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见实首布及有关问题

2012 年 11 月, 笔者见到一枚文字比较清晰的实首平肩平足布, 对于澄清和研究有关问题颇为重要。此布近期已经著录①, 之后, 又见到类似实物, 泉界友朋希望我能发表意 见。现将有关情况及意见陈述如下, 以飨读者②。这枚文字清楚的实首布, 生坑绿锈, 很开门, 即所谓 “一眼货”。据说 几年前收藏者在钱币市场高价获得。正面未见竖线, 铭文三字分布左右。背面中间一竖线。首部中间有一小圆 孔。身部上下宽度大体相当。通高 54、 首长16、 首宽11、 肩宽 34、 足宽 35mm。重 8.2g 。

面文 “ 白釿” 三字。第一字 比较特别, 仔细辨别, 其上无笔画。古文字中的 “上”, 或增从 “尚” 作, 如下列之例:

中山王壶上侯马盟书上古玺上堂字从尚从土,或省口;或从 “高” 省口, 从上, 如下举之例:③

中山王墓兆域图说文古文古玺堂

布文 “

” 很可能是从尚省, 从 “上”, 也可能从 “高” 省, 从上。这种形体简省过甚之字, 货币文中比较多见。如下列空首布 “安臧” 之 “臧” 或简省作 “臣”, 尖足布 “晋阳半” 之 “半” 或简省作 “八”, 尖足布 “大陰” 之 “陰” 或简省作 “阜” 等:④

因此,布文 “

白釿” 之

), 很可能是从尚的上、 或从尚或高省的堂, 似应读为 “当” ⑤。按理, 布文应从右至左读为 “釿当百”, 但下列同类布上铭文 “白” 均位于 “釿” 之上, 所以, 这枚布文应读为 “ 白釿”, 即 “当百釿”。⑥

类似的实首布,已有下列发现:

1. 网上披露一枚所谓 “少曲市半” 实首弧足布, 其明显特点为实首、 平肩。面部中间 一条竖线, 与空首布面有三条竖线不同。背面三竖线则与空首布相同。通高 52、 宽 32mm。重 10.2g  ⑦。

根据空首布 “少曲市某” 文字简省的特点, 右上的 “/ \” 应是属于 “市” 的。因此, “半” 字释读有疑问, 疑为 “少曲市南”。此布重量与洛阳发现的小型平肩足微弧空首布带范芯重 12.6g 者大致相当。

2. 1995 年, 河南洛阳东周王城内不晚于战国中期的墓葬中曾出土一枚实首平肩平足布, 通高 55、 身长 37、 残宽 33mm, 残重 6.5g。周身有郭, 较轻薄。正面有阳文三字, 因锈蚀不够清晰。第二字可能是 “白”。第三字从金, 当是 “釿” 字。背面正中一道竖 线  ⑧。

3. 2013 年 3 月, 笔者见到两枚与 洛阳出土类似之实首平肩平足布, 生坑绿锈。一枚首部有点倾斜, 足部未经打磨, 面有文字。经仔细辨别, 面文右边很可能是 “当百釿” 三字。面部左面似有字, 但不清晰。通高 53、 首长 15、 首宽 10、 肩宽 32、 足宽 33mm 。

另一枚中部断裂, 锈蚀较重, 是否有字只能待去锈后才能知道。通高54、 首长 16、 首宽 10、 肩宽 34、 足宽 34mm。重9.3g  ⑨。

4. 郑家相 《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史》 刊布 3 枚 。

第 2 枚见于药雨 《古化集詠》。据朱活先生介绍, 这三 枚布系清同治初年 “出山西荣河县后土祠旁河岸中”。传世的 “郘钟大小十二器”, 就是与此种币同坑出土。朱先生认为 “此布应是战国初年魏国地方的铸币;也可能是一种专门铸来作殉葬用的冥币”。“三布均有 ‘百釿’可以置信”。又云这种布 “固然可能是冥布, 但以铸行的时间来说, 是平首布钱的早期物” ⑩。郑释其中第一枚铭文完整 者为 “郑共昜西百釿” (全按:文字有待确定), 认为是春秋末期民间私铸 11。荣河县在山西运城西北。5. 清李佐贤编 《古泉汇》 上编元 集十四末尾著录两枚实首平肩平足布, 系摹本。其中一枚有一 “白” 字 (图 7) 12。

经过比较,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1. 本文介绍的这枚实首平肩平足布相比较而言最为精美, 文字最为清楚, 据此可以证 明郑家相所著录者当无疑问, 只是其铭文比较特别, 有待确定。

2. 若 “

” 字读 “当” 不误, “当百釿” 应是指此布可当百釿。由此可以推知上列 2、3 两次发现有 “白” 或 “白釿” 的布有可能也是 “当百釿”。3. 根据形制, “少曲市南” 实首平肩弧足布, 显然是由平肩弧足空首布所演变, 而实 首平肩平足布则是由实首平肩弧足布所演变。

