷
实现中国富强
尤其是王进喜的房东
年逾古稀的赵大娘
敬重憨厚勤快的王进喜队长
像对待亲人般,让寻常的日子充满阳光
自从王队长住进他家,赵大娘就把火炕
烧的滚烫滚烫
还招呼全村人,倾全力照顾好
这些撇家舍业,远道而来的年轻石油郎

这一天,赵大娘坐立不安了
她发现自从井队开钻
王队长一连十天都没回来睡觉、吃饭
见不到王队长,赵大娘心急火燎
听工人说为了抢钻井进度
王队长吃住井场,白天黑天连轴转
大娘要亲自到井场去一趟
大娘用全家舍不得吃的一点白面擀了面条
还把刚刚开始下蛋的老母鸡杀了,做成汤
准备停当,赶往井场
大老远,大娘就看到王队长和工人忙碌于井场
忙三火四像打仗一样
到了跟前,吓了一跳
十几天不见,王队长胡子拉碴的脸
瘦了一圈圈,变了模样
“大娘,你咋来了?”
王进喜伸出满是老茧的大手迎上来
大娘抚摸着这双手,心疼哽咽
“王队长,一连十天不回村,夜里在哪里睡觉啊 ?”
一位工人指着泥浆槽里的一件老羊皮袄
这就是咱队长住的地方
看到这,赵大娘难过的潸然泪下
老人明白了,原来王队长顶在工地连轴转
睡的是泥浆槽,枕的是铁疙瘩
盖的就是老羊皮啊!
赵大娘唏嘘地说:“王队长
你这么不吃不睡拼命干,真是个铁人哪!”
赵大娘一句肺腑之言
从此,“王铁人”的名字飞出马家窑
在会战工地迅速传开了
这是人民群众授予王队长的最高荣誉啊!
多少金钱不换,本色荣光

“学习铁人王进喜,人人做铁人
为会战立功”的热潮迅速点燃油田
从此,在火热的会战松嫩平原
诞生了铁人精神和大庆精神
数万干部职工,鏖战松嫩平原
连续三度寒暑,齐心拿下大油田
把中国石油贫油帽子甩到了遥远的太平洋
1963年底,初具规模的大庆油田
累计为国家生产原油一千万吨
这一年的12月26日
新华社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布
中国石油产品实现了自给
王进喜和大庆人奔走相告
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英雄的大庆人
成为全国人民心目中敬仰的功臣
大庆和铁人在地球村叫响

六十年是一个甲子
六十年改变了大庆模样
一座现代化的石油城在荒原崛起
成为了“绿色油化之都,天然百湖之城
北国温泉之乡,铁人故里”
天鹅项下明珠,熠熠闪亮
如今的马家窑,赵大娘的乡亲们
已将住进楼房,奔向小康
马家窑,昔日松嫩平原深处的小村
淳朴善良的赵大娘
因为在艰难岁月中与1205钻井队王进喜邂逅
留下一段佳话,把“铁人”精神
定格于历史记忆的沧桑岁月之上
爱国 创业 求实 奉献
永远是大庆人不竭的力量
昨天 今天 明天
自勉 自励 自强
让我们砥砺奋进
实现伟大复兴,走向美丽辉煌
谱写新时代华美乐章
2019、8、28

【诗词歌赋】
百荷书房编辑团队:
总编:王琰(百荷踪影)   
总编助理:邢桂珍
散文主编:子若轻尘
诗词主编:靳鸿儒、寒江独钓
小说主编:王琰

百荷书房主播团队(排名不分先后):
麦子、古风、马小明、李焕玲、真水无香、李莉、孟昭臣、尤小红、李春华、杨慧娜、耐心等待,
 【成员陆续添加中,诚望更多文学爱好者,甘于奉献文学事业的朋友加入我们团队。期待!】
特别提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