其演变关系可表示如下:小型平肩弧足空首布→ 平肩弧足实首布→ 平肩平足实首布 (战国早期前段) (战国早期后端) (战国中期以前)一釿之重春秋时期大约在30~35g 左右, 战国时期约在 13g 左右 13。那么,战国时期 “当百釿” 应 为 1300g 左 右 。当然 , “百” 也可能泛指多数。是否为冥币, 目前还无充分证据。

上列 “少曲市南” 实首布重 10.2g, 第 3 条新见一枚重 9.3g, 本文介绍 “当百釿” 重8.2g, 洛阳所出残重 6.5g, 这些是一釿还是半釿布,是否存在二等制,都还有待更多材料的发现。根据洛阳东周王城内不晚于战国中期墓葬中的发现,我们主张这种平足实首布当始于战国中期前,略晚于实首平肩弧足布。实首平肩弧足布是平首平肩弧足空首布演变的终结。因此,可将实首弧足布的年代推定在战国早期晚段。空首布中有 “少曲市南”、 “少曲市西” 等布, 过去都主张属周。按理, 由其演变而来的同地实首布也当属周。但根据有关材料, 战国时期 “少曲” 实首弧足布当属韩。理 由如下:

1. 战国时期周王室势力衰弱, 实际拥有范围逐渐缩小。据杨宽 《战国史》, 战国早期 “周有今河南省孟津、 洛阳、 偃师、 巩、 汝阳等县间地, 过黄河有今温县的小部分地。国都在成周 (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韩国, 其疆域有今山西省的东南部和河南省的中部, 全境把周包住” 14。济源以北的 “少曲” 战国时期显然已不属周王室。

2. 据有关文献与出土材料, 战国时期 “少曲” 属韩。《史记·范睢列传》:“秦昭王之四十 二年 (前 265 年), 东伐韩少曲、 高平, 拔之。” 《水经注》:“少水, 今沁水也。” 沁水流经济 源县北之太行山。汉沁水故城, 今济源县东北, 正与高平为近。少曲即沁水之曲15。《睡虎地秦墓竹简·编年纪》 载秦昭王 “四十二年, 攻少曲”。整理小组注:“少曲, 韩地, 今河南济 源东北少水弯曲处” 16。《殷周金文集成》 17·11355 著录一件 “十二年赵令戈”, 传出邯郸, 定为战国早期。此戈曾有争议。后经学者研究, 将原释为 “肖” 的字改释为 “少曲”。铭在胡部, 十八字:“十二年少曲令邯郸口右库工师翠绍冶者造”。其中 “造” 字、 “冶” 字为 韩国文字特点17。温县盟书发现于温县东北 12.5 公里的沁河南岸, 与东周时期的 “州” 城 仅隔一条护城河。《史记·韩世家》:“宣子徙居州。” 《水经·沁水注》:“韩宣子徙居之。” 其年代,整理者推定为春秋晚期。并指出 “温县盟书记载的盟誓, 其主盟者宜为韩氏宗主。晋 定公十五年时, 韩简子 (名不信) 为韩氏宗主, 这坎盟书的主盟者可能就是韩简子” 18。2 号 坎与 1 号坎相近, 时代与内容相近。据披露, 2 号坎中的 165 号、 159 号圭形石片中出现有 地名 “少曲”。

165 号:“所朔敢为 (县) 书于小 (少) 曲者 (少曲下有合文符号) ……”

159 号:“所徒敢为 (县) 书于小 (少) 曲者……”

研究者认为, “所” 为假设连词, 同 “若”, 释为 “如果”。大意为 “在距州城不远的 少曲, 有人以公开悬挂版书的形式, 攻击以韩氏为首的一方。” 主盟人 “宣布严禁悬书并让 与会者检举揭发, 同时以盟誓形式来巩固政局, 以防止事态扩大” 19。那么,所盟之地应该在主盟者韩氏辖区。

3. 出土地沁水县, 东南离少水流域的少曲不远。山西运城地区的荣河也属韩地。周在 韩的包围之中, 洛阳墓葬出土一枚, 当是韩币流通至周的结果。

4. 上列郑家相所录第三图, 似斜肩, 面有二竖线, 较特别。若资料无误, 也具有韩布 的特点。如新发现 “利民” 弧足实首布, 外形与小型斜肩弧足空首布近似(如 “武” 字空 首布等),斜肩弧足空首布我们倾向属韩20。“利民” 实首布面背两条垂直竖线, 与新发现的 面背两条垂直竖线所谓 “公” 字、 “共金” 锐角布相同。这种面背两条垂直竖线的锐角布我 们主张属韩, 说详另文。因此, “少曲” 实首平肩弧足布属于韩铸, 由其演变之实首平肩平足布也应属韩。时代 在战国早期后段至战国中期以前。估计是公元前 375 年韩国灭郑迁都 “郑韩故城” 前的铸币21。换言之,韩徙都郑韩故城前的铸币,有斜肩弧足空首布、 “少曲” 实首弧足布与实首 平肩平足布、 锐角布等。

注释:

① 赵梓凯、贾晖、董瑞主编:《续斋古稀寿泉集拓》,和锡永藏,北京出版社, 2013 年 9 月, 第 4 页。

② 笔者对新见弧足、平足实首布、 “京” 字弧裆布、 新见锐角布等的意见拟分三篇小文发表, 读者可 留意。

③ 陈汉平:《释古玺文 “堂” 字》, 《考古与文物》 1982 年 2 期。罗福颐主编:《古玺文编》, 文物出 版社, 1981 年, 第 495、 497 页。张守中:《中山王厝器文字编》, 中华书局, 1981 年, 第 56 页。《侯马盟书》, 宗盟类参盟人名, 文物出版社, 1976 年, 第 330 页。

④ 朱活:《古钱新典》,三秦出版社, 1991 年, 29 页安臧;《中国钱币大辞典·先秦编》, 晋阳半、 大 阴, 中华书局, 1995 年, 第 347、 241 页。黄锡全:《先秦货币文字形体特征举例》, 吉林大学出版 社, 1996 年, 已收入 《先秦货币研究》, 中华书局, 2001 年, 第 338 页。

⑤ 西周金文汤叔盘及古陶文有从冖从土之字,过去或以为 “堂” 省, 不确。可参考周宝宏著 《古陶 文形体研究》,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 年 5 月, 第 67 页。

⑥ 根据郑家相著录的几枚,铭文 “百釿” 上面可能包含有地名。“

” 作为地名亦可。考虑到这三枚 “百釿” 也是虚值, 其意也是 “当百釿”, 故省略其他直记 “当百釿” 也是合情合理的。

⑦ 见 2010 年 8 月 11 日 “古泉园地网·古泉社区·精华图文汇集” 寒鸿轩《代我的老师顺天斋发先秦货币至珍—少曲市半 (空首布型实首布)》。具体数据由崔淳先生提供。⑧ 程永建:《洛阳东周王畿出土奇特的东周布币》, 《中国钱币》 2002 年 2 期。

⑧ 拓图资料承蒙唐晋源先生提供,谨此致谢。据说实物在华夏古泉。

⑨ ⑩ 朱活:《古钱新探》, 齐鲁书社, 1984 年, 第 52、 80 页。

11郑家相:《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史》,三联书店, 1958 年, 第 59 页。

12 马飞海、王贵忱主编:《中国钱币文献丛书》 16 《古泉汇》 上,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2 年, 第 663 页。

13 黄锡全:《先秦货币通论》,紫禁城出版社, 2001 年, 第 74 页。

14 杨宽:《战国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 第 264、 263 页。

15 钱穆:《史记地名考》,商务印书馆, 2001 年版, 第 730 页。全按:所谓沁水即沁河, 亦即少水。

16 睡虎地秦简整理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 1990 年。

17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苏辉硕士论文:《秦、三晋纪年兵器研究》引各家说, 2002 年 4 月, 第 24 页。《裘锡圭学术文集》 第 3 册, 《战国文字中的 “市”》 编校追记云:空首布 “李家浩同志认 为当读为 ‘少曲市南’、 ‘少曲市中’ ……还指出少曲为韩国地名, 亦见于韩国兵器铭文。其说可 从。”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2年, 第344 页。关于 “曲” 字释读, 可参见李零:《战国鸟书箴铭带 钩考释》 文引李学勤先生说, 《古文字研究》 第八辑, 中华书局, 1983 年, 第 59 页。李家浩说, 见 《楚王酓璋戈与楚灭越的年代》 20 页注 2;汤志彪:《三晋文字编》, 韩兵器王世待考戈, 作家出 版社, 2013 年, 第 2896 页。

18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河南温县东周盟誓遗址一号坎发掘简报》,《文物》 1983 年 3 期。

19 郝本性 魏克彬:《“悬书” 解》, 北京大学 《考古学研究》 (六) —— 庆祝高明先生八十寿辰暨从事 考古研究五十年论文集, 科学出版社, 2006 年, 第 461 页。

20 黄锡全:《先秦货币通论》,紫禁城出版社, 2009 年, 第 93、 99 页。

21《史记·韩世家》:韩哀侯二年 (前 375 年) “灭郑, 因徙都郑”。

(本文刊于《中国钱币》2014年4期)

(0)

相关推荐